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集全鉴(珍藏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诗

一、近体诗(五言)

梅花

【原文】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①凌寒:冒着严寒。

②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

墙角那边有几枝梅花,正独自冒着严寒悄悄地盛开。

远远望去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阵阵幽香飘送过来。

【赏析】

王安石的这首五绝语言简洁,朴实。短短二十个字,从梅花的高洁幽香写起,表现了数枝寒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品格。作者对梅花的形象没有过多加以描绘,但是诗意却表现出独特的曲折含蓄,很有深致、耐人寻味。这里将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与人的孤立无援相比拟,可谓是寄寓深远。

诗的前两句写墙角的梅花不惧严寒,在那里傲然独放着,而“墙角”这个词语突出了数枝梅独守芳华不张扬的品质。用梅花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不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的姿态,表现出作者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政治主张的态度。“独自开”再一次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既是写梅花的品质,又是反映人品。这首诗的后两句重点放在写梅花的幽香上,“遥知”说明梅花的香气从很远的地方飘过来,这是从嗅觉上着笔。“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沁人心脾,从而赞扬其高贵的品格。

这首诗善于在意境上自出新意,寓意深远,曾一度被后人所效仿。

题齐安壁

【原文】

日净山如染,风暄草欲薰

梅残数点雪,麦涨一川云

【注释】

①齐安:齐安寺,又名净妙寺,在今南京市。

②日净:日光明净。染:晕染。

③暄(xuān):暖和。薰(xūn):花草散发出的芳香。

④梅残:残存的梅花。雪:这里比喻洁白的梅花。

⑤涨:形容麦子蓬勃生长的样子。川:平川,平地。

【译文】

明净的阳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山色翠绿好像是染成的一样,春天的风暖洋洋地吹着,花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梅花树的枝头上还点缀着几朵像雪一样的残花,那一垄垄麦子蓬勃地生长,好像是整个平川涌起了大片云彩一样。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春天的山川风物,展现出春天一派蓬勃生机以及诗人对春天风光的喜爱之情。

在初春时节,阳光明净,映照着远处的山峦,春风送暖,花草散发出醉人的芳香,大自然处处充满了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情。诗的第一句写青山和太阳。晴空万里,日光明净。第二句写草木。给大地带来春色的,除了春日,便是春风。第三句写残梅。暗含了诗人对梅花迎雪傲霜精神的高度赞扬。第四句写麦子在春天的长势良好,并巧用“一川云”这三个字来形容,以“涨”字作呼应,给人一种波涛汹涌的气势,使麦浪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这四句诗都是极目所见,各以最为简练的语言组合出色彩丰富的景物特色,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首诗语言准确传神,巧用比喻,工巧别致,使整体画面流动优美。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天图画,而且使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不知不觉地陶醉在其中。

染云

【原文】

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

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注释】

①云:这里比喻柳叶的柔嫩。

②水:这里比喻梨花的洁白。

③何缘:缘何,为什么。岁华:一年中美好的时光。

【译文】

柳叶像是用轻柔的云染成的,梨花像是用清澈的水剪出来的。

若不是春风这个能工巧匠,又怎么会有这一年中的美好光景呢。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极为精巧的咏物抒情作品之一,其内容颇见巧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出了一年中美好的时光。作者发挥巧妙的联想将柳叶的柔嫩,比喻成用轻柔的云染色而成。又将梨花的洁白清亮,比喻成是用清澈的水剪裁出来的。因为作者欣喜地看到这一切,所以能巧妙写出春天的景色变化,而且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若不是春风这个能工巧匠,又怎么会有这一年伊始的美好光景呢?

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唯美,尤其“染”“剪”字用得更是精妙,形象而生动地展现出春风给大自然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秣陵道中口占二首(选一)

【原文】

经世才难就,田园路欲迷

殷勤将白发,下马照青溪

【注释】

①秣(mò)陵:在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口占:指作诗不打草稿,随口吟咏而成。

②经世:治理国家。就:成就。

③田园:家园,指故乡。迷:迷失。

④将:此指抚摸头发。

⑤青溪:溪名,发源于钟山,自西南流入秦淮河。

【译文】

胸怀治理国家的才能,却难以发挥出来,此刻只想归隐家乡,寄情于田园生活却又害怕迷失。

我频频抚摸被风吹乱的白发,从马背上跳下来,来到青溪前照看日渐衰老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行路途中随口吟成的,一共两首,这是其一,表达了他临风惆怅的意绪。当时王安石主张变法,在他的新法推行期间,因为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一度遭到守旧派强烈反对,而变法派内部也相继出现了权力斗争与矛盾。同时,王安石明显感到皇帝宋神宗已经不像变法初期那样表现出积极的支持态度,很多时候有意回避或者闪烁其词。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感到心灰意冷,于是提出辞官,决定离开政坛,归隐山林,王安石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慨叹成诗的。

也正是因为他虽有经世之才,却没能得以顺利施展。所以说,这首诗是长期萦绕在他心中的入仕和出仕矛盾心情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是他感叹变法受阻、无奈之中准备寄情于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的流露。这句“殷勤将白发”中的“殷勤”二字写出他频频以手掠发的神态。当时他那种无比自怜的心情可想而知。而“路欲迷”的“迷”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暗寓了一个政治家进退两难之间的艰难抉择,令人禁不住暗暗唏嘘慨叹。整首诗写得真挚婉曲,笔墨凝练,意蕴深沉。

南浦(其二)

【原文】

南浦随花去,回舟路已迷。

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

【注释】

①南浦:金陵城南的小河。随花去:随花香而去。

②暗香:幽香。觅(mì):找,寻求。

③画桥:有彩绘装饰的桥。

【译文】

在金陵城南的小河中,我跟随花香泛舟而去,回来的时候,我已在不知不觉中迷了路。

找不到幽幽的花香是从哪里飘来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太阳缓缓落到了画桥的西面。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南浦河周边的景物。作者在南浦水中泛舟,一路循着花香悠然前行观赏,因为沉醉在花香中,所以不知不觉在回来时迷了路。这首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将自己融于大自然之中的情景,其意境明净空灵,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将南浦的景物描绘得清新而雅丽。诗中的后两句“暗香无觅处,日落画桥西”更显状物的精妙,虽然没找到花香的源头,但落日、画桥相映成趣的美好,使其意境更加幽远,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孤桐

【原文】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注释】

①天质:天生的性质,自然的本质。森森:形容树叶繁密的样子。

②几:几乎,近于。百寻:极言其高。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③凌霄:犹“凌云”,直上云霄。形容梧桐树长得很高。不屈己:不使自己弯曲。

④得地:得到适宜生长的土壤。虚心:梧桐是一种落叶乔木,木质中空。

⑤岁:年。弥:更加。

⑥骄:指阳光炽烈。阴:通“荫”,指枝叶成荫,很茂盛的样子。

⑦明时:政治清明之时。解愠(yùn):解除怨怒。愠:恼怒,怨恨。

⑧斫(zhuó):用刀斧砍。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译文】

梧桐树天生的性质就注定它长得枝叶茂密,孤独地岿然屹立,高达近于几百尺。

直上云霄也不使自己弯曲,这得自于适宜生长的土壤,还有本质中空的内心。

梧桐树龄越老,树根越长得粗壮,阳光越炽烈,枝叶就越显得茂盛葱郁。

在政治清明之时也想着解决百姓的疾苦,就像梧桐甘愿被砍伐制成五弦琴,伴随舜帝唱着《南风歌》去除民众的怨恨。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中通过赞美根深叶茂、孤高挺拔的梧桐的一生,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王安石想报效明主的决心和心愿。本诗在结构上采取了由描写和抒情两部分相结合、又相互烘托的手法进行描写,整首诗语言简单明了,意脉清晰。“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这是作者对梧桐的描绘,既是写实,也是自况。诗中既充满了正气,也颇具励志意味。尾联巧妙运用舜帝抚琴的历史典故,“愿斫五弦琴”写出了梧桐的心愿,也是在暗喻自己的人生理想。作者由孤桐联想到自己,表现了王安石在政治改革中,虽然遭遇到很大阻力,但仍然要凭借自己的正直和虚心,把新法坚决推行下去,表达了他甘愿冲破一切干扰也要为百姓解除疾苦的无私献身精神。

题舫子

【原文】

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注释】

①舫(fǎng)子:小船。

②留连:留恋,不愿意离开。

③眠(mián):睡觉。黄犊(dú):小黄牛。犊:小牛。

④占:占据。

【译文】

喜欢这江边景色的美好,简直使我留连忘返,一直到太阳落山了还不想回家。

有时候跟小黄牛划分一块草地在那里睡觉,有时候闲坐占据了白鸥嬉戏的沙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景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归隐以后的生活场景。整首诗内容简洁,字句虽少,但容量极大,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前两句写出了江边景色美好令人流连忘返,后两句描绘岸边小黄牛悠闲吃草,沙洲上白鸥嬉戏飞翔,意在增强江边景色的迷人画面,并且诗中采用两个对偶句形式,更加精练了丰富的内容。“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中“草”对“沙”,都作实字用,更显得短而有力。诗中使用了鲜明的色彩词,刻画出一种忘我的境界。“分”和“占”二字尤为精彩传神,其笔力高妙。字句之外,更富有诗意的情趣。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以及略带童真气的笔调,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同时表达出一种人与自然所构建的和谐之美。

即事

【原文】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注释】

①即事:用当前事物为题材写的诗。

②径:小路。积:积聚,堆积,形容草丛茂密。

③山晴:山中天气晴朗。

④憩(qì):休息。鸡:一作“鸠”。

⑤荒寻:犹言寻幽。犬吠(quǎn fèi):狗叫声,喻指小的惊扰或者狗叫。昏:黄昏。

⑥武陵源:即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处世外桃源,其中有“鸡犬相闻”之句。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

【译文】

幽静的小路上,阳光温暖,茂密的青草就像堆积的一样,山中晴朗,各种各样的花儿开得更加繁茂。

一道清澈的河水从山前曲折无声地流过,顺着山势可见高高低低散落着的几户人家。

在正午安静地休息时,偶尔传来几声鸡鸣,出去访寻幽境佳景的时候,黄昏里还能听到狗叫声。

当我出游归来向别人谈起这件事,他们怀疑我这是到了武陵桃花源。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的是春末或者夏初时分景物,描绘了依山傍水的山村景色以及作者的闲适生活。作者笔下的“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展现出小径通幽、溪水川流、日暖花繁、狗叫鸡鸣的山村景象,简直就是一幅桃花源图。其中“暖”字与“径”字搭配使用,不仅描绘了山路上阳光融暖的氛围,也揭示了芳草如织的原因所在。如此以物及人的手法,暗寓了仕途生涯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本诗中注重诗句对仗工整,意境淳朴自然。诸如“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所体现出来的山村形象如幻似画,足以看出诗人的独具匠心。这种运用千锤百炼而又以平淡出之的手法,正是诗家化境之功,同时也可看出作者对桃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不但语言简洁自然,清新流畅,而且气势连贯,张弛有度。

岁晚

【原文】

月映林塘静,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菂,扶衰上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注释】

①窥(kuī):窥视,偷看。怜:爱。绿净:指水色纯净。

②伫(zhù):站着等待。幽香:指花香。

③菂(dì):莲子。

④扶衰:支撑着衰老的身体。野航:停泊在郊外水中的船只。

⑤延缘:缓慢移行,徘徊流连。已:止。

⑥岁晚:一年之末,这里指晚秋。流光:流逝的光阴。

【译文】

清幽的树林和池塘被明亮的月光映照着,那凉爽的风中夹杂着笑语欢声。

我俯下身观看青绿明净的池水,又稍稍在菊花飘送的花香中伫立了一会儿。

人们带着小孩子来寻找新鲜的莲子,搀扶着老人到野外去泛舟游玩。

我久久地在那里流连不已,已经到了一年的末尾,那流逝的光阴更加令人珍惜。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王安石在深秋时节,趁着秋月映照林塘的宁静夜色乘兴闲游,一路赏花观水,以至于在清幽的夜色中流连忘返。作者以时节为题,抒发了在色彩斑斓中突出了珍惜时光的情感。其运笔是极为细密的,中间两联正面描述赏玩过程。“俯窥怜绿净”一句写赏水,“小立伫幽香”一句写深秋赏花。其中“绿净”二字值得玩味。作者描写赏玩的画面就此获得了灵魂的升华,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去尽情回味。这首诗虽然用笔平实,但其中含蓄不尽,真切地记录了这次赏秋夜游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岁晚惜流光”的深切之情。

半山春晚即事

【原文】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释】

①半山:在钟山南,地处江苏省南京市,由南京城东门到钟山,约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春晚:即晚春,暮春。

②酬:酬报,报酬,赠答。清阴:树荫繁茂。

③翳翳(yì yì):隐晦不明,形容树荫茂密的样子。陂(bēi)路:山坡小路。

④交交:形容树枝交错覆盖的样子。深:幽阴深邃。

⑤床:指坐卧的器具。敷(fū):指铺陈。古人席地而坐。每:每每,常常。

⑥杖屦(jù):拄杖漫步。屦:鞋子。或:有时。幽寻:即寻幽。

⑦惟有:只有。北山:即钟山。

⑧遗(wèi):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好音:美妙的鸟鸣声。

【译文】

晚春的风把花儿吹走了,酬谢给我一片清凉的茂密树荫。

山坡上,寂静的小路树荫掩映,房屋田园被浓密交错的绿荫笼罩,显得幽阴深邃。

我常常在卧室里席地而坐,稍作休息,偶尔也扶杖出去漫步,去探寻一下外面幽静的风景。

此刻,这里万籁无声,只有北山上的小鸟经过时,留下一串串美妙动听的鸟鸣。

【赏析】

这首诗起首两句就很奇妙,似乎以散文句式来作拟人化的描写。“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这仅仅十个字,已尤见新奇,描绘出一幅绿肥红瘦的晚春景象。诗中写景时注重动静结合,从而达到了生动传神之妙。在作者笔下没有伤春之情,反而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心中情感,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花而去的,但如果没有这个“取”字,就很难形象生动地表现自然景象的变换之妙;试问春风怎会“酬我以清阴”呢?但若没有这个“酬”字的拟人化描写,就少了几分体现作者此刻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得的怡然情怀。这“取”和“酬”两字的妙用,让作者达观的生活态度、春风的和煦温暖一一跃然纸上,使读者的探幽心理爆棚,大有很想欣然前往一观的冲动。

这首诗主要描写作者晚年退居江宁后的山野生活,对晚春清幽之景的描摹中,进一步表现作者恬淡安宁而又怡然自得的心境。但结句笔锋一转,写出“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表面上表达了生活的闲适,但似乎只有北山鸟偶尔飞过时留下一串串优美动听的好声音,才能以此慰藉他退居的孤寂,从而隐约流露出诗人此刻胸中无人相知的痛苦和孤独之情。

壬辰寒食

【原文】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释】

①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②客思:游子的思绪。思:思绪,心事。

③倾:流下。

④冶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⑤巾:头巾。雪:喻指白发。

⑥颜:容颜。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⑦轩冕(miǎn):古代公卿大夫的车乘和冕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⑧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这里指代隐逸生活。

【译文】

客居他乡,心事重重,就像春风里的杨柳,被春风一吹就牵动千条万条。

尤其是到了清明寒食节,更是有止不住的眼泪涌流,就像冶城外即将上涨的春潮。

头巾下雪白的白发好像要争相挣脱而出,对镜观看自己青春的面容已经过早憔悴衰老。

感受不到做官有什么快乐,我此刻只想在青山绿水间做一个渔父樵夫终老。

【赏析】

这是王安石于皇祐四年(1052年)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期间写下的诗。诗中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心中对父亲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推行新法的处境抒发了沉重慨叹。

本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笔势清雄,感人至深。作者用“雪”与“朱”两个色彩鲜明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自己的头发与容颜因操劳过度而出现的未老先衰的状况。这种悲叹与所要抒发的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愁、寒食节的思念父亲之哀以及仕途不畅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这种对于年华流逝、身心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居高位,却丝毫没享受到当官本该有的乐趣。本想为了振兴国力而一心想推行新法,却总是遇到重重阻力,甚至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以至于才过而立之年就白发早生、苍颜毕现了,怎能不令人由衷感叹这世事沧桑、万事艰难呢?

定林

【原文】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释】

①漱甘:即用泉水漱口。甘:指泉水。

②坐旷:坐在空旷的地方。烦襟:烦躁的心情。襟:指胸怀、心怀。

③屦(jù):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

④就:靠近。敷:铺设。衾(qīn):被子。

⑤仍:还,又。值:逢着。

⑥无寄:没有着落,无所寄托。

【译文】

我用泉水漱口,使病齿感觉一点清凉,我坐在空旷的地方,使烦躁的心情得以清静。

我顺着泉水边走了一会儿,然后脱掉鞋子,就近在岩石上铺好被褥,躺在上面。

现在只想留下白云伴我同眠,恰好此时遇到明月踏着清辉前来将我找寻。

真正的快乐不是无所寄托,其实,那悲鸣的虫声也同样是悦耳的好声音。

【赏析】

定林即定林寺,位置在钟山南麓宝公塔后面,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常常到这里游玩休息。这首诗就是他游赏后的即兴之作,抒写了诗人物我两忘的游憩之乐和旷达的襟怀。

通篇即兴即事,表面上看似乎只是信笔点染,实则是在淡静闲适之中寓有淡淡惆怅之意。诗的首联抒写身心感受;颔联则通过描写两个细节,“水边脱鞋”“岩石上铺被小憩”透露出诗人微妙难言的衷曲和守正自信的品格;颈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白云、明月人格化,烘托出自己在此美景之中流连忘返的闲适心情;最后尾联突出“真乐”的意趣,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使诗情绵长而又极富有理趣,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