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本斯世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二十五发现宗密又如何 哪及枪支弹药横 千年兴衰今古事 岂敢言争去昆仑

作为萨士尼的幺女郝史拉尼,却在不经意间,在研究厄罗司崛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大大的秘密:为什么厄罗司能够从一个小小的当初只有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公国发展成为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大国。她一直在研究其中的道理,寻找它迅速强大起来的理由和原因。她的儿子吉拉莫沙也是厄罗司的金融界重量级人物,吉拉莫沙以厄罗司的丰汇达银行总负责人的身份,一直控制着厄罗司的中央银行的一部分,决定着厄罗司政府资金的走向。但是,在厄罗司,金融家的地位比起政治家来,没有那么厉害,也没有那么有权威,更触动不了厄罗司的统治阶级地位。

作为德克斯家族的郝史拉尼,也一直秉持着保证后代们接受最高等级教育的传统,对儿子、孙子们的教育非常上心,一个个都接受了最高等级的教育,有能力的还在厄罗司、度克兰帝国、阴角兰、佛挼里斯、母国和卜卢斯留学。郝史拉尼不仅仅对儿子孙子们的教育严格,也对两个哥哥的孩子们也非常严格。否谷来福的儿子尼务季雄、孙子布易尔智及汪谷拉斯的儿子董山拉伊、孙子南卜拉喜的教育,都亲自过问,督促教导到底,直到他们都大学毕业或者获得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为止;体现了一个德克斯家族精英最博大的亲情。对此,德克斯家族非常感怀;而郝史拉尼对她自己的儿子和孙子,更是一刻也不放松,时时谆谆教诲,件件小事不放过,都成为教育孩子们成才的教材和样板。所以,孩子们也非常争气,成为了德克斯家族外戚杰出的精英人物。

吉拉莫沙的儿子伊万诺尼,继承着父亲的遗志,出任了厄罗司中央银行政策处主任,最后直至财政部长的职位,聚集了大量的财物,资本金曾经一度达到丰汇达总行的十四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了。连否谷来福的孙子布易尔智、汪谷拉斯的孙子南卜拉喜都不如他。可是,他命不好,49岁的时候就死去了,儿子吉罗尼为其才刚刚20岁,还没有结婚,就不得不少年担责,开始接手家族企业的管理,为了使他很快上手,学会管理庞大的丰汇达厄罗司分行,汪谷拉斯的孙子南卜拉喜和曾孙子西辛悠牛都自告奋勇的来到了厄罗司,帮助吉罗尼为其打理公司的事务。在表哥和大侄子的帮助下,吉罗尼为其很快进入了角色,担负起了一个庞大的丰汇达银行的管理和运营,并很快在厄罗司站稳了脚跟,令厄罗司的奴隶主们刮目相看了。但是,由于吸金较快,影响了著名的厄罗司的金融主卢比霍金斯的收益,在厄罗司政府和卢比霍金斯的暗中策划下,在他39岁的时候,疑似被卢比霍金斯派遣的人暗杀在了郊外。警察一直在查该案的真凶和幕后主使,但是一直都没有任何结果,只是德克斯家族一直怀疑是卢比霍金斯派遣的特务所为而已。吉罗尼为其死后,他的儿子巴莫拉耶夫在亲属们的劝诫下,要求他离开厄罗司。德克斯家族也逐步将在厄罗司的财产转移到了度克兰、佛挼里斯和母国。但是,巴莫拉耶夫却非常古怪,他一直不愿意离开她生活和热爱的这片土地,他一直在研究厄罗司的崛起之路,准备重拾高曾祖郝史拉尼的学业,要研究出一个名堂来。经过近三十年的辛苦研究和钻研,他才终于发现了其中隐藏的奥妙和秘密——原来就是不断的政治推动下的经济变革造就的,但是金融家在其中的力量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因为厄罗司更多的是靠野心家的军队占领掠夺的财富发家的。巴莫拉耶夫唯一的女儿莫伲为其也守着他,不愿意离开厄罗司。

为什么沙皇厄罗司的国土面积最大?历史上比同时代的中国,可是小得不可形容。这么大的一个厄罗司,它原来却是一个小小的厄罗司大公国而已,直到十六世纪,还处在奴隶制时期的一个面积不过区区40多万平方公里、四面不邻海的内陆大公国;后来经过不断的战争和扩张,到意房四世时代自称沙皇即厄罗司形成时,国土面积也不过280多万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一个厄罗司帝国,经过了2个多世纪的不断战争、并吞和扩张,终于成为世界上占有国土面积最大的强大帝国。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厄罗司帝国在持续不断的扩张中取得成功的呢,其中有无奥秘呢?

只要研究家细细研究厄罗司历史,就会发现:秘诀是有的,那就是关键是得益于厄罗司历史上的三位伟大君主掀起的三次重大改革,分别是意房四世改革、比德一世改革和伊利山达二世领导的改革。人们常说一头狮子领着的一群绵羊,远比一只绵羊领着的一群狮子厉害,就是这样的道理!领导人的作用太重要,那究竟有多么的重要呢?巴莫拉耶夫首先就研究了这位伟大的开疆扩土的厄罗司君王,揭示他雄才大略的一面——他是奠定了厄罗司基业的最基础的改革领导人;那么他是如何带领厄罗司走向强大的呢?金融家在其中的力量肯定是有的,但还不是那样的分明,因为在厄罗司的土壤上,那时的金融家是无可奈何的、要听命于政治家的。所以,在厄罗司的共济会力量就没有在其他欧美国家那样的强大。

厄罗司人属斯拉夫民族,属于白种人,与日耳曼民族一样,斯拉夫人是公元前后欧洲古老和庞大的部族集团;以武力取胜,政治垄断和扩张只是其中发起战争的基础。斯拉夫人中开始出现部落联盟,受民族大迁徙的冲击,逐步按定居地域分化为三个支系,分别是: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这几个民族之中,最为强大的是东斯拉夫人,也是后来厄罗司的主要国民的组成人员;他们好武善斗、聚财如命、团结性非常之强,具有非凡的攻击性和战斗力,所以被称之为战斗民族。

尽管这样,他们之间也在内斗,也在互相攻讧,为的就是夺取领导权和霸主地位。争斗到公元9世纪中叶,诺夫哥罗德地区东斯拉夫部落间争斗更加严重,内战不止,消耗不断,但是谁也无法绝对战胜谁,所以谁也无法统一这个民族。于是,部族中的一支,就干脆索性出面邀请彪悍的诺曼人首领留里克参与调停,留里克部族属于日耳曼民族支系,也是白人系统,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主体。这行动实际上是请人家来做主了。到了公元862年,留里克率兵平定了东斯拉夫各部落之间的争斗,建立了罗斯政权,成了诺夫哥罗德的第一任王公,开创了厄罗司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这就是依靠外力介入平息部族战乱后建立的统一的城邦之主;也是一个诺曼人和东斯夫拉部落融合在一起后优化的过程。20年后,留里克后人奥列格王公征服基辅及其附近地区,形成东斯拉夫人最早的国家——基辅罗斯,这是厄罗司历史上首次以国家的形式出现;大致的国土疆域包括第聂伯河到伊尔门湖之间的广大土地。随后,基辅罗斯通过不断的向各个方向大力迅速扩张,版图东至伏尔加河口,经克里米亚半岛到多瑙河口,北到拉多加湖,沿波罗的海沿岸,南临黑海海边。但是到了11世纪的时候,基辅罗斯又陷入封建混战,留里克王公的后人衰落、东斯拉夫人民族又崛起,于是战乱波及四方,基辅罗斯又分裂为10多个大小不一的小公国,各自为阵,民族分裂凸显,谁也不服谁了。

到了13世纪20年代的时候,四分五裂的基辅罗斯分别被来自中国的蒙古人的铁骑洪流部队征服,史称金帐汗国。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和孙子拔都建立的,历史上金帐汗国的大部分领土是今日厄罗司的土地,金帐汗国统治了那里240余年,这是在中国的元朝时期发生的事情。金帐汗国统治者为了方便简单,就采取分而治之策略,保留了各罗斯公国的政权,让他们接受册封和诏令,称臣纳贡,缴纳税收,承担军役;蒙古人派八思哈率兵驻扎,监视各罗斯王公并征收赋税:城乡居民都被登记入册,强迫其缴纳全部财产的1/10,违者即被卖身为奴或者被杀掉。为强化统治,后来金帐汗国为了更加的方便统治,简化手续,干脆从罗斯王公中指定一人为代理人,册封为“弗拉基米尔及全厄罗司大公”,负责征缴全厄罗司对金帐汗国的贡赋。在蒙古人对罗斯地区约两个半世纪的统治中,处在中东部的厄罗司大公国势力逐渐壮大,其他大公国的实力逐渐衰落。于是,厄罗司大公国夺得了“弗拉基米尔及全厄罗司大公”的头衔,并着手修建厄罗司城堡,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在暗中力图逐渐摆脱对蒙古人势力的控制。

厄罗司城建成于公元12世纪第47年,原是弗拉基米尔公国的一个城市,也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263年,诺夫哥罗德王公即弗拉基米尔大公亚历山大,将厄罗司作为领地分给自己最小的儿子丹尼尔。厄罗司虽被作为父亲对儿子的礼物,没想到后来的1283年,也就是20年后,厄罗司公国正式割据自立,从父亲的怀抱之中分家出来独立了,不服从父亲管辖了,并因此不断扩张壮大起来了,兼并了其他的大公国。

历任的厄罗司大公对蒙古统治者都进行了巧妙的应付和周旋,采取了多种政治经济手段来削弱蒙古人的统治,并逐渐脱离蒙古人的控制。1472年,意房三世迎娶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此后即以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和发展,并巧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接受并争取东正教会的支持,采取各种手段削弱其他王公的力量和权势。1480年,已经羽翼丰满的意房三世通过战争,打败了蒙古人及其驻军,并将其驱逐出境;最后彻底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不再向蒙古人纳税了;意房三世乘机进兵消灭了大多数有封邑的公爵政权,迫使他们臣服和接受统治,实现集权的中央一体化制度,基本上完成了早期厄罗司国家的统一,形成了强有力的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早期帝国。1547年,意房四世依附罗马历史上凯撒大帝的英名,自称为沙皇,因为沙与撒同音,所以,厄罗司大公国被改称为沙皇厄罗司,其实就是综合凯撒大帝和基辅罗斯的基因,从此开创了厄罗司帝国的历史。沙皇厄罗司的来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厄罗司则是其习惯上的简称。

意房四世,是意房三世的孙子。其父亲是瓦西里三世,母亲叶莲娜是蒙古金帐汗国大汗马麦的后裔。意房四世出生时正好电闪雷鸣,因此又称意房雷帝,但这个名字的含义有人说更多地来源于他后来的血腥恐怖统治,而真实的情况是二者皆而有之的。

1533年,平庸的瓦西里三世去世,年仅3岁的意房四世即位。瓦西里三世的遗诏是:由母后叶莲娜同7位大贵族集体摄政。那个时候贵族地方分裂势力强大,大封建主之间常为争夺领地和统治权而混战不已;他们又都觊觎着大公宝座,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处心积虑的发难,骤使矛盾开始日益激化,叶莲娜很快与各大贵族摄政者们弄得水火不容了。经过剧烈残酷的斗争,精于算计的叶莲娜开始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拉拢最有实力的一派,作为斗倒另外几派的力量,最后将最有实力的一派也干掉了,终于废除了所有摄政大公,自己独揽大权。5年后,精明强悍的叶莲娜也被政敌利用药物毒杀,猝然离世。从此权力真空出现了,政局动乱,彼此混战不已;此后,又经过一番势力比拼,各派都没有绝对实力战胜其他的派别,仿佛历史又回到了被蒙古人统治之前,战到最后才由叶莲娜的兄弟林格斯基控制朝政,政局才稳定下来了。由于长期亲眼的看到了连续不断的激烈又残酷的宫廷政治斗争现实,养成了意房四世独特的性格。他具有坚强意志和冷酷无情的处世方略,且猜忌心理很强、好激动而且还很残忍。还在13岁时候,年少的他就以突然袭击方式处死过反对他的世袭大领主,给其他领主以巨大的震慑。他统治期间绝对说一不二,无人能够左右其决策和意志力;使旁人和其他的统治者都感到特别的惧怕与惊恐,以致无人敢劝说他和建言,是个十足的一言堂者,刚愎自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亲生长子都可以立即弄死的人,可见其暴恐的程度之深。

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意房四世确实又是一个才华出众、精明睿智果敢之人,他的许多作为都具有超凡的壮举和远远超出于时代的远见卓识。比如:他坚决任用出身卑微的政治家阿达舍夫、尼莫阿比等人,全面推行其奴隶化改革,奠定了厄罗司帝国的基业。他创造的业绩,在厄罗司帝国的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贡献,说他是厄罗司的奠基人也不为过。虽然他在晚年时期更是疯狂至极,在一次巨大的震怒之下,他竟然用手杖亲手戳死了亲生长子,也无损他的伟大。

政治上,意房四世注重限制大贵族的权力,兼顾平民的利益述求,消除了领主专权,编纂了新法典,建立沙皇专制政体,打击了地方各派别的割据势力,加强了军事统治,加快了统一厄罗司的步伐,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基础。他建立起新的贵族议事机构——缙绅会议,这是进步的化身,初看是集体领导决策的雏形,却为开创集权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又建立了厄罗司历史上的第一个行政总理衙门,专门处理政务;至此,皇权和行政权才开始分开。这个行政衙门最终成为中央政府的前身,从这个部门又分立出了外交衙门、刑事衙门、财政衙门等部门。这时的厄罗司才具有了国家的意味,真正以一个国度的姿态出现在厄罗司和世界历史上。

经济上,意房四世强化农奴经济制度。为保证农奴经济的发展,他通过1550年的法典和1580年公布的一系列法令,不准农奴私自离开土地,领主有绝对的农奴所有权,把农奴紧紧地束缚在土地上。他改革税制,统一课税单位,取消过境税等等,规范了国家的税收,稳定了财政来源,夯实了国家财力根基;避免了资本家对国家财力的侵蚀和控制,保证了国家的权威和统治力。这在当时的历史上,是非常之难能可贵的;也使厄罗司避免了被金融家们控制的后果。

军事上,意房四世建立了沙皇特辖制和特辖军,作为加强统治的武装基础,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动摇。意房四世推行按门第高低授予军官职衔,按军功授奖,类似于中国战国时期秦国改革家商鞅的军功爵制,但是没有秦朝的军功爵制彻底。意房四世规定军役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实行一长制,规定每150俄亩土地须出军士一名,保证了兵源来源可靠,也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他完善军事指挥体系,建立常备军,用于应急和巩固国防,整顿国家地方部队的勤务,调整边境守备与屯扎勤务,奠定了厄罗司正规军的基础建制。他还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兵种——射击军,驻扎在厄罗司城中。该军装备精良,配有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并不断改进和加强,进行充分的训练和实战化准备,以此作为稳固统治的基础,比起冷兵器时代的军队,射击军无疑是沙皇厄罗司最为精锐的武装部队;以此保证了自己不被其他势力颠覆,也为侵略和扩张奠定了军事基础和强大的实力;是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火力过渡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安排。后来的史实证明,射击军在日后300多年的厄罗司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施政上,他毫不留情地镇压一切贵族反对派,对觊觎他大位的持反对意见的派别予以沉重打击。在维护统一和反对分裂方面,他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强迫妄想继承意房帝位的斯特里茨基公爵服毒自杀,又命令把反对实行特辖制的主教腓力普顿绞死。他打破了领主政体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排除了教皇对行政权力的干预,使自己的权力升华为高度集权的终身模式;对资本财团和共济会兄弟实力进行了相应的约束,不让他们过度染指财政和政治,更不让他们的影响力泛滥成灾,制约国家权力。

司法上,他还改革了司法制度,集中了司法审判权,建立了陪审团制度。他改变了此前在厄罗司各城镇中督军和领主们独揽司法权的局面,规定凡是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有当地的贵族、缙绅等陪同听审,也就是最初原始意义上的陪审团制度的确立者。

作为军事统帅,意房四世扩张战争的特点是:战略企图大胆,实施战略目标时果断、坚决、快速、冒险、激进,闪电式切入,是最早的闪电战的创立者。1552、1556年,他两次率军东侵,采取突袭和快速的方式,先后征服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汗国,占领了伏尔加河下游的广大地区。以后又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汗国,使北高加索许多民族都归顺了厄罗司,灭掉喀山汗国是厄罗司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厄罗司力量强于蒙古人的力量,成为了独立的一方霸主,不再受到蒙古人统治的威胁了;厄罗司从此成为多民族国家,并为以后的再度扩张奠定了基础。

1558—1583年,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他又率军打响了立窝尼亚战争,虽未能达到战略目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厄罗司的强盛国力。1563年,他自称为全西伯利亚皇帝,开始向西伯利亚广大地区扩张。1581年招募惯匪叶尔马克,让他组织哥萨克远征军,翌年占领西伯利亚汗国首都西伯利亚,广漠的西伯利亚地区成为厄罗司的囊中之物,极大地拓展了厄罗司的疆域。从此,蒙古人最后的统治实力消失殆尽了,厄罗司开始在亚欧暂露头角,成为新的世界霸主之一。

在文化发展方面,他十分重视厄罗司文化事业的推广,大力发展各项文化教育事业,花大力气推广从东方传入的当时非常先进的印刷术。意房四世本人是当时厄罗司最优秀的演说家,一有时间就酷爱读书;他不恋女色,果断处理后宫事务,不让其染指国家政务。他博览群书,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同时,他也非常擅长写作,对俄语有很高的造诣,是当时厄罗司第一流的语言学家和作家,可惜的是大多数作品已经失传,现存的作品主要是政治性的,但他遣词造句的本领和尖刻讽刺的技巧无人能及。毫无疑问,意房四世是所有厄罗司大公中文化水平最高的一个,用才华横溢、敢作敢为、功勋卓著、文武双全来形容他也不为过。

作为厄罗司帝国的创建者,意房四世正式确定了厄罗司的国徽。国徽虽然是从拜占廷继承来的双头鹰图案,但他在双头鹰的胸前增添了留里克家族的族徽——绘有圣乔治立马挥矛,刺杀巨龙图案的盾牌,这个国徽图案后来一直被罗曼诺夫王朝所沿用,直至后代还在一直使用。

对意房四世的历史功勋和评判,颇如中国历史上的秦始皇一样,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十足的暴君一个,视人命如草芥,杀人不眨眼;也有人认为,他是厄罗司国家的奠基人和现代治理模式的开创者。客观而实事求是地讲,意房四世确实杀了不少人,但应该承认,他所杀的极大多数全是一些搞分裂的大封建主、贵族和政敌,那是为了巩固政权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致于他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问题,实属是一种暴怒下偶然的失手,并非是他的本意,他本人对此更是后悔不已。意房四世一生下令处死的人,总计约3000人左右,平均每年百人,其中包括各类刑事犯。相比当时欧洲各国君主的杀人数量而言,还算不上残暴,其实传说中关于意房四世残忍冷酷的描述,大都是夸大的效应,是仇恨他的人的说辞和定位,或者是文艺的演绎。

经过意房四世的统治,有一个抹煞不了的事实是: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厄罗司帝国成型了。在他的晚期,帝国的面积已达到540多万平方公里!这比当时其他所有欧洲国家加起来的总面积还要大,几乎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特别是他征服喀山汗国与阿斯特拉罕汗国,这对厄罗司帝国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从此,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并入厄罗司版图,南方的大小诺盖汗国、东方的西伯利亚汗国称臣,南方草原上的哥萨克人也成为沙皇厄罗司的忠实守护人,成为雇佣军最主要的来源,他们是厄罗司的屏障和敢死队,是厄罗司的军墙和铁壁长城,直至最后被收纳入囊中。

在意房四世统治时期,厄罗司的人口也快速增长,沙皇直接统治下的总人口已达到1200多万人,其时无论领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厄罗司帝国都已成为了欧洲的最大国家。这也就是后来西方世界为什么一直把厄罗司问题看得非常严重,视之为东方问题的主要原因。历朝历代的共济会组织机构都对厄罗司憎恨有加,就是因为其意志坚定,不受资本控制,不按照资本金融世界的规则出牌,常常打乱共济会的部署;所以,自从厄罗司强大起来以后,西方世界、共济会组织就把它视为主要对手加以管控,却又总是对其无可奈何,直至今日。

巴莫拉耶夫研究后发现:在沉寂了一个多世纪以后的1721年,厄罗司历史上的另一位叱诧风云的人物登场了——他就是众所周知的比德大帝,也是一位值得可歌可赞的君主。当他战胜北方强敌锐甸回到厄罗司,在庆典上看到意房四世的画像时,兴高采烈地说意房四世是他的先人和榜样。其实,意房四世是留里克王朝,比德一世是罗曼诺夫王朝,两者并无血缘关系。然后他又指着画像说了这样一段段话:“通常许多人希望模仿他的勇敢机智,但是无法达到他那样的境界!只有愚蠢的人才不知道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更不认识和理解他缔造厄罗司的丰功伟绩,反而诽榜他是暴君——是多么的幼稚无知啊!”

比德一世的这番感慨,既反映了他对意房四世的评价,更体现了作为厄罗司帝国继承人对先祖上客观历史的尊重与敬仰,当然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褒扬,但也不失客观。

再来看看比德一世的改革,他更是使厄罗司赶上历史步伐的一个伟大王者。在厄罗司历史上,如果说,是意房四世改革奠定了厄罗司帝国的基业和基本版图;那么,正是比德一世改革让这个国家赶上了近代欧洲飞速发展的历史,使厄罗司的发展与扩张跃上了一个台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国土面积最大的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

1584年意房四世去世,由于他不好女色,也无子嗣,厄罗司历史进入了内忧外患的乱世时期,首先是贵族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利益发起的你争我夺的混战,之后又经历了波兰的入侵,所以局面变得非常的难堪,是一个贵族集团割据和争霸的年代,持续时间长达半个世纪。直至1613年,全俄缙绅会议选举意房四世的亲戚即意房四世皇后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的侄子、16岁的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才终止了这段历史;它标志着留里克王朝的终结,因为统治者是厄罗司的外戚;同时也开启了罗曼诺夫王朝历史。

比德一世是厄罗司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全名为比德·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1682年,刚满10岁的比德一世登基,即位不久,他的同父异母姐姐索菲娅公主借助射击军发动兵变,上台执政;比德和母亲被安置到厄罗司郊外居住,变相被软禁。然而,早熟的比德人小志大,他表面以小孩玩军事游戏为名,实质上却把两个游戏兵团变成了两支训练有素的近卫军。随着时间的推延,索菲娅意识到,比德是她危险的对手。1689年8月,她又一次发动兵变,企图废掉比德。可是这次阴谋失败,索菲娅反被比德废黜、送进了修道院,17岁的比德一世开始亲政。这很类似于中国的康熙皇帝智擒鳌拜的那一段历史。这两个当时世界上国土实有面积最大帝国的幼主,经历也何其的相似啊!

但是,到了十七世纪晚期的时候,厄罗司虽为欧亚之大国,但基本上仍是个封闭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虽大,但却没有出海口;国内政治保守,由于体量较大,国家总体力量虽然强大,但经济、文化和军事均较落后。而这个时候的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已成为一股历史潮流,新兴的资本主义正在不断的取代封建主义。此时的贺兰德、阴角兰、佛挼里斯均已进行了或者正在酝酿资产阶级革命,并在经济、政治上分别完成了相应的转型,各国工商业蓬勃发展,国力蒸蒸日上;其它西欧各国也都纷纷相随效仿。但是厄罗司还是死水一潭,没有做任何的改变。

为了霸权而争夺出海口,1695年比德大帝曾与土耳其打了一仗,结果因没有海军吃了一个败仗,这给血气方刚的比德一世以很大的刺激。为了改变厄罗司的落后面貌,他决心创建海军,并向西欧国家学习。1697年,厄罗司向西欧国家派出了一个庞大的考察使团,身为沙皇的比德,居然化名比德·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份随同前往。考察贺兰德时,他亲自去造船厂当木匠,学习造船技术。他曾在阿姆斯特丹一家最大的造船厂当学徒,一干就是4个多月。比德还抽空去参观手工工场、博物馆,访问著名的学者、科学家和社会学家。在蓝顿,他留意考察阴角兰的政治制度,还出席了国会的会议,参加了王宫的交谊舞会。他非常重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自称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比德一世的考察旅程整整持续了18个月之久。考察回国后,他随即大刀阔斧地在厄罗司推行全面的改革,主要的内容就是:

第一、改革行政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在中央建立参政院,参政院由9名参政员组成,内部有不同的分工和合作,还对权力作了明确的规范和限制。通过规范,使之拥有了从财政预算、贡赋征收到陆海军的编制等广泛的权力。参政院后又建立起11个部门,分管陆军、海军、外交、税务、开支、矿务、手工业、商务、监察、领地、司法等政务,以取代旧的官僚和衙门机构。每个部门由10名重要成员组成,重要问题不是由个人决定,而是采取投票的办法解决,形成了民主决策制的最初雏形。

为了巩固地方政权机构,比德一世又下令把全国分成8个省,每省设总督1人,拥有行政和军事大权;下设不同的办事机构若干个,直接对总督负责。同时,各省还成立了参议会,其成员从地方贵族中选任,可以按照届期选换。后来在保留省的建制同时,又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每个州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系统,来处理日常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生事务。

为满足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要求,比德一世下令在厄罗司成立市政院,不久改称市政厅,在其他城市建立地方自治署。新都圣比德堡建立后又设市政总局,在其他城市成立了市政局。把城市居民分为正规公民和非正规公民两大类,给与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公民待遇。

为提高国家机构的工作效能,又颁布了官秩表,文职从14等到1等;武职从准尉和炮长直至大将、元帅。这是一种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有利于刺激文武官员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改革用人制度。改变过去按门第选用官吏的做法,打破旧传统,实行按能力和才干任用各级官吏。这一改革,使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在政府中升任要职。如第一位总检察长雅古任斯基小时是个放猪的猪倌,陆军元帅缅西科夫曾经在厄罗司街头当过厨子,卖过肉包子。

这些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兴办近代工业,改变经济落后面貌。

一是鼓励本国和外国商人投资工商业,大力扶植手工工场的发展。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特准允许工场主购买村庄的农奴去做工。极力促进封建领主向工商业资产阶级转化,奖励封建领主兴办矿场,规定凡开办工场的场主及其亲属均可免除兵役和免交人头税;凡拥有地下矿藏的领主,如加以隐瞒,或迟迟不予开采者,将被处以死刑。二是大力整治交通,兴建通商港口,征召大批农奴开凿维什尼、沃罗察克运河,使伏尔加河与涅瓦河互相沟通,水网交通更加发达,从而加强了国内市场联系。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鼓励商人组织公司,发展对外贸易,鼓励出口。三是限制进口,对进口货物征收高额的进口税,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优势。在比德一世的大力支持下,冶金、纺织、造船等行业中很快涌现出200多家工场,极大地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却严密注视资本控制政治的危险,不让其染指过多政治事务。

第三、大力改革并发展文教事业,改变文化教育的落后面貌。

比德一世简化俄文字母,为更多人学习文化创造了条件;政府直接管理教育,建立各种类型的学校,先后开办了工程技术学校、航海学校、造船学校、海军学校等专门学校,全俄各县普遍建立小学,对贵族子弟实行强迫教育,规定凡是10——15岁贵族子弟必须受教育;后来发展出了中学和大学,并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各国学习。创建了科学院、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第一批公众剧院,创办第一份报纸《新闻报》;翻译、介绍了西欧大量近代科学著作和哲学文学著作。

第四、大力进行了军事改革。

建立推行按农户征兵制,扩大兵源;兴办兵工厂进行造船、造枪、铸炮,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仿照西欧样式,创建新的陆海军,建立了一支拥有常备130个兵团、20万士兵的强大陆军和一支拥有48艘战舰、大小船舶800艘、官兵2.8万人的强大海军。

第五、推行宗教改革,置教会于国家管辖之下。

改变政教合一的体制模式,比德一世不顾教会势力的反对,坚定地进行了宗教改革:将部分教会财产收归国有,由政府官员来管理修道院的领地,限制教会经济的膨胀和剥削;限制教会的权力扩充,把教会完全置于国家的管辖之下,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国家颁布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废除了总主教的职衔,建立了管理教会的宗教委员会,后来又改名为宗教事务管理总局,设总局长一职,由非宗教人士担任,以此取代总主教的权力;革新了宗教权力高于行政权力的旧俗。宗教事务管理总局的局长及局内其他高级官员,均由沙皇政府任命。这项改革,实际上是变相剥夺了宗教教皇的权力,沙皇实质上成为东正教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者,使宗教权力受到约束,不再泛滥成灾和富可敌国。虽然共济会教主对此大力反对,但是也无可奈何;所以,以后在厄罗司的共济会队伍大都就迁移出了厄罗司地区,逃离了厄罗司的统治地带。

第六,改革陋习,实现移风易俗。

为移风易俗,比德一世曾在一次庆典上亲自用剪刀剪去贵族脸上的大胡子;后来又亲自动手把贵族的长袍剪短,规定只准穿西装和短袖衣服;提倡喝咖啡、引进来自中国的茶叶;明令统一改变历法,采用西欧通用的公历计年。

比德一世改革,对厄罗司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它是近现代厄罗司政策的创立者。他为结束厄罗司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它把厄罗司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正是这次改革,有力促进了厄罗司近代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极大地增强了军事实力,让厄罗司追赶上了近代欧洲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步伐,为厄罗司的强大和进一步扩张创造了物质条件。

比德一世时代,厄罗司的国土继续扩张膨胀。在东方,占有了堪察加半岛;在南方,一度控制亚速港,基本上打开了通往黑海之路;在北方,长期与锐甸交战取得胜利,最终夺取了出海口,取得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的土地。比德一世在这里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圣比德堡;他把首都从厄罗司迁来,实现了天子守国门的愿望。从此,圣比德堡成为厄罗司瞭望欧洲的窗口,其他国家从此再也不敢来争夺了。

比德一世死后,厄罗司势力继续疯狂的扩张;正是仗着他的改革成果,叶卡特琳娜时代,厄罗司才可能再次大展拳脚:两次发动对土耳其战争,侵占克里米亚半岛在内的黑海北岸广大地区,打通了黑海出口,最终拥有了这块战略地位非常之重要的土地,建设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出海口;伙同卜卢斯、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攻占了立陶宛、白厄罗司和西沃克蓝的大部分土地,置格鲁吉亚为保护国,厄罗司版图又扩大了70多万平方公里。

巴莫拉耶夫将意房四世与比德一世比较,发现他们之间就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厄罗司历史上著名沙皇领导人;两人都是幼年丧父登上帝位的未成年人,登基时一个才3岁,另一个才10岁,且均在17岁那年相继克敌亲政。亲政前两人都显示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和极高的政治悟性,都曾经在敏感的特殊时期抓住机遇击败政敌取得成功;亲政后又都能着手改革,面对困境从不惧怕,千辛万苦创下不朽的基业,从而改变国家面貌,实现了个人的志向和愿望。两人在位的时间也基本相同,一个36年,一个37年;两人都有刚烈冲动的个性。非常奇怪类似的事情就是:两人都杀害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只是一个是误杀;另一个是将其作为政敌予以处死,而后者的监斩人正是比德一世,自己将儿子斩杀,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

巴莫拉耶夫继承了先祖郝史拉尼的基因,对厄罗司的历史很感兴趣。他悉心研究发现:比德一世改革,虽然让厄罗司赶上了近代欧洲发展的步伐,但真正让厄罗司实现近代化的洗心革命,还是伊利山达二世的改革。因为比德一世的改革尽管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却具有一个根本性的致命缺陷:没有触动农奴制制度根基。经过一个半世纪多的发展,这一制度上的矛盾,日益成为厄罗司近代化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障碍,只有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新的生产力发展,改变社会生产关系,使之努力向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接下来的伊利山达二世实施的改革,才真正让厄罗司变成了近现代化大国。19世纪中期,阴角兰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佛挼里斯、吉尔曼也开始了工业化的急行军和迅猛追赶。可是,此时的厄罗司,却仍然陶醉在镇压1848年欧洲革命、热衷于充当欧洲刑警的大国梦幻之中,实际上它早已被历史发展的车轮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自己却还是不知道,形如中国大清的麻木。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争的起因是,厄罗司企图在欧史曼土耳其的衰落中攫取通向地中海的通道,占领巴尔干半岛,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权。战争开始后,厄罗司海军在战争中击溃土耳其舰队,先期占得优势。然而,阴角兰和佛挼里斯反对厄罗司的扩张,它们不希望厄罗司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他们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一旦要地失去,厄罗司就会侵犯阴佛在南欧的利益。1854年底,阴、佛对厄罗司开战,使得战场形势迅速逆转,俄军节节败退。1856年厄罗司战败,俄军被迫退出克里米亚半岛,沙皇尼古拉一世签署《扒里和约》,阴佛成功遏制住了厄罗司向南的扩张势头。

其实,克里米亚战争几乎就是一场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是阴、佛资本主义战胜厄罗司农奴制之战。这场战争,既反映了阴、佛近代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更充分暴露了厄罗司农奴制度的落后性与腐朽性。战争中,尽管厄罗司士兵作战非常勇敢,但在组织指挥、后勤、技术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厄罗司都无法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阴、佛两国相比。在陆战中,阴佛联军的步枪射程,是厄罗司步枪射程的三倍,火力明显优于对手!海战中,阴、佛使用的是铁甲舰,配备的是大口径作战大炮;厄罗司所使用的战船,基本上还是木帆船。在俄军部队的管理上,在机关和部队中,长官侵吞公款、克扣军粮、喝兵血、打骂士兵的现象比比皆是。腐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厄罗司资本主义化的进程,这一社会制度带来的绝大问题,在这场战争中已充分体现出来。这次的教训是:单纯依靠武力扩张来维持大国地位的辉煌,只能是短暂的;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科学技术手段,才能保证在现代化热兵器时代处于不败之地。可以说,是这场战争打醒了厄罗司,使其认识到了自身的弱点和短处,才放低姿态开始真正查找自身的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厄罗司各阶层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促使农奴制历史危机的爆发。许多厄罗司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赫尔岑、别林斯基等人,纷纷创办刊物,大声疾呼,强烈批判农奴制度,要求废除这一罪恶的落后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制度。接着,农奴们的反抗更是进一步加剧,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据1855年至1860年统计,全厄罗司平均每年的农奴反抗运动,高达79次之多,到了1861年竟然达1100多次!农奴们彻底觉醒了,再要他们做努力已经不可能了。这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农奴暴动甚至使一些地方政府陷入瘫痪、无法开展工作。严峻的形势迫使上台不久、思想较为开明的沙皇伊利山达二世,不得不正视这一严酷的现实,认为从上面解放农奴,总比等待农奴从下面来推翻自己要好的多,于是决心进行改革,废除在厄罗司已实行了五个世纪之久的农奴制度,用以缓和迫在眉睫的阶级矛盾、平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并获得安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从而壮大自己。

伊利山达二世·尼古拉耶维奇,是尼古拉一世的长子。少年时代曾深受宫廷教师、具有一定民主倾向的一位主张实行较宽松的君主制的厄罗司诗人茹科夫斯基的影响;加之年轻时又周游过欧洲各国,致使他后来成为一个能接受一些民主思想的君主;他面对厄罗司社会的现实能作一定的反思,明白农奴制是厄罗司落后的根源,于是才有变革的决心和信心。

1855年,平凡而守旧的尼古拉一世病逝,伊利山达二世即位。为了改变厄罗司落后的面貌,1857年,他下令成立了“农民事务总委员会”,着手研究农奴制的改革问题,但遭遇重重阻力。可是,他没有因此而退却,而是选择了勇敢的面对和巧妙解决方式。他在写给弟弟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维奇的信件中说道:“要在迎接西方现代化潮流冲击中,重新找回厄罗司昔日的尊严和辉煌,只能废除农奴制。”这就真实的表达了他内心的想法和决心。随着形势的发展,1861年3月,他终于下诏进行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改革的核心内容有两条:

第一条:宣布完全彻底的废除农奴制、取消农奴的贸易。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所有农奴可以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包括迁徙、婚姻、改变职业、拥有财产、订立契约等,地主再也不能买卖或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的地位一下子变得和封建领主一样平等自由了。所以这项改革措施获得了广大农奴的大力支持和拥护,社会矛盾得以缓解,政权基础一下子就稳固了。

第二条:建立全部土地为封建领主所有制。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赎卖土地的价格为土地实际价格的两至三倍,获得自由的农奴可以先支付一部分,其余由政府以有偿债券的方式代付,然后农奴们在49年内向政府还清本息。这就等于又笼络了封建领主,使他们在失去农奴的同时获得了土地收益;所以稳住了封建领主们,使他们也因改革而同时受益。

农奴制改革是以赎买方式进行的。它既要让农奴获得自由;同时又力图使封建贵族能够接受。在农奴和贵族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平和地完成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以便维持国内局势的大体安定和整体稳定。这是高明的政治策略和手腕,平衡能力超强,双方都几乎同时吃糖,较好的缓和了直接对立的两大阶级矛盾,可以说是非常之精准的眼光,显示了极有技巧的统治思维和治理能力。

同时期,伊利山达二世改革还涉及到其他一些领域:政治上创立了国家杜马制度。规定代表按财产资格每4年改选一次;地方成立缙绅会议,成为由社会各阶层人士参与的议政机关,并负责当地一些诸如通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和慈善事业的事务;使参政议政成为地方要员们的权力,使他们不至于感到落寞。

军事上实行全民义务兵役制。禁止在军队中进行体罚和欺压打骂士兵,官兵能够相对平等相待,军官和士兵的关系进一步改善,改变了以往军官的绝对权威和体罚士兵形成内耗的恶习。

文化教育上实现大学自治。学术空气逐渐转向自由,中等教育开始面向全社会招生,改变了此前只接收贵族子弟入学的做法和传统;还开办了第一批女子中学,女生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伊利山达二世主持下,出版了由厄罗司著名学者达利编纂的《俄语详解大字典》,学术水准明显提高。

大力改革司法制度,主要措施是司法公平。开始推行陪审团制度,所有案件必须开庭审理,赋予被告有雇佣律师作辩护的权利;规定法官的不可侵犯性,取消了贵族阶层在法律诉讼中的一切特权;赋予平民打官司时的平等权利、执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是厄罗司司法历史的又一大进步。

伊利山达二世改革的效果明显,它使厄罗司的经济、文化、社会和教育事业,在短期内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伊利山达二世时代,厄罗司的工业革命步伐加快,1875年第一座发电站在圣比德堡建成投产,随即开启了电气化时代的步伐。厄罗司电讯社成立,新的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厄罗司音乐学院、厄罗司动物园、厄罗司艺术博物馆、圣比德堡马林斯基剧院、厄罗司历史博物馆等等,一大批艺术、医学和教育方面的社会团体相继出现。第一批社会慈善机构和相应的组织机构,都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并发展起来的。

1861年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尽管改革并不彻底,但农奴制的废除为厄罗司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根本性的制度障碍,为厄罗司进一步发展成近代资本主义大国创造了条件,它无疑是厄罗司近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当然,改革的成功也强化了厄罗司对外扩张的欲望;这给周边的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伊利山达二世直接下令向东方发展,给孱弱的大清以全面出击的方式夺去其领土,以弥补争夺就近出海口不利的局面,并全面改善厄罗司的地理空间条件,做到四通八达便利与占有。

根据这一要求,厄罗司外交官和军官们非常努力,时时刻刻寻找机遇予以落实。在远东地区,1856年至1861年间,厄罗司利用阴佛两国对中国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以威胁、讹诈、骗取的手段,从中国攫取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通过同甲番尼签约,又取得了南萨哈林岛。之后又通过《中俄BJ》等不平等条约,总共从中国夺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中国受到的伤害最深最重,这是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的。在中亚地区,伊利山达二世先是把高加索地区完全并入厄罗司,后又将土库曼斯坦等中亚汗国收入囊中控制起来;这些都是中国元朝时期分封的蒙古汗国曾经的国土面积范畴。

普法战争之后,厄罗司在欧洲重又活跃起来,1873年与卜卢斯和欧史曼帝国组成了三皇同盟,实力大增,成为欧洲政局重要的临时一极。

在南部,1877年伊利山达二世再次挑起俄土战争,这一次厄罗司取得了辉煌胜利,土耳其被迫签署《圣斯特条约》,厄罗司在这场战争中还获得了此前土耳其治下的大片领土。从此,比萨拉比亚和摩尔达维亚,黑海沿岸的巴统等地,一概并入厄罗司版图,把厄罗司的扩张推向顶点,厄罗司从此获得了黑海沿岸的大量出海口,使其成为一个面积超大的空前帝国。

伊利山达二世作为沙皇,其实他对宪政改革并无太大兴趣,迟迟不肯启动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引起民主改革派的不满。加上连年穷兵黩武的对外扩张政策,军费开支早使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尤其是对土战争虽然获胜,但厄罗司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军费支出达11.13亿卢布,是当时两年的国家财政预算;人员伤亡惨重,人们对政府日益失望,社会矛盾迅速激化。主张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党人更因屡遭镇压,进一步激发民粹主义运动高涨,并一再把行刺沙皇作为其行动目标,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择手段。

在持续不断的12年间,伊利山达二世先后遭到5次精心策划的刺杀,所幸均有惊无险安然无恙。1881年3月1日,在他乘马车去往冬宫的途中,遭事先埋伏于途中的刺客投弹,结果将他的卫兵被炸成重伤。他以为自己又逃过了一劫,就从马车里出来,想察看伤者的伤情并说几句安慰话。没想到这时又一颗炸弹飞了过来,在他脚下爆炸,伊利山达二世双腿被炸断,后因流血过多医治无效去世。伊利山达二世遇刺,彻底中断了厄罗司的改革进程。此后,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的统治每况愈下,由改革不彻底留下来的隐患不断发酵,最终导致革命爆发,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厄罗司帝国终于灭亡,其时距伊利山达二世遇刺身亡不过36年,改革者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之大的。

至今,在比德堡伊利山达二世的遇难处,仍矗立着为纪念这位在厄罗司历史上被称为农奴解救者的一座教堂——喋血救世主教堂,又称滴血大教堂或复活教堂。这座教堂是建筑师巴尔兰德,以厄罗司红场上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为蓝本建造的,所不同的是它的造型更加瑰丽和雄伟。它是厄罗司国内无数教堂中,唯一一座由百姓自发募捐集资建成的教堂;可见伊利山达二世在获得了解放的农奴心目中,还是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的。

作为直接占领其他国家领土的,沙皇厄罗司是全世界最多的,仅次于日不落的阴角兰帝国和母国的军事占领,因为阴角兰多是殖民,而厄罗司是直接占领变为自己领土的,一旦占领就将人口迁移过去,并实现强化管理和统治。不像中国元朝的统治者,打下来之后,册封一个费拉基米尔大公,叫他们缴纳岁供就可以了,统治的人还是原来的人;统治者不过是打马去征服了一番,旅游了一会,劫掠了一些固定的财货就走掉了;使得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至于后来都又全部丢掉了。当然也不像阴角兰、佛挼里斯、度克兰、普太雅、希番亚、贺兰德、吉尔曼的殖民者那样,首先是侵略,之后才是殖民;致于移民占领居住,也是普遍现象;母国、艾德厘雅、纽澜得、南非和堪拿达都是全盘占领式的殖民,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个的新国家,所以,还是厄罗司最为聪明的。

于是,巴莫拉耶夫在研究完厄罗司的历史之后,写下了一本书《沙皇厄罗司的扩张史》,详细介绍了厄罗司的崛起之路和改革富强的故事,一半也是研究、一半也是记述,但是厄罗司统治者认为是讽刺。虽然,这本书很快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了,但是,沙皇厄罗司惊慌了,立即下令列为禁书,便立即逮捕了巴莫拉耶夫,给他定下的罪名是:诽谤厄罗司罪,按照当时厄罗司的法律则要执行终身监禁,并且不得假释和保外;没有被处死,就是万幸了,这是德克斯家族参加了共济会的兄弟,在共济会兄弟们的活动与游说之下,厄罗司执法者网开一面之后才得到的结果。

这下子,德克斯家族惊慌了,由于共济会逐渐退出了厄罗司,实力大减,没有多少共济会的兄弟能为巴莫拉耶夫说话了。针对号称这个战斗民族的国家,汪苦拉别、汪斯尼古、朱丽豪亚、毛里斯秋和尼迪马克等等都已经死去很久了,只有乌祁别梦还在,他想尽了办法,也没有把巴莫拉耶夫从监狱之中弄出来,全家族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无所作为之中。于是,莫比肥巴召集大家想办法,同时还召集了约翰·本杰明的第六代孙约翰·劳尔斯想办法,尽管此时,大家都已经进入了老年了,所以干脆就拿钱买平安了吧。在听到巴莫拉耶夫出事的消息之后,钟日芒和妮格天的六世孙子们也都来了,他们都愿意为巴莫拉耶夫出一部分赎金。这使德克斯家族的后人都非常的感动,觉得他们还是那样的人情美美。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共济会兄弟们,也频频在各地举行森林密会,着急的想着解救巴莫拉耶夫的办法。

通过充分的酝酿,大家决定通过赎买的办法,与厄罗司政府直接谈判,以期达到赎回巴莫拉耶夫的目的,并确定了最多可以动用1万两黄金赎人的底线,白银则可以给与更多,其他的财物随便当局者开出。

另一方面,以莫比肥巴为首的德克斯家族掌门人,也准备了第二和第三套方案。第二套方案是:召集当时著名的文人,以文章辩论的方式,造成社会影响,说明写作该书的无罪性;最大耗资可以在达到目的的时候兑现1万两黄金、3万两白银。第三套方案就是:采取间接的手段:贿赂看守的地方官员,采取以生病为由申请假释的手段来执行,此举的最大花费为5000两黄金的费用,其他必须的财物则任意支取;如果要用土地换取,德克斯家族也愿意为提供方便的官员们买下一块土地来置换巴莫拉耶夫的自由。

而已经老迈行动不便的约翰·本杰明的第六代孙子约翰·劳尔斯、钟日芒的第六代孙子鲁克阿格和妮格天的第六代孙子阿科莫沙,还提出了另外一套方案,就是智造爆炸案件,乘机强行劫狱,这些都是当时厄罗司时期的最主要的措施和办法,劳尔斯还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也可以参加战斗,不惜牺牲,意思是说自己还是宝刀未老,枪法也还可以,虽没有太祖爷爷约翰·本杰明当年的豪勇,也是可以做一个绿林好汉的;说完就站起来,稳稳的跑出去给大家看了。大家“噗嗤——”一声笑出来了,因为他跑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鸡也追的上的。鲁克阿格则说,他愿意为德克斯家族出力,必要时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做一个忠实的殉道者。阿克莫沙则希望智取,不必要做无谓的牺牲,如果代价太大了,自己也可以出一部分钱来支持德克斯家族救人。

莫比肥巴招招手,让劳尔斯回来坐好,说道:“你以为你还是你太祖爷爷时代的时候哦?据我太祖爷爷讲,那时的你的太祖爷爷打猎确实是一把好手,枪法了得,身手不凡!可是,现在不行了,我们都老了啊。我们不得不服老!况且,现在的厄罗司也不是以前的时代了,还是说其他的办法吧。”

随后,大家还是觉得第一种方法最可靠,根据沙皇的法律直接说要多少钱就可以了,这是最简便的办法。

接着,老迈的莫比肥巴说准备拿出1万两黄金,汪苦拉别准备拿出2000两黄金,劳尔斯则说可以拿出4000两黄金,阿克莫沙则不超过5000两就行了。

接下来,莫比肥巴和乌祁别梦就开始活动了,他们首先找到了最高检察官员说情,对方开出了10万两黄金的价格和10000亩土地的要求。大家估计了一下,需要超过原定的数额较多,所以不得不放弃了。但是,象征性的礼金还是要给对方的,不然,自己就没有退路了。于是,给了1000两的黄金才罢了,所以只好采取另一条道路了。

没有办法,只有找到当时的财政大臣,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但是财政大臣的胃口也不小,所以又作罢了。最后他们直接找到了厄罗司的司法部,直接询问需要多少钱可以释放或者假释,得到的回答是:无法释放,但是可以假释,假释的费用非常之高,明白的是20万两黄金,但是暗中需要的却是一个未知数;假释期间不得离开厄罗司境,否则将被再度逮捕入狱重判,也就是死刑。对此,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了。因为老道的德克斯家族经历这方面的东西太多了,懂得其中的奥妙的。

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在有关学者和专家的支持下,在舆论的多方讨伐下,厄罗司政府的态度有所松动,莫伲为其的书被给予了另外的评价:有着积极的一面。于是,司法部门也给出了另外的判定:可以减轻罪责、实现阶段性的关押。于是,通过周密的计算和准备,在最终花费了12万两黄金和其他大量财物的情况下,在全世界共济会兄弟们的大力振救下,购买了20000亩的土地给官员;巴莫拉耶夫这才出狱了,随即通过纷繁复杂的各种关系,逃离了厄罗司的地盘,回到了度克兰帝国,之后又到阴角兰去游历去了。经过九死一生,家族里的人,至始至终从来没有一个人责备过他,所以他还是很欣慰的,但是内心的恐惧和自责一直伴随着他。

因此,德克斯家族在后来的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作家了,因为代价太大,巴莫拉耶夫也很少再去研究历史了。即使家族中人没有任何人斥责她,但是他还是觉得过意不去,自己感到不好意思面对家族的损失,所以,在回到阴角兰金融街之后,选择了在家族的银行中任职了,当了一个小小的管理员。从此,兢兢业业的工作着,再也不碰学术和历史的痛楚了。真不敢去揭露那些美丽的伤口,更不敢去述说那根神经的阵痛了;如果那样,人们是否会笑话他在歌吹自己的神经过敏永垂不朽呢?他迷茫起来了;所以,不久就郁郁寡欢的,患了精神疾病,疯疯癫癫的了;几年之后,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是死了,还是到不知名的地方去了,谁也不知道,因为他没有留下半点的痕迹和遗嘱之类的东西。

他的父母找遍了所有的修道院,寻觅尽了所有的山川河流,还有各种社会组织;甚至海边,都没有任何结果,连一根毛也没有寻着;最后报警了,说是失踪了,请求警察帮忙,暗中花了大量的金子和银子去找寻,也没有丝毫的消息,于是,只好作罢了。

巴莫拉耶夫究竟到哪里去了——?始终是一个谜。他的女儿为了找他,一辈子没有结婚,生活在痛苦之中,最后也没有离开厄罗司。

仇本斯三兄弟及其子女都非常之出色,那么他的妹妹尼布冬的子女又如何呢,他们演绎的故事是不是也一样的精彩绝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