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报喜》
列奥纳多·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约1473—1475年
木板油彩与蛋彩
100厘米×221.5厘米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这幅引人遐想的画作可能是列奥纳多在学徒期间独立创作的。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座修道院中发现这幅木板画时,学者们认定该作品应归属于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的作坊。如今,人们在作品的归属问题上仍莫衷一是,但列奥纳多留下的人物素描和他用手指表面涂抹画板时留下的指纹,让多数人公认为该作品是达·芬奇的亲笔画作。这显然是列奥纳多年轻时期的作品,因为画面上有很多涂掉重画的痕迹,这些证据表明作者深思熟虑后改变了想法。修改之处表明列奥纳多下笔绘画时处于自发创作状态,而非临摹他人的作品。作品的总体效果不算协调,有些细节画法新奇,展现出惊人的原创性,而其他地方则显然是亦步亦趋,甚至自相矛盾。可以参考列奥纳多生搬硬套的其他作品。在这幅作品中圣母马利亚的斗篷搭在膝盖和座椅上的样子看起来好像她有三个膝盖。
然而,年轻的列奥纳多绘制这个场景时仍然展现出很多技巧。例如,他娴熟地运用当时很时兴的单点线性透视技术,运用精确的数学计算,表现出景物逐渐退入远方的景深空间。正交线内接于石膏表面。(关于线性透视法,请参见短评“技术和实践”。)此外,列奥纳多用雾状透视法绘制远方背景,通过雾度和蓝色调的层层递进制造深度感——这种技术起源于北欧,在佛罗伦萨备受追捧。列奥纳多细腻地表现复杂的立体空间,同时保持整体画面惊人的协调感,为这一神圣的时刻营造出令人信服的自然主义氛围。
“天使报喜”是基督教中的重要故事,有着长久的视觉艺术传统。圣母马利亚照常穿着红蓝长袍,坐在一座宏大宅邸的门廊上,位于内庭和外庭的相交处。她正在读桌上的一本书,桌子布满华丽的古典时代雕花装饰。这些装饰是从韦罗基奥刚刚完工的圣洛伦索旧圣墓中的美第奇墓复制而来的。在左边,大天使加百列来到圣母身边,抬起一只手,向马利亚宣布她已被选中,成为圣母。象征马利亚童贞身份的暗示比比皆是,包括加百列手中刻画精致的美丽百合和娇艳翠绿、围在四壁之间的封闭花园。列奥纳多剔除了几个传统形象:没有飞翔在空中的鸽子或圣父形象。相反,列奥纳多在设置场景时坚持了自然主义风格。
列奥纳多笔下的天使处于运动状态,袖子上的缎带猎猎飘动,他在草地上投下阴影,如同有血有肉一般。列奥纳多对这段故事的叙述十分有兴趣;他将天使的头转到侧面,使画面上的两个人物能面对面。他还在墙上留出一道缝隙,以此强化加百列突兀的手势。马利亚的身形显出她听到消息后产生的多种反应,而不是那个时代的教法和其他神学观念普遍认为的单一情绪。
一方面,天使传讯令她大感意外,惊扰了她读书(注意她的手指指向她正在阅读的部分);这个阶段被称为扰动。但是她一脸镇定,说明听到讯息后陷入沉思。最后,她抬起右手,表示接受上帝的旨意。列奥纳多青年时期的这幅作品尽管有些部分尚显笨拙,却仍然集中体现了其艺术风格的关键要素:愿意尝试新技术,对叙述故事的兴趣以及对自然主义风格的关注。
列奥纳多·达·芬奇
(1452—1519年)
《天使报喜》
约1473—147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