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手记:我的教育感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7
接受人工智能的挑战

《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一书提出,人类的教育经过了三个阶段,“在家庭单位、团体和部落中向他人学习构成了第一次教育革命”,而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制度化教育,第三次教育革命则是大众教育。如今,由于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我们面临第四次教育革命。(参见该书第2页)

人工智能时代的确已经来了,我们早已置身其中,享受其带来的福祉,特别是在金融、商业服务、医疗、娱乐生活等方面,体验尤深。

人工智能如此深刻美妙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每一个教育者都应为之叫好。人工智能同样在改变着教育,我们也要顺潮流而动,迎接它的挑战。

教育是个特殊的行业,面临人工智能的冲击,教育既有变,也有不变。

首先我们的思维要变。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要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三有”(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学生,其中“有本领”包括让学生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将来在人工智能世界里有所作为打下基础。实际上,如果说我们的老师大多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移民,那学生早已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敏感、熟悉,远远超过我们,他们很容易接受VR、AR之类的技术。20世纪90年代我去香港学校访问时,学校的老师就告诉我,学生用电脑比老师强多了,所以他们经常要求助学生,向学生学习。

其次,我们要乐于接受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改变,并积极实践之。多年来,大班额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等,通过采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有可能解决。我们提倡基于数据的评价,而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采集海量的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去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个性化评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呆板的课堂教学有可能更加丰富多彩,那种枯燥无味、那种程式化的课堂会被改变,这些改变有利于我们的学生个性化成长。

我们真无法预计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无法预计人工智能未来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学校教育,但我以为,每一个教师都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技术的进步,我一直鼓励我们的教师积极地运用现代技术去改进我们的教学,我自己也试图努力跟上去。记得1994年,我在北京参加21世纪国际英语教育研讨会,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是会议的一个话题,回来后,我和同事们马上探索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同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研工作的整合,开始了网络教研的新路子。2005年,我们在教育部全国网络教研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网络教研的经验。

简言之,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主要是下面几点。

学习的空间拓展了,可以是校内,也可以是校外;可以在物理空间,也可以在虚拟世界。学习的时间更灵活,可以在预设的授课时间,也可以在其他任何时间。

学习的方式多样了,线上线下,个体学习与班级学习;可以是老师授课,也可以借助教育机器人智能化学习。

学习课程的内容更加综合与动态化。借助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更好地做到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习内容更新速度会加快。

学习更能满足个体需要。借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已有基础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老师可以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案,并借助评价动态调整。

师生关系平等。借助人工智能组织学校教育,必然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逐步发生变化,通过老师指导、师生合作,伙伴关系更明显。

那,教育的不变是什么呢?

教育的本质不会变化,立德树人的功能不会变化。和其他领域不同,教育面对的主要是人,而不是物。“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我们必须牢记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不变的主题。

学生认知学习方式不会有大的变化,不管教育工具发生什么改变,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辨力和社会情感能力(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让他们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

一句话,我们不能裹足不前,不能采取鸵鸟政策,要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与热情,敢于尝试借助新技术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改革。

有人说,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导致学校的消失。这里,我引用《第四次教育革命: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教育》一书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从根本上讲,学校仍然、也将永远是学生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因此,不管是在2030年、2050年还是2100年,我们都需要学校。”当然,未来的学校与今天学校相比,会有很大的变化。人工智能的到来也不可能让教师失业,反之,教师的作用会更重要,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发生改变,才能顺潮流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