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源全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在白话文通行的今天,文言与诗歌离我们日渐疏远,再学习诗歌有什么用呢?尤其是唐代以前的古诗,值得吗?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南北朝至唐初,有个诗人名叫孔绍安,他是南陈吏部尚书孔奂次子,孔子三十二代孙。隋灭南陈后,13岁的孔绍安被迫北迁至长安,隋炀帝杨广时期,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后来李渊起兵,孔绍安投奔李渊,官至内史舍人(五品职衔)。在一次李渊的宴会上,孔绍安应诏作诗《侍宴咏石榴》:

可惜庭中树,

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

花开不及春。

为帝王所作的侍宴诗,大多是应景之作,除了给帝王唱赞歌逗帝王开心外,也无非就是表达自己对帝王恩遇的感激之情,诗文一般都讲求华丽、恢弘、气派,没有实际内容。可孔绍安这首《侍宴咏石榴》却像一股清流,指物言事,以物抒情,句句实在。这在众多的侍宴诗中,在皆大欢喜的宴会环境中,无异于羊群里跳出一头驴。

孔绍安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呢?诗歌的字面意思是:

可叹庭院那棵石榴树,

拔根迁移追随张骞来到长安。

只因为它来的不如别的花草早,

春天已经来了它还没来得及开花。

在这首诗里,孔绍安以石榴自喻。石榴本来生长在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时,移植到了中土,孔绍安是说自己抛却隋炀帝杨广给他的官职待遇,前来投奔李渊。可是结果如何呢?纵然自认为有才华,可就是因为来得不如别人早,于是就得不到重视。这里还有个特指,即夏侯端。夏侯端与孔绍安都是隋帝国的监察御史,但他投奔李渊比孔绍安早,便做到了秘书监(从三品职衔)的职位,孔绍安为自己没能得到同等待遇郁闷不平。

在李渊高兴的时候,孔绍安作这样的诗,于他看来不可不谓大煞风景。但这就是孔绍安的性格,这就是诗人的脾气。

孔绍安作诗完毕,“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两句立即因为构思精巧、意境深远广为传诵。

引用这个故事想说明两点,一是每个时代的人有每个时代的风范,二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美感。《左传》《史记》这样的史书固然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但它们过于注重上层政治的记录,使得我们无法了解当时社会的全貌,尤其是民间社会生活,而诗歌正是一种很好的弥补。美,无论于哪个时代而言都是处在高处的,它引导时人按照它的方式与逻辑塑造自己,今天也不例外。无论是文章诗歌,还是绘画艺术,抑或是建筑,都是人类在不同时代对美的追求的痕迹。

今天,于我们而言,学习古诗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培育美感。诗歌本身,就是不同时代对美的描述和理解,而诗歌所记录的事迹、所表达的情感,又是所处时代人们对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的价值展现。学习诗歌,能够让我们从历史中理解什么是美,如何描述美,从而塑造我们自身的美。

本书在选取古诗时,剔除了教化意味过于浓厚的诗歌,从语言、情感、意境、故事性角度选取诗歌,对涉及语言、情感隐喻、历史、人物联系等都做了背景介绍,同时在译文处尽量补充诗人诗外的含义,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歌原文。

解译者
202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