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入门 大调Ⅰ、Ⅳ、Ⅴ级(C、F、G)
一、大调和弦及标记
大调是由1 2 3 4 5 6 7七个音级组成的调式,每个音级上可组成和弦,包括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减三和弦。我们先了解一下每个音级上构成的大三、小三、增三、减三、七和弦以及其标记:
以下七和弦只以根音为“1”(大和弦)和“6”(小和弦、减和弦)作例子,其他根音的和弦省略。
二、和弦放置
和弦要配在一首歌的哪个音或是哪一拍上,十分重要,不是每个音、每一拍都要配的,基本上都配在重拍。
但也有特殊情况:
③半终止的音占了下一小节的重拍,下一小节重拍上配的和声要看弱拍的音来配
三、大调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
大调音阶 1 2 3 4 5 6 7
每个级上构成的和弦 C Dm Em F G Am B-
可以看到,Ⅰ、Ⅳ、Ⅴ级上组成的和弦均为大三和弦,称为正三和弦;Ⅱ、Ⅲ、Ⅵ级上组成的和弦均为小三和弦,称为副三和弦;Ⅶ级上组成的和弦由于是减三和弦,具有不协和的音响效果,因此在大调里我们可以不考虑用它。以下我们先学习大调C、F、G。
四、C、F、G(Ⅰ、Ⅳ、Ⅴ级)
C为主和弦,可以说在大调里是确定调性的和弦;G是属和弦,具有向C解决的趋向性;F是下属和弦,趋向G(有时也作变格终止,趋向C)。这里还说一下属七(G7),由于其多了一个导音,增加了和弦的不稳定性,使G7更加趋向C。综合以上分析,形成了一个和弦的桥:F→G→(G7)→C。这三个和弦已经具备了大调的七个自然音列,C:135 ,也就是说碰到歌曲重拍上是“3”,用C(在此节先学C、G、F,所以“3”暂时用C,以后还有其他用法),是“7”、“2”,用G,是“4”、“6”,用F,但如果是“1”,我们应该用C还是F?如果是“5”,用C还是用G呢?
▲半终止是“5”,要去G。
例:《东方之珠》(第95页)、《少年壮志不言愁》(第96页)、《再回首》(第97页)、《太阳岛上》(第98页)、《牧羊曲》(第99页)、《军港之夜》(第100页)、《大海啊,故乡》(第101页)。
▲乐曲、乐段开头结尾要确定调性。(歌曲以“1”、“5”结束的一般为大调,确定调性C;以“6”结束的为小调,确定调性Am)。
例:《月朦胧,鸟朦胧》(第102页)。
▲解决到C之前最好插进G,G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乱用(任何音都可去G)。
▲休止符跟前面的音。
▲弱拍起不配和声,在下一小节重拍上配(确定调性)。
例:《东方之珠》(第95页)。
▲注意上下句子对称。
例:《东方之珠》(第95页)。
▲半终止的音在弱拍,又是重拍的和弦外音,此半终止上的音也要配一和弦。
例:《小白杨》(第103页)、《大海啊,故乡》(第101页)、《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第104页)。
▲和弦标记可用①C Dm Em F G Am
②Ⅰ Ⅱm Ⅲm Ⅳ Ⅴ Ⅵm
③1 ②m ③m ④ ⑤ ⑥
五、和弦连接
和弦连接即和弦之间的最近连接,有相同音要保留,并且此音保留到下一个和弦也不能改变其位置(相同音原来是1、3、5音,到下一个和弦此音还是1、3、5音);没有共同音的两个和弦不要走成平行,只要把下一个和弦变成最近的另一转位即可。(如F→G,没有共同音,且为上行,因此;G→F,没有共同音,且为下行,因此右手每拍打一和弦,左手走(八度)根音,左手不用每拍一下,直到下一个和弦根音变化时才改变。写和弦标记时如果用第①种写法,只写和弦原位标记即可,不用写转位,只是手上弹转位就行了;一开始下手的和弦可弹原位或转位,之后的和弦要对应走连接。
▲右手和弦在弹连接的时候,有共同音的和弦连接会越走越高,至少连接到钢琴小字三组才回原状;没有共同音的和弦连接会越走越低,因此一开始的和弦起在钢琴小字二组,让其越走越低,到小字一组再回原状,但此情况极少出现。
六、调性练习
五线谱是固定调,因此那只是机械地按照谱子去弹奏;即兴伴奏一定是简谱的,以便我们随时转调。我们应该运用形象思维去移调。
七、走和弦连接练习
八、练习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第104页)1=F
《一二三四五六七》(第105页)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