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用趣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总序 追求的目标——有趣、有用

汉语语言学,对大多数人来说,既可敬又可畏,有点儿像一本正经板着个脸儿动不动就训斥、指责学生的冬烘老先生。这个形象由来已久,甚至是“刻骨铭心”。我们现在就是要彻底改变大家对语言学的不良印象,对汉语语言学进行重新“包装”,不仅是为了符合潮流,适应时代的需求,也是真心诚意地希望能助大家一臂之力,让语言学成为汉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知心朋友、得力助手和贴心秘书。

前些年,“淡化语法”这个错误的口号在中小学界甚嚣尘上,流毒无穷。什么叫做“淡化语法”?其实质就是取消语法。“淡化”了语法又是为了“强化”什么呢?天知道!淡化语法的后果,不仅淡化了语法本身,而且淡化了整个汉语教学。当然,从另外一角度讲,我们也要反省一下:为什么偏偏要拿语法开刀?为什么一刀砍下去,语法乃至于整个汉语语言教学就没了?为什么我们的汉语教学就那么弱不禁风,那么不受欢迎?我们必须彻底检查自己:目前的汉语研究(包括语法研究)是不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不是没有照顾到语文教学的特殊规律?我们的有关研究和教学是不是真的需要脱胎换骨、改弦更张?

我在大学教了几十年的《现代汉语》,但是,如何使学生,尤其是广大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普通百姓(包括大中学生)对我们的母语——现代汉语真正发生兴趣,感到有用,这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件沉甸甸的大事。一方面,社会上,特别是大中学生,语言理解、语言分析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远远不能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我们的语言教育,包括语法教育,又总是板着面孔在讲那些深奥的大道理,使人感到可敬而不可亲,可畏而又不可得。

其实,我们天天说话,天天使用汉语,离开了语言,我们的社会生活就会戛然而止。可以说,语言的世界是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趣味盎然的语言现象,我们几乎天天接触,处处碰到。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它、分析它、理解它。

为此,我们策划编撰了这套“汉语趣说丛书”,包括《汉语语法趣说》(暨南大学邵敬敏)、《汉语词汇趣说》(澳门理工学院周荐)、《汉语语音趣说》(华东师范大学毛世桢)、《古今汉字趣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费锦昌、华东师范大学徐莉莉)、《汉语语用趣说》(华东师范大学徐默凡、复旦大学刘大为)。这几位撰写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都是卓有成就的专家,他们欣然答应参与撰稿,充分说明了他们对汉语普及和应用工作的高度重视。

本套丛书的编撰目的非常清楚,就是要让汉语知识、运用汉语的规律,以及学习汉语的方法,成为大家熟悉的、喜欢的东西。这套丛书的读者群定位为: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朋友,主要是年轻人(包括大中学生),所以,我们在“有趣”与“有用”这两方面就格外地下了点工夫。具体做法是:

第一,一切从具体的语言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因此,几乎每个章节都努力挖掘出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趣事,或从令人深思的歧义结构入手,或从与汉语密切相关的文学典故入手,进而引导出某些汉语运用的规律来,以充分体现“趣味性”。

第二,运用比喻、比拟等表达手段,尽量把一些难以理解的重要概念、主要特点、基本规律等说得清楚、准确、生动,尽可能地“深入浅出”。在语言风格上,也力求朴实、简洁、清新、流畅,以体现“可读性”。

第三,强调“推陈出新”,尽可能地把新时期以来有关现代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吸收进来,特别是要引入语义分析、功能应用、认知解释等比较成熟的新见解,适当关注语言的动态变化,淘汰了一些相对陈旧的观点和说法,以充分凸显“时代性”。

第四,特别注重语言分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的方法,显示各种语言现象的异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必要的前提,而方法则是学习的关键,掌握了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特别重视方法论,以强调贯穿全书的“应用性”。

本丛书虽然定位为“普及性”“应用型”的读物,但是,我们绝对不会敷衍塞责。我们所依据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观点,都属于当前中国汉语学界的主流思想,如果大家有兴趣,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欢迎参阅本人主编的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丛书所提到的观点、规律以及所列举的语言事实,除了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也参考了不少前辈学者和同仁的成果,不能一一注明,在此一并感谢。

21世纪,汉语正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世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重视过汉语。我们理所当然要为汉语的国际传播作出自己微薄的贡献。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对求知欲望很强的年轻人,对外国留学生在提高汉语的理解、分析与运用水平方面会有所帮助,而且特别期望青年朋友能真诚地喜欢它,并希望它能成为大家的贴心朋友,也希望这套丛书能对汉语走向世界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邵敬敏

2011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