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历经千年的演变而成为现代汉字。中国人的姓氏是以汉字形式表达的,汉字是中国姓氏的灵魂。袁义达先生说: “自从秦朝以来,中国汉字姓氏一脉相承,从未间断,沉积了几千年的姓氏文化在全球华人心中已经筑起了一座雄伟的血脉丰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姓氏从它产生之日起基本上是父子相传,从未间断,一直发展到今天。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还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精彩华章。姓大约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也就是传说中的 “三皇”时期,距今约 5 000 年。姓源自氏族图腾,是族群血缘关系的标志,同姓的人具有相同的血缘。姓具有区别种群、区别婚姻和增强族群内部凝聚力的作用。秦汉之前,只有贵族有姓。秦汉之后,平民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姓。氏大约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也就是传说中的 “五帝”时期。氏是姓的分支。古代贵族男子不仅有姓,还有氏。夏商之前就有了少量的氏,到了周朝,氏就大量地产生了。氏具有区别贵贱的作用。
随着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宗法制度的崩溃,旧的姓氏体系产生了混乱。战国末期,随着六国的覆灭和中国的统一,姓与氏开始混合为一。姓氏混同的根本原因在于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贵族一下子失去了原有的封地和爵位。氏已不再是贵族的标志,不再具有区别贵贱的作用,而变成了一种符号标记。同样,姓也失去了原有的区别婚姻的作用,仅仅成了一种血缘系统的符号。到了秦汉时期,姓和氏本义的属性分野实质上已不太明显,几乎完全混同。这个时代,平民开始有了姓氏。姓氏的混同和平民拥有姓氏,是中国姓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出现标志着贵族的没落,平民地位的提高。从此,中国的姓氏文化走向了大发展的时代。
中国最早记录姓氏的典籍是《世本》,自此之后,有关著作层出不穷。古代影响最大的姓氏读物是《百家姓》,记录了 400多个姓氏。据现代学者的研究,中国曾使用和正在使用的姓氏有两万多个,其中正在使用的汉族姓氏有 3 000 多个,大约 80% 的汉族人集中在100 个大姓上,最常用的姓是李、王、张、刘、陈、杨等。并且,中国姓氏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北方地区王姓是第一大姓,南方地区陈姓是第一大姓,中原地区李姓是第一大姓。
名是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上古时期,在一个人数众多的族群中,为了把不同的个体区分开来,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志,以便于彼此的交流,这种标志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名。古代贵族男子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即所谓 “幼名冠字”。贵族男子出生三个月时由父亲或长者给其命名。名是用来区别不同个体的,即所谓 “名以正体”。男子 20 周岁时,举行加冠礼,这时就要命 “字”。“字”是表示一个人的德行的,即所谓 “字以表德”。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称呼就是名,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小名或者昵称,用于非正式场合。子女成年后,为他们起一个正式场合使用的称谓,这就是 “字”,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名。我们今天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的 “字”。两汉以后,命名取字扩展到一般的知识阶层。宋代以后,命名取字,几乎遍及各个阶层。今人已经不再分别取 “名”和 “字”,“名”和 “字”不再区分,已浑然一体了。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因时间关系,书中部分插图未能联系上相关作者,如有疑虑,请联系暨南大学出版社,届时会以一定形式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万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