第六节 亚当·斯密竟然这样看待货币与经济的关系
对于金融放贷行为,亚当·斯密是赞许的。他认为银行的作用主要是盘活那些暂时不用的资本,使这些闲置的钱能投入资本经营之中,变成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收入的可用资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但是,发行的银行券必须是要有真实的生产或者贸易背景。比如,前面提到的银行券的产生背景,是佃农杰克生产粮食的行为。因为亚当·斯密认为,“银行给商人贴现的乃是由真实债权人向真实债务人开出,而到期时后者会立即兑付的汇票,那么,银行垫付的,就只是这部分的价值,即商人以现钱形式保留着以备不时之需的这部分价值。这种汇票,一经到期就会兑付,所以,银行垫付出去的价值及其利息也一定可以取回。要是银行只和这类顾客来往,则银行的金柜就像一个水池,虽有水不断流出,也有水不断流入,且出入的数量相等,时刻保持动态平衡,无需时刻留神,决不会超过无纸币时流通所必需的金银币数额。这样,银行券的流通就与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形完全一样,不会过剩。把钱贷给一些还款能力不足的人或是企业,用于一些投机的事业上,则最终会引起银行券的过度发行。”这充分反映了他稳定发展的货币金融理念。
那么,货币数量与经济产出是什么关系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当一国财富增加时,换言之,在该国产出逐年增大时,就需要有更多的货币。若商品量减少,货币量就要跟着减少。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亚当·斯密认为货币数量是由一国所流通的商品的价值所决定的或者说取决于该国每年所销售的商品的价格总额。但是,反过来说就不成立,也就是流通中的商品的价格总额不取决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其中隐含的一个含义,就是亚当·斯密还认识不到会有通货膨胀的存在,这不得不说是其货币理论的一个缺陷。
亚当·斯密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这与上面所讲的,关于货币离开其交换价值便一文不值是一脉相承的。亚当·斯密讲道:“除了换取货币,货物还有其他许多用途;但除了购买货物,货币就一无所用。所以,货币必然追求货物,而货物却并不总是或无须追求货币。”亚当·斯密的货币理论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货币供给是内生决定的。请大家记住这个概念。因为关于货币到底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这个问题,将贯穿整个关于货币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