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办学理念定位
第一章 理念体系
第一节 理念概述
“理念”一词虽然被频繁地应用,但是究竟什么是“理念”,却很难说清楚。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各种工具书中,包括《辞海》、《辞源》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几乎都没有相关的词条。韩延明博士用了一万两千多字的篇幅专门阐释理念,他的结论是:“‘理念’是一个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上位性、综合性结构的哲学概念,是主观(认知、观念)见之于客观(规律、存在)的科学反映,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理想追求和哲学观点的抽象概括,是指引人们从事理论探究和实践运作的航标,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简言之,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1]
王有升教授认为:“‘理念’是基于理性认识而形成的洞见、理想与信念,体现着对人类事物之本质的深刻洞察与对行动的明确指引。它不同于普通的观念或意见,因为它需要系统的理论思考的支撑。理论是对思想的系统论述,理念则是思想的集中表达,它们是合二为一的。”[2]
“理念”一词在中国的频繁使用,可能首先是从企业开始的,自20世纪90年代起,企业界人士、广告策划界、传媒界,几乎言必谈“理念”,比教育界用该词的频率要高。据了解,企业理念中的“理念”,其对应的英语是“mind”。炒得最热的是“CIS”战略(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它将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与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列为企业形象战略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甚至还涉及企业的品牌与发展。余明阳博士主编的《大学品牌》中,使用了“大学理念识别”的概念,这里的“理念”即用了“mind”[3]。但是,教育理念中的“理念”对应的英语单词,视不同语境而有所不同,如“idea”、“principle”、“theory”等。“理念”与“观念”有相通的地方,但又有不同。英语中“观念”的对应词有多个,如concept、conception、idea、notion、thought和impression。
总之,理念是一个应用频繁但语意很不具体的词语。简单地讲,理念的含义既可以是宽泛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不太固定。它与观念、精神、理想、信念等有一定的语意关联,可以大致理解为,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某种思想的集中表达。
目前对于“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等概念的使用比较混乱,我们使用的概念是“办学理念”。
“理念”与“思想”不同。“思想”比“理念”更具体、更固定,有完整的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是已经建立起某种结构,构成一定的体系,甚至形成一定共识的理念。“理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它是理论的集中体现。如“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梁漱溟的教育理念”。鉴于这种认识,在一般情况下,学校的“办学理念”的提法比“办学思想”更恰当一些,因为我们很难达到教育家的境界,也没有大学教授或专业理论研究者的理论高度,就普遍性而言,很难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我们只是在理解、学习、借鉴、参考、发挥教育家与理论家的教育思想。“理念”的含义比较宽泛,而“思想”相对而言更精确、更专业。我们可以说北京奥运的理念,一般不说北京奥运的思想。对于二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王有升教授论述得比较清楚:“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离不开特定教育理论与理念的指导,为了使学校日常教育实践的改进更为深刻与系统,必须使自身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明确化或者使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教育理念的系统阐述与提升也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理论的作用在于使思想条理化、系统化、深刻化,教育理论对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的作用在于能够提供认识论的指引与价值论的关照,即通过教育理论可以明示日常教育实践所应达成的核心价值所在以及达成这种价值的途径何在。”[4]
“理论”与“思想”也是不同的概念。“理论”是指在某一领域中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应该具备严密的体系、逻辑论证。“理论”是比较具体的,其针对性很强,一篇文章、一部书,都可以成为某种“理论”。“思想”的含义相对更宽泛,从一般意义上讲,“思想”就是想法,就是心里的打算。思想是从意识形态、观念的层次上理解的,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并且是缜密的思维结果,是理论体系。如“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的思想体系,而不是某一个理论或者观点。“理论”针对性比较强,指向比较专一;“思想”的内涵比较宽泛、庞大。如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等,它们都很具体,而且从名称上就知道是哪一种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就不像上述概念一样清楚,因为陶行知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它包括多种理论和观点,是他一生的教育理论和观点的总和,是他对教育的认识、思考、研究、实践的观念体系。
有时候二者是统一的,可以互换,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理论,也可以说成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具体如何应用,要看具体的语境。但就一般意义来讲,学校所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是理念,而达不到“理论”的专业化、专门化水平,也达不到“思想”的高度。
我们自认为达不到“理论”和“思想”的高度,所以把在教育家思想、多元教育理论、国家新课程理论及政策方针指导下所形成的一些对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经营发展的有关观点统称为“办学理念”。在学校文化体系中,办学理念属于学校精神文化体系,也可以说学校的精神文化体系就是办学理念体系。在概念上要严格区分二者却很难说得清楚。
本文中所谓的“理念体系”,是比较集中的反映我校理念的一些提法,借此突出个性,深化和强化我们对办学理念的理解,便于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实践中去。当然它也反映了投资者的办学使命和学校的基本价值观。“理念”是一个体系,所有办学主体主动倡导的观念都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有多角度、多层次的反映,有不同的针对对象,所以有必要加以分类、概括,并以个性鲜明的语言进行表述。对学校办学理念体系的概括与表述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采用传统的“校训”、“校风”、“学风”等表述方式,兼以“价值观”、“理念”等与新型的管理文化相契合的表述形式。这里的“价值观”也是一个体系;文中的“办学理念”特指“主题理念”或“核心理念”,也就是主体精神、核心精神,是学校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他可以涵盖其他精神要素,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我们采用“核心理念”的概念,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宽泛的“理念”。
民办学校的办学,投资主体的意图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价值观体系及相关项目中,“办学理念”涵盖“教学理念”。强调了投资主体的办学宗旨,即投资理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没有理念是不行的,仅有理念是不够的。理念是导向,理论是指引,关键靠落实。庸俗的、泛化的理念是没有意义的;空泛的、过高的理念是难以实施的。首先,理念要有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其次,理念要切合实际并且富于个性;再次,理念要物化成行为和制度,进而内化于人心;最后,理念要有人去贯彻落实。但是无论如何,都是理念在先的,理念就是旗帜。如何衡量理念?第一,看有没有理念;第二,看理念是否科学、合理、有特色;第三,看理念能不能实施,有没有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