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我们去超市或者自由市场时,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水果,有苹果、香蕉、葡萄等。苹果一般有红苹果、绿苹果; 葡萄有黑葡萄、红葡萄和绿葡萄。我们常常说苹果红彤彤的,葡萄黑油油的,香蕉黄澄澄的。“红彤彤”表示红得可爱,“黑油油”表示黑而有光泽,“黄澄澄”表示金黄,这些词语都是对色彩样子的描述,其中 “红、绿、黑、黄”等表示水果的主要色彩。水果有各种色彩,各种蔬菜、服装、家具也都如此,因此人们常常形容万事万物为 “形形色色”的事物。可见,色彩是世间事物普遍具有的一种属性,就像大小、形状一样。当我们指称、分辨、描述事物时经常会用到色彩字。
色彩的表达形式一般被称为 “色彩词”,但表示色彩的核心是 “色彩字”,如表示红色的有 “红、红色、红彤彤、红不拉几”等,但红色的意义是落实到 “红” 字上的。跟 “红” 一样,“黑、白、青、黄、蓝、绿、紫”等同样承载着几千年来表达事物色彩的功能。
但需要明白的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先民们为什么要选择 “黑”这一字符代表黑色,选择 “赤”这一字符代表红色?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得从这些字的古老字体 (如甲骨文、金文、小篆等) 的构形中,分析出这些字最初的组合部件来。“黑”的构形,以前人们一直以小篆形体来分析,认为是火熏后的色彩,下面的四点为 “火”,上面的部件为窗户,火气经过的通道一般为黑色,由此构成 “黑”。但我们考察更早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发现 “黑”的构形可以这样解释: “黑”,甲骨文了指事符号强调了人身上 “黑点”的特征。这些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告诉我们,由于古人烧火烹煮时头部经常靠近火堆吹火,脸上、身上容易沾上烟灰,因此就采用 “人”字形上附加 “黑点”来表示黑色。“赤”的甲骨文字形为金文为由上面的 “大”和下面的 “火”会意。大火的颜色中间发红,由此表示红色。不过 “赤”和 “红”都表示红色,它们彼此有什么关系呢?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考察这两个色彩字在历代典籍中的使用频率和组合事物的范围。研究表明,汉代之前“赤”一直是古代传统的五正色 (五种纯色) 之一, “红”只是表示粉红色的丝织品。到了唐代以后, “红”字使用频率增加,并且运用的物品已经不局限于丝织品,逐步具备取代 “赤”的趋向,到明清时期终于取得了红色意义的代表字地位。此外,“青”字既表示绿色 (如青山) ,又可以表示蓝色 (如青天) ,还可以表示黑色 (如青眼) ,这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也得从“青”字的构形说起,并从色彩的浓淡变化方面来解释。可见,基本色彩字的构形文化蕴藏着中国先民的智慧,几千年来的使用,形成了反映中国传统思维与文化习俗的独特文化。
在学界,有很多书籍和文章都从色彩词的角度来解释其中的文化含义,但很少从字的层面去分析。其实,从字形的角度入手解释这些色彩字的形成和发展、解释色彩字字义的发展脉络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古文字形的构形过程蕴含了先民的造字思维,分析字形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俗。每一个国家都有表达色彩的词,但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体系是表意性很强的汉字。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以及汉字形体连续发展的历史,又足以使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的构形,来探讨其构成方式以及当时人们的思维模式,这是汉字蕴含文化的独特性呈现。这样既有助于读者了解色彩字的最早面貌,还能了解它们的发展历史,有利于全面把握色彩字的用法。其次,每个色彩字在应用中形成了多种意义,我们通过分析色彩字的使用情况,可以了解中华民族对色彩的崇尚特点,以及色彩所蕴含的尊卑、五行、五德等社会思想。在跨文化交流中,色彩字的文化意义也是突显我国传统文化独特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汉语中的红色系列字 (“赤、丹、朱、红”) 与不同事物结合产生了红色词汇。受远古对火、血等自然崇拜与五行、五方、五色、五德等学说的多重影响,红色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既具有尊贵正统的政治地位,又兼有避邪除秽的民俗魔力,同时还洋溢着吉庆祥瑞的喜庆色彩,这三大人文特征如同三个支柱,稳固地支撑着红色,使它弥久不衰,成为中国的国色,显示出鲜明而又独特的民族、国度特征。我们通过对色彩字出现的语义场进行统计, “红”字出现的语义场最多,这也印证了中国 “尚红”的特征。第三,中国的色彩字文化也可以进一步丰富世界文化。我们发现每个色彩字都有两面性,既有让人喜爱的褒义,也有令人讨厌的贬义。如 “黑”有“黑礼服”的高贵,也有 “黑狗子”、 “黑帮”等令人不快的意义; “红”有红包、红利等喜庆、盈利的褒义,也有 “红眼病”引申出来的嫉妒意义; “白”有纯洁的 “洁白”、 “白净”,也有“白事”、“白色恐怖”等令人伤心、紧张的意义。每种色彩及其承载的意义都兼具褒义、贬义,这又是与世界语言相同的一面。
本书从最基本的十几个色彩字的形体出发,解释每个字的构成部分 (又叫构件) 之间的关系,以及字形的读音和意义,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色彩字如何从上古单音节表达逐渐发展到双音节、多音节表达事物的色彩。本书以色彩字为纲进行书写,主要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色彩字的定义、产生和发展,是对色彩字发展历史的梳理。
第二部分主要为对基本色彩字,以及 “黑、白、红、黄、青”序列中同一色系汉字的字形构造、意义等方面的揭示。这是为了从色彩字字形本身了解中国先民的造字理念和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分辨色系中色彩字内在的区别。
第三部分介绍色彩字在语言及社会中的运用。
本书的特点就是以色彩字为主线,以字带词,分析色彩词语、熟语背后的社会含义,并挖掘中国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色彩观念。
本书适合国内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以及对色彩感兴趣的人和研究者阅读,同时,也可帮助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了解相关的汉字和中国文化。
郑继娥
201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