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罗小平
黄颖仪教授的又一本书问世了。我们为其不懈努力、硕果叠出而高兴,为民族器乐的研究后继有人而欣慰,为高校的民乐教材建设持续发展而庆幸。
该书的架构——全面系统、井然有序。
书中三大部分以基础训练为起点,从空弦入手,继而进入各调的把位练习,再至颤音、揉弦、滑音、连顿弓的技巧把握,这种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铺垫,体现了器乐基础训练的规律。更难得的是,每首练习曲都是作者原创,同时配有简谱与五线谱两种记谱法以及简明、清晰、准确的训练要点。既便于习琴者掌握,又利于中外交流。书中的45 首练习曲均为作者教学成功案例的汇聚,具有可操作性与实用价值。
第二部分的“二胡名曲演奏提示”精选了十首行内熟知、经常演奏的经典作品。每首乐曲均有一千字左右的评介。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至形态的演绎、情态与意态的表现、风格的把握都一一论及。这一提示为习琴者、欣赏者提供了理解乐曲的捷径,亦是作者长年累月表演、教学经验的丰富积淀。
第三部分的理论研究囊括技巧研究、心理分析、教学思考与艺术发展诸多内容。仅看标题就可以了解其面面俱到的研究范围与逐层拓展的探索思路,认真翻阅还可以体会到其理论研究是实践积淀的荟萃和升华,是以理论形态凝聚实践经验的感悟与思考。
该书的内容——道器相接、技艺互映。
此书既有形而上的理论探究,亦有形而下的基础训练。在对规律的探索中会处处体现乐器的运用,在乐器的操作中则时时显现对规律的尊重。如作者在《器乐表现中的形象思维与类型差异——以钢琴和二胡为例》一文中,论及二胡的线性思维,即联系到形成线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一弓二弦在“指之或轻或重、或滑或揉、或浮或按,其弓或顿或连、或迟或速、或开或合无不尽其细腻精微之能事”,并以此揭示线性思维形成的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与操作细节精致推敲的内在联系。同理,作者在技术训练的提示中,内含音乐美的追求,在艺术发展的思考中,又避免了不切实际的空谈,唯恐割裂了技对艺的支撑。如《浅论建国以来二胡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一文,提及民族音乐语言的借鉴时,既提到《战马奔腾》一曲“不仅大量借鉴了小提琴的各种弓法技巧,更创造了一种新的运用弓毛大幅度刮弦的技巧”,又分析了这种技巧展现的“热烈奔放、如火如荼”的艺术表现力。这种技艺互映、相得益彰的理念贯串全书、比比皆是。
该书的作者——家学渊源、多元并发、执着超越。
秀外慧中的黄颖仪教授出身于广东音乐世家。其父是广东音乐专家,长期在广东音乐团和广东音乐曲艺团工作。黄颖仪五岁开始学二胡,在广东音乐环境中的耳濡目染和浸润于粤乐经年累月的经历,使她对生于斯长于此的本土音乐文化有着深入骨髓、一往情深的依恋。尔后,她进入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学习,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多学科知识结构的培育。又在星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张永平、陈茂坚、闵惠芬、严洁敏诸名师的精心指导下日臻成熟,在各类比赛中折桂夺冠。远赴波兰、韩国表演,赴港澳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参与各项大型庆典活动,蜚声当代乐坛。进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后,综合大学的科研、教学氛围,其人生上升到钻研教学、探究学理的新阶段。逐步形成集教学、研究、演奏于一身的多元结构。由此,不断进取、渐入佳境。
品黄颖仪教授的演奏,深情动人、细腻精巧、挥洒自如。其《新婚别》之情——如泣如诉、凄婉悲切、催人泪下。其《月夜》之境——皎洁清明、恬静祥和,让人在悠然自得中进入物我两忘之境界。其广东音乐名曲之韵——弓弦之间、揉滑之际,散发出浓郁的粤味,将岭南文化那种积极、乐观、洒脱的品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观黄颖仪教授的教学,始终坚守物理之器、生理之体、心理之神三者统一融合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能力与专业的音乐技巧的同时,提高学生技艺相洽、道器相接的才能,使他们在全国、省、市的各类专业比赛中,崭露头角、摘金取银。
评黄颖仪教授的科研,涉及领域广泛,发表观点独到。从二胡、岭南音乐三大乐种到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乃至多维音乐哲学流派、音乐教育管理学统统被纳入其视野。在她发表的近30 篇论文中,不少文章都刊载于音乐权威杂志和核心期刊,共有各类刊物的论文和硕士论文24 篇引用其研究成果,引起学界关注。此外,她还荣获广东省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与民俗文化论文一等奖,主持的多个科研项目从校、市级至省级。科研成果的质与量在省内民乐演奏专业教师中,实不多见。
令笔者最为佩服的还是她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我们相识多年,交往于学术、言谈于艺术。其孜孜不倦的笔耕、苦思冥想的思索、殚精竭虑的研究、纷呈叠现的成果,在同行中常常传为佳话。对此,她没有居功自傲,没有丝毫懈怠。仍一如既往、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在多元领域中跋涉,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笔者相信假以时日,其粲粲之前程、熠熠之未来,必将不可估量!
201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