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碾压
刘宋一朝,文学甚盛。
刘勰《文心雕龙》有云:“自宋武爱文,文帝彬雅,秉文之德,孝武多才,英采云构。自明帝以下,文理替矣。尔其缙绅之林,霞蔚而飙起,王袁联宗以龙章,颜谢重叶以凤采,何范张沈之徒,亦不可胜也。”
除了很多人熟知的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外,还有很多人对诗赋文深有造诣。
之前朝堂上反对刘诞的谢庄,便有很多诗赋流传,不过谢庄的文学巅峰,是在刘骏一朝,此时还只是小有名气阶段。
刘诞自穿越过来后,还没有时间会一会这些吟诗作赋之人,他今天要不拿点东西出来,以后必会被这些人瞧不起。
而且,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击败他们,也可以打击他们的士气,对推行改革大有裨益。
刘诞于是问说话之人:“阁下如何称呼?”
那人道:“烦劳殿下亲问,小人任昙绪。”
任昙绪这人并不太出名,后世也没有诗作流传。
不过后面的南朝文学评论家锺嵘著《诗品》,将戴法兴、傅亮、任昙绪、苏宝生、陵修之等人的诗,评做下品,与他们在同一个等级的,还有刘宏、刘铄和刘骏。
刘诞道:“原来任昙绪便是你,听闻你师承鲍照,不知有何见教。”
鲍照之前依附刘濬,刘濬出逃北魏后,他现在的处境便很尴尬。
不过任昙绪不同,任昙绪虽然是鲍照的弟子,但出身世家门阀,有家族庇护。
只听任昙绪道:“赐教不敢,不过殿下既然问起,小人便先吟一首。”
“哦?你请。”刘诞丝毫不慌,找个凳子坐了下来,并招呼蔡兴宗和吴喜,一起坐下来听听。
任昙绪吟道:“雪落春香院,映我倚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前妍,靓妆坐帐里,当户弄清弦……”
任昙绪将鲍照的诗改了改,说了出来。
刘诞听到这诗,心中顿时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任昙绪先前定是听过他去徐湛之回门宴上抄的诗,不然不会担心到用借用鲍照的诗来起头。
第二,鲍照的这首原诗此时还没有做出来,或者说没有流传,而任昙绪借鉴了它,这说明,他们的背后,还有鲍照。
但至于鲍照一个寒门,为什么帮这些门阀,这刘诞就不知道了。
任昙绪见刘诞听完不说话却在思考,以为刘诞做不出诗来,略带嘲讽的道:“殿下事务繁忙,于诗赋一门略微疏漏,也情有可原。”
刘诞闻言回过神来,笑了笑,道:“你这诗,倒是把女儿体态描绘得很好,不过我关于这类诗,我倒是也会两首。”
任昙绪不信,道:“请殿下赐教。”
刘诞当即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不待任昙绪反应过来,刘诞又接连抄了李白的《浣纱石上女》。
说完,刘诞才接道:“够了吗?不够我还有。”
任昙绪写女性题材,刘诞便跟着抄女性题材的诗句,且清平调虽然是七言,但也是乐府诗。
诗的发展,在刘宋虽然还算繁盛,但比之巅峰大唐,还是差了许多。
刘诞熟读唐诗宋词,将许多诗人的名作牢记于心,将后世名家的巅峰之作,对这群三流诗人,完全是碾压之势。
在场所有人听完,均目瞪口呆,面如土色。
任昙绪愣了半晌,无言以对,只有又去先磕点药,找找灵感。
但嗑药后想了半天,依然想不出一句可以与刘诞所诵之诗相匹敌的句子。
这时,只听楼下传来一道声音:“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随着这声音落下,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上楼来。
刘诞闻声看去,来人正是鲍照。
鲍照念完,走到刘诞身前,深深鞠躬,道:“殿下。”
鲍照所念,出自他的《代出自蓟北门行》。
这是一首边塞诗,鲍照说这几句诗,俨然是想暗示刘诞,他有胸怀家国之心,非是任昙绪等,只会闺中之乐。
且他后续四句,臣节、忠良、明主,皆表明,他想投效刘诞,只要刘诞肯用他,他愿意身死为国殇。
刘诞已经听出其中之意,说道:“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刘诞同样抄了一首边塞诗,而且用“金刀血未干”表明自己现在处境十分危险,让鲍照考虑清楚。
鲍照道:“白马骍角弓,鸣鞭乘北风,要途问边急,杂虏入云中。”
鲍照用这几句,表明情况紧急,但是他依旧愿意奔赴前线,也就是说,不管刘诞怎样的处境,他都义无反顾。
刘诞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刘诞用龙城飞将代指鲍照,表明自己愿意用他。
这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旁边的人只惊讶于两人的才华,对于两人暗表之意,磕嗨的他们完全听不出来,以为两人只是在斗诗。
鲍照已经得知刘诞的心意,便也不再和刘诞文斗,躬身道:“殿下高才,臣远远不如。”
鲍照都自认远远不如,其他人哪里还敢有什么比拼的心思,都摇头叹息,又狠狠磕药。
“鲍公过谦。”刘诞先客气一句,然后又道:“我最近还想出一种新体,今日正逢鲍公在此,请鲍公斧正。”
今天,刘诞不仅要在诗上碾压他们,还要“开创”一种新题材,让他们尽平生之力,都难以望其项背。
刘诞想“开创”的新题材,便是词。
词的起源最早可追溯是在南齐,而且南齐的词都没有大作,基本都是一些简单小调。
鲍照听到有新东西,也很感兴趣,道:“请殿下告知。”
刘诞道:“我先试读一首。”
“臣洗耳恭听。”鲍照回道。
刘诞于是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部背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