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语用学(pragmatics)作为一门学科,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日新月异。语用学的学术视角从最早的语言哲学扩展到语言学,逐渐触及语言学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类与语用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对翻译学、外语教学、词典编撰、跨文化交际、人工智能、文学批评、心理学等许多相关学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用学现已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显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事语用学的学习、教学和研究。
20世纪60至70年代,与语用学有关的课题在西方语言哲学的日常语言学派中十分盛行,但直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它才成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1977年,《语用学学刊》(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发行,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个学科得到正式确认。同一时期,pragmatics引入日本,被翻译为“語用論”,日本学者毛利可信于1978年就曾以“意义的不确定性——从语义学到语用学”为题发表过文章;1980年,毛利可信出版了亚洲第一部语用学专著《英語の語用論》(《英语语用学》)。在我国,语言学界前辈许国璋先生于197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主持出版的《语言学译丛》中就曾连续译介过与日常语言哲学有关的奥斯汀的《论言有所为》等文献。《语言学译丛》改版后的《国外语言学》季刊在1980年就刊登了胡壮麟先生介绍国外语用学的文章。到了1983年,西方正式出版了列文森的《语用学》(Pragmatics)和里奇的《语用学原理》(Principles of Pragmatics)。这些国外语用学的经典著述,经我国学者不懈引进,使语用学在我国开始扎根、发芽。随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国语用学研究得到不断发展,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与国外同行学者之间的学术交往日益增多,并不断产出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成果,体现出中国学者的学术见解和创新。
当然,我国语用学研究的全面创新及语用学学科的深度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我们自己的学术团体,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也有很多工作要做。2011年,第十二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在山西大学外语学院召开之际,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决定组织出版“语用学学人文库”(以下简称“文库”),并成立了编委会,约请暨南大学出版社自2012年起出版语用学方面的有关论著。中国语用学研究会认为,在这个时候筹划出版“文库”系列丛书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语用学教学与研究的繁荣,使汉语、外语学习和实际运用得到应有的重视,使汉语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使用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并为在国际上普及汉语和宣传中华文化而助力。
我们计划“文库”系列丛书每年出版2至3部专著。这些著述着重反映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评介当前国外语用学学科的前沿课题;第二,结合和借鉴国外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和提高我国汉语和外语的教学与研究;第三,介绍我国学者在语用与社会、语用与文化、语用与翻译、语用与心理、语用与认知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我们曾征询过国内外有关专家、教授、学者的意见,草拟了一份“文库”选题建议,发布在“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网”(www.cpra.com.cn)上,供大家撰稿时参考。我们盼望我国从事语用学教学与研究的同仁能够积极支持这个“文库”的出版计划,踊跃撰稿,为进一步繁荣我国语用学的学术研究作出贡献。
“语用学学人文库”编委会
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