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是问题的问题
公元168年,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汉灵帝刘宏即位。他在位前期,全国到处都有妖道在活动。但由于有卢植、臧旻、朱儁等一干人平叛,倒也落了个虚假的天下太平 。
这一天,一封密信呈到汉灵帝面前,令他大吃一惊。他意识到,这些官吏一直对他隐瞒了一些重要的事。
密信出自太平道的头领——济南国的唐周,内容是揭发张角的。信中说:“陛下,大事不好,太平道的渠帅马元义等人把数万徒众集结在冀州的州治邺县。同时,马元义本人还跑到京师洛阳,跟您的大宦官封谞、徐奉交往,后者拿了钱答应当他的内应。相约三月五日里应外合向洛阳发难!”其中,渠帅本是汉朝人对周边地区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将领的代称,此处为了表示对黄巾军的蔑视,所以也用了“渠帅”这个词。
汉灵帝大惊失色,连忙招来三公商议。经过了解他才知道,张角是一个善于揣摩人心的人。
张角的家是在今河北省中部,当时属于冀州巨鹿郡。张角自称获得了一部有100多卷的经典《太平清领书》。从今人角度看,实际上太平道是道教分支,主要目的是求长生,至少要少得病,所以张角也给人治病。张角给人治病的方法不是吃药,而是让有病的人忏悔,他称之为“首过”。当病人慕名而来,他就把病人领到空旷的地方,叫病人跪下朝着天地不停地磕头,同时把自己干过的坏事统统说一遍,据说要从7岁说起。显然,如果病人得的是健忘症,这病就没治了。然后,助手写好一张符,交给张角,并用火点着。张角一手持九节杖,另一手把符放入水盆里浸灭,叫病人把这符水喝了。他再开始执杖念咒,替病人祈祷。
经过跪拜、首过、喝符水、念咒这一系列过程之后,颇多病人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结果张角得到了更多人的崇拜。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奇迹,因为现代科学证明:首先人体有自愈能力,其次就是安慰剂效应。所谓安慰剂效应,就是指当人相信自己得到有效治疗后,他的病情就会改观。是的,张角的首过、符水就是安慰剂,病人相信这是对自己的有效治疗,于是产生治疗效果。它起作用的基础在于“信”,所谓“信则灵”,或者说是病人对张角的那一套把戏充满信心,能给病人带来确定感和心灵的安定感。
的确,如果病人的病没有好,张角也可以说:“那是因为你不信我的太平道。”
正因如此,很多人都来信奉太平道,学善道、首过、治病。当然,这种保健治病服务不是免费的。随着信奉的人越来越多,张角也开始自称大贤良师。
他的弟子们学着他的样子,在云游四方时吸收到更多的人加入。
由于当时社会腐败,民不聊生,十几年之间,太平道的信徒已经积聚到数十万人,几乎相当于东汉一个中等郡的人口。很多信奉者变卖了财产,带着有病的家属,背着襁褓中的婴儿,不远千里挤在道路上找张角或者其弟子的各分部。这些人多得填塞了道路,路上就有数万人累病而死。
这种大量民众聚集信奉某种宗教的现象,地方政府当然也是知道的,但是州郡长官们都不敢上报给皇帝:一是怕显得自己治理工作没干好,二是怕皇帝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而怪罪。
于是大家就不报,州郡长官还自欺欺人,说这是张角教大家行善道,是帮助政府治理百姓,是好事。总之,州郡的长官就这样一起蒙蔽皇帝。汉灵帝虽有风闻,但并不为意。
东汉末年,因政治腐败,地主豪强日盛,土地兼并严重,致使百姓纷纷破产流亡。缺吃少穿的他们痛恨统治者,便鼓动张角发动起义。而张角也确实有这种想法,他随即把太平道改建成了一个准军事组织,在全国设置36方。方就如郡县之意,大方领万余人,小方领六七千人,每方又有各级渠帅,下面的兵员选的全是精壮之士,加起来近30万人。
盛行神学迷信的谶纬之学,是当时官方正统的社会思想,以预测吉凶。于是当时就有谶语说:“代汉者,当涂高也。”
但是,张角无论是名字还是宗族地望,怎么都附会不上“当涂高”3个字,他便编了一句谶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16个字简单来说就是:东汉政府这个“天”已经威权扫地,根本管不好国家与人民,政府犹如死了一样,现在必须换一个黄天上去,时间就在甲子年。
与此同时,张角又命令各地各方徒众,用白粉在各郡县官府大门上写上“甲子”二字。很显然这是在煽动民众揭竿而起,反抗朝廷。
甲子年很快就到了,即公元184年。
这年二月,汉灵帝收到了济南国人唐周的密信后才相信真有民众作乱。
汉灵帝大吃一惊,赶紧命令洛阳令在城里搜捕准备起事的黄巾军首领马元义。抓捕审讯之后,施以车裂之刑。然后,汉灵帝又派三公府的府掾带着吏卒,在皇宫和各官府的宿卫兵与百姓里,排查信奉太平道的人。直到抓捕了1000多人,才略觉安全。随后,汉灵帝下诏命冀州官府捕杀黄巾军的各级渠帅。
张角本来计划在甲子年三月36方同时起事,但此时他发现官府已经先有动作了,只好发出快马,星夜向全国各方发出教主命令,要求各地徒众戴着黄巾提前举事。二月,张角自称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自称地公将军,另一弟弟张梁自称人公将军。他们率领30多万精壮徒众,焚烧官府,劫掠城邑,打得各州郡措手不及。仅十几天的时间,黄巾起义的消息天下遍及,京师震动。
汉灵帝发现州郡兵打不过黄巾军,而中央军又一直布置在西边与叛羌作战,无法调回。于是,让尚书台重新招兵,选派将官,赴各地督战。在这之前,许多贵族、士大夫曾对灵帝时期的宦官乱政不满,结果与宦官发生党争。后在宦官怂恿下,这些名族、士大夫都被皇帝处置或罢官回家,史称“党锢之祸”。正巧,黄巾起义开始,这些名族、士大夫发现有机可乘,以袁绍为首的一批人便召集边让、曹操等人,为朝廷效力。汉灵帝见大势所趋,只好下诏废除对名族、士大夫禁锢令。袁绍当即从平民恢复官职,并到大将军何进府上任职。在上任前,他笑眯眯地对曹操说:“袁氏复兴,张角之力也。”
曹操又何尝不想利用这次机会呢?他借张角作乱,努力获取政治资本。于是曹操上书,自陈愿意请缨。汉灵帝问他:“议郎可以为将?”
曹操说:“一命之士,报国之秋也,君忧臣辱,不知其他。”
于是诏命曹操为骑都尉,即作为机动预备部队长官,在洛阳待命。从此,曹操开始了自己的武官生涯,这年他29岁。
随后,汉灵帝又叫三公府和尚书台分别推荐其他适合的将官人选。
三公就是司徒、司空、太尉,是朝廷级别最高的官员,各自开府。但从前汉武帝嫌三公权力大不听自己的,就在皇宫中又组建了隶属皇帝私人的秘书处,后升级为尚书台,掌握着国家行政权力。尚书台最大的官是尚书令,下面分设六曹,每曹各有职能,又各设一个尚书统领。而三公府只保存了名义上的最高地位。
于是,一个叫皇甫嵩的人出现了。此人喜读诗书,同时善武略,时为凉州北地郡太守。由于才能超群被三公府举荐,招到朝廷拜为左中郎将。还有一个叫朱儁的谏议大夫,自小就愿意跟人分享,好义轻财,为乡人所重。此时他也被举荐,拜为右中郎将,协助皇甫嵩,奉诏带领中原部分郡兵与新募精兵,合计4万多人,对中原黄巾军展开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