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黄 荣
企业和谐文化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具有以人为本、团结共进、富于创新、充满生机等特点。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文化价值趋向同步、团队协作配合同心的生动局面,有利于在企业外部展现企业新形象、展示企业新活力、展露企业竞争力。创建和谐企业,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组成部分。在当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是省委提出建设幸福广东、市委提出建设幸福肇庆这样的背景下,建设企业的和谐文化,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必须根植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
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尤其是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今天的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即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所谓“天人合一”; 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所谓“以和为贵”; 人与事关系的和谐,所谓“以人为本”。
“天人合一”的“天”通常指自然,也可以指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最高的道德价值。“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了完美和谐的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提醒我们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客观规律,帮助我们树立有利于人类永续性发展的发展观与生态观。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中,继承与发扬“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助于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解决好自然资源的保护与适度开发利用的问题。
“以和为贵”就是以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平、和气、和谐为贵、为先、为重。《论语·学而第一》记载了孔子晚年的学生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和”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意思。中国人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历来重视“和为贵”的思想。在我们今天构建现代企业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应当使这一传统思想更加发扬光大,提倡宽宏大度、体谅包容、和谐共存、协调并进、宽厚待人、以理服人的管理风格,形成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良好氛围。
“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成就任何事业,“人”都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在我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其在 《管子》一书中提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今天我们构建现代企业和谐文化,不但要认识到“人”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还要将“人”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需要,使得企业目标更能体现员工利益和员工目标,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将人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前提。
二、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必须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建设企业文化是动态的过程,在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必须紧随时代脉搏、融入时代精神,赋予企业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自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科学发展观就逐步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文化建设战略、意识形态构建方略等方面的重大调整。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预示着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和社会整合发展方式的提升,同时也预示着国人思想意识、观念形态、文化心理的积极变革。因此,企业和谐文化的建设,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汲取工业文明的优点,同时体现了人类生态文明的模式及其要求,强调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而且把发展的核心和目的归结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突出发展的全面性、价值性、人文性、共享性,并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评判发展的根本价值标准,强调发展是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因素在内的和谐发展,这就从根本上科学地规定了发展的正确方向,保证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以新时期广东精神打造企业和谐文化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还应结合地方特色,按照“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来打造企业文化精神。“厚于德”,即具有像大地一样宽厚的美德,容载万物,仁爱奉献。“厚于德”代表了广东人的道德情怀和价值追求,展现了广东人尚德、乐善、好施的精神品格。作为广东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构建当中应当体现出这种道德情操,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树立优秀的企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心系人民群众,真情回报社会。“诚于信”就是要严格地遵守待人处事的信誉和信用,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真诚、正直、有信、无欺,它是为人处世之根本、企业生存之基础、社会和谐之基石。因此,“诚于信”应当作为广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以诚信为本,构建健康的企业文化体系,树立企业经营者及职工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为企业诚信行为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敏于行”即要注重实干,敏动善行。“敏于行”是广东引以为豪的地域精神特质,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先行先试; 二是善于把握发展先机,把先进的思想及时转化落实到行动上,注重实干、敏于行动、务实不张扬; 三是善于应变、灵活变通、自强不息。广东企业文化建设应发扬这种精神,及时把握和顺应时代潮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三)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构建企业和谐文化
企业必须紧扣自身发展战略,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和谐文化。比如处于初创期的企业适合效率型的文化模式。因为此时企业要求生存,首先必须尽快积聚资金,努力发展壮大,因此,塑造强有力的执行理念最为重要,这需要高层领导要真、要善、要有骨气,以身作则,成为执行文化的传扬者和推行者; 其次是业绩与激励的有效结合,包括运用奖金、股权等物质激励手段,以及精神激励的手段; 再次是团队精神的塑造,清晰定位各部门职能,建立内部协调机制。而成长期的企业则适合稳妥型文化模式。此时,企业知名度逐渐扩大,各方面的优势突显,企业的目标要发展壮大,就要适应自然、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企业领导者应慎重地采取各种策略,使整个制度文化的建设都具有稳妥的特点,在稳中求发展。成熟期的企业则适合竞争型文化模式。企业进入成熟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相当的实力,此时,其企业文化从内到外都强调竞争,不仅重视跟竞争者的市场竞争,而且还在企业内部通过各种方式激励自己的员工竞争以提高效率,全方位地引进竞争机制。衰退期的企业则适合风险型文化模式。此时企业的最大目标就是突破现状,通过战略重组、组织转型和文化创新进行二次创业,在这种形势下更要坚持自强不息的企业文化,也就是风险型的企业文化,它具有绝对的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
三、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必须发挥多方面作用
企业和谐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精神家园。要构建起这个家园,就要充分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一)发挥领导者的主导作用
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主导作用,是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着重发挥其四点作用:第一,企业领导者要负责企业和谐文化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及时发现和纠正和谐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始终驾驭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二,企业领导的言行举止,会对企业职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领导者要表率示范,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用实际行动向职工灌输和谐的企业精神,这对企业和谐文化的形成有直接的作用。第三,领导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品格魅力,认真学习先进的知识文化,勤于思考,严于律己。第四,领导者还可运用工作职责所赋予的权力,通过大力宣传、倡导、批评、表扬和奖优罚劣等有效手段,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排除阻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向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方向前行。
(二)发挥员工的基础作用
企业和谐文化是员工共建、共享的文化,如果没有员工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参与,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企业文化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有所作为。因此,首先企业要通过内部刊物、广播电视、宣传册、培训班、交流会等媒介和平台,强化宣传沟通,向员工普及企业和谐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教育广大员工树立企业和谐的意识,培育企业和谐的信念,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正确稳妥地处理好当前和长远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尤其要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其次,要通过推进事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消除不稳定因素,为企业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努力实现职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共进。再次,要注重和谐团队建设,营造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良性竞争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人员的团队领头羊作用,引导员工在协作过程中持续学习、共同成长,加深对他人工作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要把和谐文化建设融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和谐文化创建活动之中,并广泛地发动员工,积极开展员工乐于参与、便于参与、能够受益的主题活动,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
(三)发挥硬件的支持作用
基础硬件设施是企业和谐文化的物化形态、生态基础和存在条件,离开基础硬件设施的支撑、依托和优化,企业和谐精神的维系必将无从谈起。基础硬件设施作为企业文化的显性构件能被人们的感官直观触及,表现在企业的区域位置、标志建筑、厂容厂貌等各个方面。首先,要改善企业环境,改进技术装备水平,提供良好的福利设施和待遇,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搞好企业技术基础设施的优化,注重技术投资和对企业物质技术设备的改造,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服务和交换活动具有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条件。再次,可采用各种文化艺术和美学手段,美化企业的楼舍、办公室、生产车间、服务场所和基础设施,营造和谐的物质文化氛围,给人们带来美的感觉和享受。最后,开发应用软件和网络技术,搞好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程序开发,加强员工的生产技能和服务技术培训,促使员工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能,并在此基础上搞好人际沟通与协调,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企业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和谐的公众关系,包括企业内部公众之间(如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以及企业外部公众之间(如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媒体、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建立和谐的公众关系,必须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尤其是外部公众的监督作用,这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和谐与企业形象的建立十分重要。有的企业畏惧公众监督,遇到问题只想着推卸责任,掩盖真相,企图对社会封锁信息,这样反而纵容了其错误的行为,使问题严重化,与公众的矛盾激化。因此,企业应虚心诚意接受公众监督,制定并执行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构建畅通的信息公开机制,保持公众与企业及时、充分的沟通,才能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得到公众的理解与信任,防止矛盾的扩大。企业在多个涉及公众利益的方面需要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如产品质量、定价、环保等。公众对企业的监督方法主要有政府部门的监管、第三方机构监督、消费者监督、舆论监督等。
(五)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
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的内部法规和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同时也催生企业文化朝着不同个性的方向发展。因此,真正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管理制度。为此,必须突出企业制度文化的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建立合理的企业管理体制,形成和谐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的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和执行经理层之间保持良性的监督制约关系。第二,要健全企业组织结构,按照集分结合、集分有序的原则以及部门设置刚性化的要求来合理设置组织结构。第三,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组织安全生产守则、员工作息规则、质量保证规则、效果监控体系、财务管理制度、纪律处分规则、行政执行规则、企业奖惩规则、多元合作规则等多重制度。第四,制定合理的政策措施,完善企业管理文件,合理制定企业的指示、指令、指南以及意见、办法、措施、细则等政策文件。第五,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形成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人才进出机制、决策执行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政令推动机制、权责利义机制、社会心理机制等多重有效的企业运行机制。
(作者为原肇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肇庆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