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现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引进西方学制,中国开始了现代教育。1949年,新中国诞生,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探索历程。新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模式(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学习苏联教育模式;“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异化;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当代中国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等。
一、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初等、中等教育。
1.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制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机构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目前中国学前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2.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有一定年限的强制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9年,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在中国教育史上,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生章程》,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1986年4 月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2006 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最终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完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真正转变。新《义务教育法》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方向,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当今社会,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同时,我国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此外,我国还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程改革经验,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潮流。2001年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有以下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和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使学习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教育特点是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终身性、公益性。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据了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一半,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当今中国职业教育正在形成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表现出以下趋势:
(1)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和人才培养作为重振实体经济、重塑国家竞争力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10 年 7 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它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强调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2)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实现自主增长的关键所在。通过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的专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教师资格标准等,逐步形成完备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良性互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3)提高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
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已经由注重规模发展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阶段。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4)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的加快,我国职业教育将进一步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体系、标准与世界接轨,积极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和专家等资源,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办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
三、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98年8月,全国人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突出强调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和办学的自主权。这是我国制定颁布的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它全面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的共识。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新的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高等教育空间的多元化
现代社会信息的全球化,使高等教育在空间上呈现出延伸的发展趋势。如今高等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更多地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受到限制。目前,以相对固定的教师、教室、教材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虽仍然存在,但传统教育的具体形态、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将面临变革。在现代教学中,图书馆和以学校为基地的电子资源中心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教育将弥补高等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的不足并发挥重要作用。
2.高等教育对象大众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强,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念正在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并转化为政府的教育政策,中国高等教育面向社会精英阶层的传统正在成为历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这一趋势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机会的大众化,其主要标志是学习者不受人员数量、年龄、职业的限制,更多的需求者将得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3.高等教育合作国际化
高等教育合作国际化是指世界各高校之间人员的交往、学者的交流、信息的交流、联合办学、互相承认学历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是一种科技的交流与分享,一种文化的交往与合作,更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全球化将是21世纪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交流合作也必将日益扩大,师资、图书资料、实验设施等教育资源与他国之间的流动将越来越频繁。
4.高等教育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
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科学和经济综合发展的产物。我国也在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产业基础的必然要求。大学人才荟萃,最能产生新知识、开发新技术,与企业合作可以把大学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新兴产业的建立、新技术的开发,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实社会经济,并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四、终身教育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内社会环境的宽松和对外开放,教育界逐渐将视野转向国外,先后引进和翻译介绍了一批重要的关于终身教育的著作,主要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持田荣一等编修的《终身教育大全》。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思想在我国已经确立了法律地位,并逐渐深入到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之中。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逐步趋于多样化,不仅包含了由政府举办的各类正规的普通学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函授教育及各种培训机构,也包含了一些由政府规划、协调和统筹,由各级各类企业、单位及社会各方面举办的教育形式,包括各种岗位培训、校外教育、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这种多层次、多种类型的教育模式为我国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时期我国终身教育从无到有发展迅速,认识不断加深,实践不断拓展。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1)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终身教育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而言,而终身学习则是从个人的角度而言,终身教育需要终身学习来支撑。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深造、更新自己,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必将建设成具有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学习型社会。
(2)形成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工业、科研等方面仍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成千上万的成人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学习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技术的创新,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未来我国终身教育的培养模式应致力于培养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能对已有的技术进行不断革新的创新型实践性人才。
(3)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共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远程教育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逐渐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扩大了交流范围,而且使教师可以及时地、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这种自主性、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充分满足了现代人对终身教育的需求。因此,未来终身教育的发展模式必将是以远程教育为主、多种教育模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