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古诗文评论
韩愈南迁岭南诗歌浅论
韩愈是较早描写岭南风光的诗人之一,他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文学家,因此,他写的描述岭南风光的诗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韩愈在广东的经历分为三个时期。儿童时,他随兄韩会来到韶州,由于年幼,尚无诗作,只有后来几首回忆诗述及此段经历。如《过近始兴江口感怀》:“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目前百口还相逐,旧事无人可共论。”这是他晚年被贬潮州路过始兴县时写的,时已相隔四十秋。这之后又有两首绝句,是酬谢韶州张端公的:“兼金那足比清文,百首相随愧使君。”第二次是中年被贬阳山的时期,第三次则是晚年被贬潮州的时期,这两个时期皆有诗作问世,但评论等文章却很少。这些诗的价值,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如实地反映了他被贬的不平和愁郁的心情,间接地控诉了封建君主的昏聩,呈现了当时世道的险恶;其次,也描写了岭南的美丽风光和荒僻落后的面貌,使人至今尚可看到当时岭南的山水人情。诗的内容情景交融,十分生动、自然。其中直抒的方式和具体描绘相结合,使诗的情景盎然。另外,诗人在被贬之时还很关心民生疾苦,也反映了诗人的思想境界。但由于他在诗中过分地发泄个人的哀怨,与柳宗元相比,这种境界还不是很高。他对岭南落后面貌的描写也有些夸张。
一
贞元十九年诗人遭贬阳山。遭贬的原因,和自己被贬之时的家境、心情,他在《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中就作了痛心的描述。当时,关中干旱成灾,饿死不少人,他便“上陈人疾苦,无令绝其喉。下陈畿甸内,根本理宜优”,本是忧民疾苦,但结果却被“反迁炎州”。离家时“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则陈述了他被贬之时被迫离家的景况:妹妹卧病在床,弱妻携稚子羞愧地到厅上向中使求情而不得允,只好仓促上路。而路上雪道冰冷艰苦,洞庭湖波涛凶恶,甚为跋涉。这些情况,他又在《答张彻》诗中作了回忆:“叠雪走商岭,飞波航洞庭。下险疑堕井,守官类拘囹。荒餐茹獠蛊,幽梦感湘灵。刺史肃蓍蔡,吏人沸蝗螟。点缀薄上字,趋跄阁前铃。赖其饱山水,得以娱瞻听。紫树雕斐亹,碧流滴珑玲。映波铺远锦,插地列长屏。愁狖酸骨死,怪花醉魂馨。潜苞绛实坼,幽乳翠毛零。”诗中从道路的艰难到住地人事的险恶都作了描述,诗人虽是借景抒情,但联系其当时的被贬遭遇,读者也能领会到当时政治的腐败。这在他《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中表达得更清楚:“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严程迫风帆,劈箭入高浪。颠沉在须臾,忠鲠谁复谅?”但当时的韩愈仍感到“生还真可喜,剋己自惩创”。
诗人在《别知赋》中写到他被贬的时间是:“岁癸未而迁逐,侣虫蛇于海陬。”进入韶州正是春天:“南方二月半,春物亦已少。维舟山水间,晨坐听百鸟。宿云尚含姿,朝日忽升晓。羁旅感和鸣,囚拘念轻矫。潺泼泪久迸,诘曲思增绕。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同冠峡》)面对春景,反而倍增囚徒羁旅之感。这固然是基于忠心而受贬的抑郁之心,但客观上岭南的荒凉也增加了他的离乡愁绪。当时的阳山虽于神龙九年已有建制,但仍无丞尉,到处仍显贫瘠落后的景象。这种情况他在《送区册序》中就写得很清楚:“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县郭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奉期约。”此段说出了他当时为官办事之难,因此他深感:“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而当时的官衙四周环境怎样呢?他在《新竹》、《县斋读书》等篇中也有反映:“哀狖醒俗耳,清泉洁尘襟。”“笋添南阶竹,日日成清閟。缥节已储霜,黄苞犹掩翠。出栏抽五六,当户罗三四。”他在这里住了一年之后,心情已较为安定:“投荒诚职分,领邑幸宽赦。”在无可奈何中也聊以自慰:“谪谴甘自守,滞留愧难任。”在这种情况下他有时也读书,回想自身的经历,终于认识到了世道的险恶。他说:“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蹉跎颜遂低,摧折气愈下。”(《县斋有怀》)所以又不免自怨自艾,忧虑自己的前途:“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他说:“三年窜荒岭,守县坐深樾……幽穷共谁语,思想甚含哕。”(《送文畅师北游》)这些诗的可贵之处在于情景真实。唐朝诗人虽多,但像他这样全面描绘岭南风光的诗人是极少的(唐初有陈元光、宋憬、张九龄等)。
从自然环境来说,他在《县斋有怀》中写道:“湖波翻日车,岭石坼天罅。毒雾恒熏昼,炎风每烧夏。雷威固已加,飓势仍相借。气象杳难测,声音吁可怕。”这里虽有些渲染和夸大的成分,但皆是他根据从与北方的比较中所产生的感觉而写出,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这对于了解唐朝的岭南气候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点,他在别的篇章中也一再提到。如写入韶时的州境:“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生命轻鸿毛。”(《贞女峡》)这首诗雄奇瑰丽,比喻新颖,形象逼真,既写出了当时韶州山川的特点,也表达了他当时的心境——他于此时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韩愈这类诗还有很多,确实都有其特点。如在《送惠师》中,写庐山就写山掩云水:“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写南方罗浮山就突出亚热带气候的特点:“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鹏骞堕长翮,鲸戏侧修鳞。”在太阳照射下,整个罗浮山广阔无边,如鹏长翮;四周水域闪光耀眼,如海鲸修鳞,这些比喻都十分贴切、新颖。韩愈写景确实很注意运用有特色的物象或景象,如在阳山时他写日出景观:“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困。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这里写出了日出的磅礴气势,表达了他备受鼓舞之情。日出鱼龙跃,六合清新而兽类潜逃,更富有地方特色。岭南风光确实给了诗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他被召为国子博士时仍有清晰的记忆。他在《喜侯喜至赠张籍张彻》中就写道:“地遐物奇怪,水镜涵石剑。荒花穷漫乱,幽兽工腾闪。碍目不忍窥,忽忽坐昏垫。”这里写出了岭南野兽众多,以致他不敢外出的心迹。而他与区册相处时心情却十分悠畅。他或“翳嘉林,坐石矶”,甚至还“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这显然反映他已怡情山水。在这种情景中,他有时也反映当时的农村生活,“禾麦种满地,梨枣栽绕舍”写出了五谷丰登的实况。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他已感到“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湘中赠张十一功曹》)这都是从静态方面写景抒情。而气候多变也是岭南的一个特点,因此他也常提及:“南裔多山海,道里屡纡直。风波无程期,所忧动不测。”(《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另外,道路难行的情况更为突出,这在他的诗中也有所反映。如在离开阳山前往郴州的路上,他写道:“阳山鸟路出临武,驿马拒地驱频隤。践蛇茹蛊不择死,忽有飞诏从天来。”(《忆昨行和张十一》)
二
韩愈被贬潮州时的心情,比被贬阳山时更为悲苦,一是路途更远,二是他年纪更大,且体弱多病。这种心情集中体现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诗的内容突出表现了岭南路远而瘴气重的特点,预示着“去无生还”结局,其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到了韶关就借泷吏之口加以抒发。而这恰好写出了当时潮州地处滨海的特点。他说:“岭南大抵同,官去道苦辽。下此三千里,有州始名潮。恶溪瘴毒聚,雷电常汹汹。鳄鱼大于船,牙眼怖杀侬。州南数十里,有海无天地,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泷吏》)此诗已有不少人分析过,其中对于潮州的描写未免太可怕,而对自己的被贬,则又未免过于感伤,宋代诗人陆游就曾评价他缺乏男子气概。其实当时的潮州由于得天独厚,渔牧、农林各业均已有相当的发展,所以有“稻得再熟,蚕亦五收”的记载。唐德宗贞元年间,御史中丞李宿曾为此在葫芦山上建“观稼亭”,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繁荣。韩愈本人在被贬潮州之前曾写《送郑尚书赴南海》一诗介绍岭南情况:“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盖海旗幢出,连天观阁开。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货通狮子国,乐奏武王台。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而后在《送桂州严大夫》中他也写道:“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两诗均把岭南写得很好,与被贬之后所写的潮州之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显然是他双重性格的表现。这一点,在他的《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中也有所表现:“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诗中他把潮州视为魑魅之地。这不仅表现了他对潮人的鄙视,还反映了他与人民之间的距离。比起同时被贬于柳州的柳宗元来说就相差甚远。柳宗元在柳州吃过虾蟆,并且把虾蟆比作豢豹(词出自西汉枚乘《七发》:“山梁之餐,豢豹之胎”),把吃虾蟆这件事视为乐事加以歌颂,并附书告知韩氏,而韩愈却对这种行为加以讥讽:“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猎较务同俗,全身斯为孝。”(《答柳柳州食虾蟆》)从这一比较中可以看出两人对岭南感情的不同。所以,柳宗元逝于柳州不久,当地人即立祠纪念他,而韩愈则直到北宋才由陈尧佐主祀之。
三
从体察民情、同情民苦来说,韩愈在潮州确是做了一些好事,如驱鳄、释放奴婢、兴学施教、关心农桑等,但他很少用诗歌来表现这方面的内容。只有《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是他来潮州经过增城路遇洪水而写的。其中第一首值得注意:“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篙舟入其家,瞑闻屋中唏。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曾江在今增城境内,暮春三月发生洪水。前四句写洪水的水势,中间八句具体写洪水泛滥情况,表达了韩愈对人民的同情,最后四句写出了自己的茫然心境。全诗笔力雄健,感情深沉。另外他在长诗《泷吏》中说:“工农虽小人,事业各有守。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仁义饰其躬,巧奸败群伦。”这里既有对工农守业的肯定,也有对不从事实业、奸巧败伦的为官者的谴责;然而他认为工农是小人,这与他写的《师说》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观点一致。
四
韩愈的这些南贬诗,内容广泛,不仅写了他自己的生活与环境,也表现了南来北往的路途中的情景,皆有景有情,真正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其特点是真实、自然,大部分为古诗形式,活泼自由。很多诗作是他在羁旅途中写成,因此感情奔放,毫无掩饰,所以也就感人至深。其中一首五言古体诗《泷吏》,以问答抒议,用口语于白描,写得朴拙而传神。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说:“借吏言以规讽,自嘲亦自宽解也。从古乐府得来,韩诗中之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