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慢生活”的诱惑
【泰国清迈之旅】之一
泰国堪称 “旅游天堂”,早在 1992 年我就首次 “登陆”泰国。之后,2001 年再次到访,直到最近,我又第三次到泰国旅游观光。然而,这次与上两次不同,前两次是到首都曼谷以及芭堤雅等 “旺地”,那里尽显繁华与光怪陆离。而这次是到泰北的清迈和清莱,乃 “一方净土”。两者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迥然不同。
说来也有点奇怪,过去人们很喜欢凑热闹,出外旅游总喜欢到喧嚣的地方。如今却渐渐发生了变化,倒是喜欢到清静之地享受,美其名曰 “享受慢生活”。于是,以 “慢生活”著称于世的泰国清迈等地,便越来越吸引游人。尤其是旅行社近期推出的 “清迈 + 清莱 (金三角) 五天团”,更成为 “抢手货”,我这个 “临时组团人”一声召唤,立即招来了 28 位 “拥趸”,且有 11 对是 “夫妻双双把泰游”。由于近期航班 “一票难求”,我们只好把原定 2013年12月 4 日出行的日期推迟了 6 天。
山高皇帝远
位于泰国北部的清迈,是全国最大的清迈府的首府,也是仅次于曼谷的第二大城市。以前我虽然没有到过,但对其亦略有所闻。那是到新加坡时,曾听一位亲戚讲起,他在清迈办了一个农场,每年都组织新加坡的中小学生到此举办夏令营,学习农业知识和生存技能,于是从中了解到一些情况,想象得到它是一个很清幽、 “原生态”的地方。众所周知,台湾著名歌星邓丽君当年也常到清迈度假。果然,当我踏上清迈大地之时, “第一感觉”就颇为清凉。时值冬季,在广州出发时大家都穿了较多衣服,猜想到清迈后一定会 “脱光”。谁知出乎意料,无须 “大脱”。皆因这里纬度较高,且是高原地带,平均海拔 300 多米,所以比泰国其他地方都较清凉。尤其在冬季,不冷不热,气候最宜人,难怪被人们称为 “度假天堂”。当然,很多名人青睐此地,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里远离大都会的喧嚣,连 “狗仔队”也较少 “光顾”。这里的人们过着平静的生活,优哉游哉。我们的 “五日游”也得以安全、顺利、愉快地度过。
“与世无争”的清迈人
来到清迈,我们才真正体验到什么叫 “悠闲”。通过耳闻目睹的很多鲜活事例,我们把清迈的特点归纳为 “两性”: 一是自然生态的 “原始性”; 二是平民百姓的 “纯朴性”。
清迈虽然亦有繁华的一面,但我认为其 “本质”还是 “原生态”的。从清迈驱车几百公里到清莱,我们看到整个泰北地区都呈现出 “郊野气息”。即使是市镇,高楼大厦也很少,立交桥、高架路、地铁、城轨、快速公路等现代化交通设施更不多见,连公交车都是 “嘟嘟车” (三轮摩托车或人力车) 。不过,在我们看来这并非憾事,因为它没有当今很多大城市那种 “压抑感”。清迈城的环境很清幽,清澈的滨河穿城而过,两岸风光秀丽,到处都像大花园。郊外视野更开阔,蓝天白云,大地一片苍翠。过去,我们这些久住大城市的人,常常慨叹 “寸土寸金”,此刻忽然见到大片大片 “未开垦的处女地”,倍感兴奋,简直羡慕不已。清迈的第二个特点是人很纯朴。当地导游马先生则把此特点具体化为两个 “无争”: 一是 “与世无争”; 二是 “与时无争”。他指着马路上的车流和斑马线上的人群对我们说: “你们看看,清迈人是很少抢道的,‘狭路相逢’时,大家都主动礼让对方,让别人先走。一旦真的遇到有人抢道,其他人也会谅解,因为联想到对方肯定有更急的事要办,于是 ‘放他一马’,不会与之理论,大家保持心平气和。这就是 ‘与世无争’的一个实例。”
“那么,什么又是 ‘与时无争’呢?”有团友发问。
马导游解释说: “顾名思义, ‘时’就是时间,即清迈人不吝惜时间。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就太普遍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稍顿,马导游举例说: “最明显的是清迈人做什么事情都 ‘慢三拍’,嘴边常挂着 ‘加英英’ (泰语: 慢慢来) 、 ‘不急,不急’的口头禅。例如,在旅游景点买门票时,服务员总是慢吞吞的; 在购物中心柜台结账时,收银员总是不紧不慢的; 在餐厅吃饭时,厨师总是迟迟不上菜……不一而足。”为此,他劝导我们: “你们最好也入乡随俗,遇到 ‘慢三拍’的事情也不要着急,因为急也没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最有意思的是看泰国人跳舞,那真是 “慢三拍”的典型。泰国舞看来很简单,来来去去就几个动作,伴乐也总是 “叮咚,叮咚”翻来覆去地敲打。因此,“水晶晶”(泰语: 姑娘) 们跳舞时也总是重复一个动作: 竖起右手 “兰花指”,缓慢地向胸前划回来,然后张开五指,竖起巴掌向外推出去……如此循环不断。导游把这一 “标准动作”拿来开玩笑,调侃为“赚三块 (钱) ,花五块”。他还风趣地学做起来,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有人说,也许 “上帝”给予清迈人太多的好处,从而养成了他们的“懒惰”。那天,我看到很多稻田都荒着,感到很可惜,便不解地问导游:“清迈一年种几造水稻呢?”导游答: “一造。”我有点诧异。因为在我们中国南方,普遍都种两造的,海南岛有些地方甚至种三造呢。而清迈的气候和自然环境比我们这边还好,为何反而只种一造呢? 于是我又问: “泰国大米那么著名,经济效益那么高,清迈人为什么不多种几造水稻呢?”导游笑答: “不是说了吗,清迈人一贯 ‘与世无争’。农民每年种一造水稻,就够吃三年了! ”
“哦,原来如此! ”
小城故事多
比起很多大都市来,清迈无疑是一座 “小城”。然而,正如邓丽君唱的那首名曲 《小城故事多》一样: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清迈的旅游项目无疑是丰富多彩的,而且不乏有趣和精彩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大都又是围绕着这座具有 500 多年历史的古城展开。由于清迈曾长期作为泰王国的首都,文化底蕴极其丰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迹甚多。来到清迈,犹如来到一座巨大的博物馆,而最引人注目、堪称文化精华和艺术瑰宝的就是那些寺庙群。此次我们就有幸参观游览了龙坤庙、双龙寺、大塔寺等一批规模最大、各具特色的古寺庙。坐落于海拔 1 053 米高的素贴山上的双龙寺,无疑是最壮观的寺庙之一,从山下走上去,要登300 多级台阶。台阶两侧则有围墙,被塑造成为巨龙的身躯,人们拾级而上,可直通到山顶。台阶两侧围墙的尽头各装上一个巨大的龙头,故称双龙寺。双龙寺之所以著名,除了因地势最高、建筑雄伟外,还因其在金佛塔内供奉了佛祖的舍利子。据说在14 世纪时,泰北地区就发现了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当时,人们为了寻觅安放它的宝地,就将舍利子放在一头白象的背上,随它寻找最佳位置,结果它走到了素贴山上。于是,人们就在这里修建了著名的双龙寺,专门把佛祖的舍利子供奉在金佛塔内。难怪这里一年到头都香火鼎盛,人潮如涌了。此外,它还有一个诱人之因,就是现今泰国的国王也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国王和王后每年春天都要来这里居住,于是人们也来此地沾点福气。
在很多 “小城故事”中,我认为 “白庙传奇”最感人。 “白庙”的原名叫 “龙坤艺术庙”,是由泰国一位名叫查仁猜的著名艺术家捐建的,花了 5 年时间才建成。据说如此规模宏大、特色明显的 “白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由于整个建筑群都涂上了纯白的颜色,很多中国人来参观之后,由于一时记不清它的名字,便称其为白庙。 “白庙”不但因建筑群富丽堂皇而令人叹为观止,更因庙里收藏了查仁猜师父亲手绘制的、价值连城的巨幅佛像壁画而令人神往。而更具传奇色彩的是查仁猜本人。谁也想不到,这位艺术大师和著名慈善家原来只是一介草民。他的一生经历曲折而奇特。自小家里贫穷,温饱不保,是由寺庙师父们收养长大的,连上学读书也在寺庙里。其实,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乖孩子”,相反,倒是个调皮捣蛋的货色。他不爱正经地学习,只喜欢乱涂鸦。没办法,师父们只好任由他天马行空地 “发挥”。谁知这样一来 “歪打正着”,后来他竟成为一名大画家和大艺术家。他曾应邀到英国王室作画,为很多王室成员画像,大受赞赏,于是等候他画像的人络绎不绝,他足足花了12 年工夫才算基本完成了使命。期间,他从未向英王室提出过有关报酬的事,直至将要离开了,仍然只字不提。于是负责这方面事项的有关大臣问他: “查仁猜师父,请问该支付给你多少酬金呢?”但他还是不作声。这真把对方难住了。是呀,人们确实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他的艺术,不知道该支付给他多少酬金才合适。后来,干脆开给他一张空白支票,任由他自己填写金额。就这样,查仁猜回到泰国后,立即从支票中取出一部分钱,着手筹建这座“白庙”,与此同时举办了一系列慈善活动。人们看到他 “挥金如土”,都猜不透他到底有多少钱? 据说直到如今人们仍无法知晓他在空白支票上究竟填写了多少数额,谜底始终未揭开。而最令人敬仰的是,作为超级富豪和艺术家的查仁猜大师,平时生活十分节俭。他常常只是粗茶淡饭,一袭素衣,还亲自打扫寺庙,操持院务,活像一个大管家。然而,他资助公益事业却很大方,往往一掷万金。当然,如果以他的名义募捐的话,大众也会十分支持,于是他也 “财源滚滚”,有了更多的钱用于慈善事业和寺庙扩建。据说他还有个伟大的宏愿,计划在 70 年内再建 9 座像 “白庙”一样大规模的庙宇,更好地弘扬佛祖精神。哪怕等到他乘鹤西去之后,人们仍然相信,有他积攒的财富和精神力量的支撑,有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他的伟大愿望定能实现。
我们在现场听到了 “白庙传奇”的故事,甚为感动,从而对查仁猜师父倍加敬佩,非常渴望能见他一面。可惜当天他刚好外出办事去了,没能一睹他的风采。还好,就在 “白庙”的出口处,竖着一块查仁猜肖像的招牌,与真人一般大小,形象栩栩如生,和蔼可亲。人们于是纷纷与 “他”合照,表达一分崇敬之意,也分享一份偶像的福气。
“小城故事”不但感人,而且还有 “感恩”的实践。那天,导游特意带我们去参观一座原先知名度并不高的庙宇——帕辛寺,想不到如今这里游人如织,其中不乏中国游客。原来,它曾是中国电影 《泰囧》的外景拍摄地,剧中主人公历尽艰辛要寻找的就是这座庙宇。随着 《泰囧》在中、泰两国走红,顿时这座庙宇成了热门旅游景点。为此,导游动情地说:“这要大大地感谢中国人,感谢你们对泰国,特别是对清迈旅游业的支持!的确,由于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作品到泰国来拍外景,并且把剧情故事也编进去了,从而 ‘捧红’了一系列景点,使之很快火爆起来,带旺了我们泰国的旅游业,因此,你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显然,这是导游的肺腑之言。于是,大家的游兴更浓了,对这座帕辛寺看得特别认真,还在现场津津有味地回忆 《泰囧》中的情节,指手画脚地 “认证”那些曾被摄入镜头的场景,不亦乐乎!
寻找 “帝王的享受”
与历次出国旅游相比,此次 “清迈之旅”算是较悠闲的一次。休闲也意味着享受,“吃喝玩乐”不可或缺。先说 “主题”——观光游览。此行我们确实到了不少地方。清迈作为 “大本营”,游览的景点最多。此外就是清莱,即著名的 “金三角” (泰国、缅甸、老挝三国交界处) 地区。那天,我们一到清莱,便第一时间跨越国境 (落地签证) ,来到缅甸的边城——大其力镇。在这里,可充分领略缅甸的独特民族风情: 男人身穿纱笼,女人头顶物品,悠然自得地行走; “嘟嘟车”穿梭往来,人车混杂……小镇上还有一个 “自由市场”,各种日用商品琳琅满目,价格比较便宜,引起了我们一部分团友的兴趣,纷纷选购。有趣的是,回来一看原来是 “中国制造”,大家不由得一阵大笑!
乘坐长尾船游览湄公河是一件很惬意的事。而最诱人的莫过于 “金三角”沿岸旖旎的风光。众所周知,这里曾是 “三不管”地区,臭名昭著的鸦片种植、贩毒、走私、军匪互相残杀的 “罪恶之地”,也是令全世界都关注的地方。然而,如今这里已 “时过境迁”,“祸根”已被铲除——鸦片不再种植,以毒品为犯罪源头的活动已被取缔。人们能从这里的 “鸦片博物馆”中重温当年恐怖的岁月。这个博物馆虽然比较简陋,且环境和气氛显得阴森森的,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展示鸦片史料的博物馆。因而,凡到“金三角”旅游的人,无不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拥进去参观,从中也能增长一些知识,当然也会接受一些特别意义的教育。
然而,仍然有令人忧虑的地方。当地的鸦片作物虽然被铲除了,而另一种 “毒品”又冒了出来,这就是赌博之风。我们在游览湄公河时发现,在 “金三角”缅甸一方,有家规模不小的赌场,据说 “生意”非常兴旺。而在河对岸的老挝一方,也有一个大赌场, “生意”同样很火爆。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距旧赌场不远的地方,一座规模更宏大、更奢华的赌场正在兴建之中,即将落成开业了。由于泰国是 “禁赌不禁娼”的国家,因此,泰国的赌客们只好涌到缅甸和老挝一方的赌场 “大开杀戒”,为此,湄公河两岸都建起了码头,开辟了航线,方便人们到对岸 “搏杀”。耐人寻味的是,在赌场附近的河堤上,用中文刷出了巨大的标语: “欢迎您到金三角来! ”很显然,这是针对我们中国同胞的宣传。不难想象,涉足此地的中国赌客定然不少。这的确发人深思,不禁令人萌生忧虑。
至于 “吃”的方面,总的来说还算丰富。最大特点就是 “泰味”很浓。印象最深 (并非最好) 的一次是吃所谓的 “帝王餐”,其实就是 “泰北传统风味餐”。开始听到要吃 “帝王餐”,大家都很期待,谁知一吃之后却大失所望。所谓 “帝王餐”者,其实就是 “手抓饭”。光从 “情调”来看,倒是很新鲜,游客们鱼贯而入一家颇有泰国民族风格的餐馆,一边抓饭吃,一边观看民族歌舞表演,场面很火爆,热闹非凡。可惜饭菜很不合我们老广的胃口,大家纷纷吐槽。一些团友讥讽说: “如果天天都吃这些饭菜,不当 ‘帝王’也罢! ”领队的罗先生忙解释: “其实呀,帝王不在乎吃什么,只在乎舞台上挤眉弄眼的宫女而已! ”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既然 “帝王餐”不怎么样,我们便草草退场,进行下一个节目——到餐馆门前放 “孔明灯”。6 个人一组,放飞一盏直径近 1 米的大 “孔明灯”。这玩意儿对很多人来说,还是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此饶有兴致。我们先把蜡烛点燃,让 “灯罩”充斥热空气,慢慢地鼓起来,待差不多了才一齐松手, “孔明灯”于是冉冉升起。仰望着自己亲手放飞的“孔明灯”升上夜空,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如果说上面讲到的 “帝王餐”只留下一个笑谈的话,那么,真正的“帝王享受”就是 “泰式按摩”。在导游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几十人都享受到一次 “1 小时免费泰式按摩”服务。大家一致认为,这里比国内的所谓 “泰式按摩”,感受与效果都截然不同。这里的手法才是正宗的,令人有奇妙的感受。于是,有些团友意犹未尽,自掏腰包再加了一个小时,尽情体验这 “帝王享受”。
谈到最后一个 “乐”字,我认为, “大象绘画”堪称真正的压轴戏。大家都知道,泰国素有 “白象之国”的美称,来到泰国旅游,观看大象表演并不稀奇,稀罕的是这里有个专门训练大象的学校。这所学校坐落在清迈市郊一个原生态的山坡上。多年来,它培养出数以百计身怀绝技的 “大腕”,新老明星云集。它们表演的精彩节目与我们过去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不可同日而语,令人目不暇接。虽然,诸如大象拉木头、叠木墙、踢足球、吹口琴、跨过人体、按摩、象鼻打千秋 (粤语 “荡秋千”之意) 等传统节目,各地也都有,但另有一些很刺激的节目,例如骑象淌激流、爬山坡、越丛林等,则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一位全团最年轻的 “水晶晶”(姑娘) 骑大象翻山越岭归来后,兴奋地对我说: “原来大象是那么有灵性和爱心的啊! 它载着我爬山坡时,为了不让我的身体向后仰,避免摔下来,它宁可把前腿跪下,艰难地向前爬行,以保持平衡。真是太伟大了! ”
轮到 “压轴戏”——大象绘画表演了。我们争先恐后地抢占最佳位置,恨不得与之 “零距离”。此时,只见场地上摆放着 4 个画架,每个画架约为半平方米,分别由 4 名 “大象艺术家”挥毫,各自创作 1 幅不同内容的画。其中有 2 幅是 “自画像”(画大象自己) ,另 2 幅则画花卉。既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 既有 “传统风格”,也有 “抽象画法”。作画的程序是: 先由驯象员把蘸好墨汁或色彩的画笔递给大象,大象则用鼻子卷住画笔,然后往画布上涂抹。当墨汁或颜料涂干后,驯象员再为它蘸上。总之,大象只管专心致志地 “挥毫”,而驯象员只管当好它的助手,两者密切配合,有序地进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大象竟然那么聪明,既懂得画作的构图,又会辨别出不同的颜色,每一次落笔都准确无误,恰到好处,真是太绝了! 看到它们那认真的态度和 “艺术家”的架势,以及那娴熟神奇的技法,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拍手称赞,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如痴如醉!十多分钟之后,4 幅画作都相继完成了,驯象员随即把作品高高举起,让游客们欣赏。真是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4 幅画都画得非常生动传神,惟妙惟肖,真不愧为 “大师”之杰作! 有趣的是,当 “大象画家”听到人们的赞扬声时,也会沾沾自喜,没等掌声停息,它们便摇晃着身子走过来,伸出长长的鼻子向观众索要奖赏。于是,早有准备的游客们纷纷把买来的 “皇帝蕉”、甘蔗等水果,馈赠给它们吃,它们倒也不客气,大口大口地把水果吃掉,肚子仿佛是个无底洞。当时,我因没准备 “礼物”,便掏出一张 20 铢泰币递给其中一头大象,它竟也 “来者不拒”,利索地用鼻子将钱币 “收下”。但它并没有吃掉,而是乖乖地把钱交给了驯象员。听说有时还会弄出笑话: 当大象发现驯象员不在身边时,便会 “贪污”这些钱币,偷偷地拿去旁边的小货摊 “买”香蕉来吃。每当人们看到这有趣的一幕,都不禁大笑起来。
无疑,这些 “大象画家”有众多的 “粉丝”,它们的很多杰作早已被一些崇拜者收藏。据说有一幅由大象们 “集体创作”、长达 30 多米的 “巨作”,被一个商人看中,愿出巨资收购,但最终因校方不肯割爱,而未成交。最后,经该商人再三恳求,他们才勉强卖给对方一幅只有此画三分之一长度的画幅。我们旅游团中也不乏慧眼识珠者,其中有两位团友就各认购了一幅心仪的作品,都是大象现场挥毫画就的,很有意义。两幅 “杰作”均标价 1000 泰铢,大家都认为超值。他们还请 “大象学校”的工作人员把画裱好,并用泰文煞有介事地代表 “作者” (大象) 署上大名以及作画的时间,顿时引来我们羡慕与赞赏的目光。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