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文文学评论(第2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海外华文文学的开拓者——悼念曾敏之先生

饶芃子

曾老仙逝,在那个宁静的清晨,安详地与世长辞。此前,曾老曾因出现心衰问题数次在华侨医院住院治疗,在穗文友均为他的健康担忧! 但 1月3日,在惊闻先生辞世之时,仍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难以言说的感伤!

我是 1961年认识曾敏之先生的。当时他从新闻界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执教,讲授“写作”和“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我是系里的青年教师,讲的是“文艺理论”课程,因和他不在一个教研室,所以接触不多。但我知道他是 20世纪 40年代大后方的著名记者,也读过他抗战时期写的短篇小说,还有他结集出版的散文随笔,我觉得他的文章笔底有情,是诗情、文心、史志交织的一个审美空间,心中十分敬佩。1978年后,曾敏之先生调到香港继续从事新闻工作,因仍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所以系里不时会有他发来的香港各种文学活动的信息,这些信息常常引起教师们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一些中青年教师的关注,他们后来都成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和骨干,这也是后来暨南大学中文系几经发展得以成为国内该领域重要“基地”之一的缘由。

1979年5月,曾敏之先生在《花城》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港澳及东南亚汉语文学一瞥》一文,介绍中国香港、澳门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文学情况,这是中国大陆文学界刊登的第一篇倡导关注本土以外汉语文学的文章。接着,他又以“海外文情”为主题,在广州、上海、北京发表了系列介绍港澳台和海外华文文学作品的文章,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并由此打开了一扇瞭望、考察本土以外各地区和国家汉语文学的“窗口”。1981年3月,由曾敏之先生建议,中国当代文学学会成立了分支机构“台港文学研究会”,并在大陆学界掀起了台港文学的介绍、研究热潮,而后来蓬勃发展的海外华文文学,则是从“台港文学热”引发、扩展开来的。现在,三十五年过去了,这个领域在国内外文学界已广为人知,而且成果丰硕,影响日大,这一切,都离不开曾敏之先生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更令我感动和敬佩的是,曾敏之先生不仅倡导,还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的组织和筹备工作。1993年8月,在江西庐山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学界同仁有感于世界范围内的“华文热”正在升温,汉语文学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由曾敏之先生倡议,经与会者讨论,一致同意成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并选举曾敏之先生为筹委会主任。此后八年,先生还四处奔走、呼吁,经多方联络、沟通,克服了种种困难,2002年5月,作为国家一级学术团体的“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获国家民政部批准,在暨南大学正式成立,成就了这个领域的一项殊荣。这是曾敏之先生对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的又一大贡献。

如今,曾敏之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世界华文文学所作的努力和贡献,我们会铭记在心! 他的精神和实践,将永远记载在文学史上。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