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部
⊙儿
“儿”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面朝左站着的大头娃娃,头顶中间是开口的,表示婴儿脑囟骨还没有长在一起。隶变后楷书写作“兒”。汉字简化后写作“儿”。
《说文·儿部》:“兒,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兒,婴儿。从儿,臼像小孩脑盖顶门没有合拢。)
“儿”的本义是小孩子。如《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也指男青年。如《史记·高祖本纪》:“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还常用作词语后缀。作名词后缀时,表示小。如“小猫儿”、“小车儿”。
⊙兀
“兀”是象形字。甲骨文是面朝左侧立的一个人,其头是平顶的。金文的形象与甲骨文基本一致。小篆的形体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兀”。
《说文·儿部》:“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读若敻。茂陵有兀桑里。”(兀,高而上面平坦。由“一”在“儿”上会意。音读像“敻”字。茂陵县有兀桑里。)
“兀”的本义是山光秃的样子。如杜牧《阿房宫赋》:“蜀山兀,阿房出。”又可指突出、高耸。如“突兀”。
用作副词,表示还、仍然。如“他兀自唱个不停”。
⊙元
“元”是指事字。甲骨文从兀(削去人的头发),又用短横指明头的部位,以表示人头。金文大致相同,小篆的形体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元”。
《说文·一部》:“元,始也。从一,从兀。”(元,开始。由一、由兀会意。)
“元”的本义就是头。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意思是狄人送还了他的头。
引申指人们的首领。如“元首”。又引申为开头、开始或第一。如《公羊传·隐公元年》:“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兄
“兄”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个人面朝左跪着,张口祷告。“兄”本是“祝”字的初文。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相似。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兄”。
《说文·兄部》:“兄,长也。从儿,从口。凡兄之属皆从兄。”(兄,滋长。由儿、由口会意。大凡兄的部属都从兄。)
“兄”的本义为祷告赐福。古代致祭以长,故借用表示哥哥。如《诗经·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由兄长义又引申作为朋友间的称呼。如柳宗元《与肖翰林侥书》:“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后世在写信时也常用“兄”作为尊称。如“学兄”、“仁兄”。
⊙兑
“兑”是会意字。甲骨文从人,从口,从八(表示分开),会人咧开嘴嬉笑之意。金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兑”。
《说文·儿部》:“兑,说也。从儿,声。”(兑,喜悦。从儿,声。)
“兑”的本义为喜悦。如《荀子·修身》:“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
用作动词,表示更换。如“兑转”、“兑支”。又特指用天平称银子。如“兑银子”。又引申指掺杂。如“兑水”、“勾兑”等。
⊙先
“先”是会意字。甲骨文从止(脚),从人,会走在人的前头之意。金文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小篆线条化、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先”。
《说文·先部》:“先,前进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属皆从先。”(先,前进。由儿、由之会意。大凡先的部属都从先。)
“先”的本义为在前引导、走在前面。如《汉书·英布传》:“项王伐齐,身负版筑(墙版和筑杵),以为士卒先。”
引申为时间的先后。如《史记·高祖本纪》:“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先”也指祖先、上代、前辈。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行莫丑于辱先。”意思是没有比使祖先受辱更丑陋的行为了。
⊙光
“光”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下部是面朝右跪着的一个人,人头上有一把大火在照耀。金文的形象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只是人形朝左。小篆线条化,上部的“火”清晰可辨,但下部的人已经不像了。隶变后楷书写作“光”。
《说文·火部》:“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光,光明。由“火”字在“人”字上,会光明之意。)
“光”的本义就是光明、光亮。如《孟子·尽心上》:“日月有明,春光必照焉。”引申指光彩、色泽。如“容光焕发”。
又引申指风光、景色。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进而引申指荣誉。如“光临”、“光顾”。又可引申为发扬光大。如诸葛亮《出师表》:“以光先帝之遗德。”
又引申指光滑。如“这种纸很光”。又引申指裸露。如“光头”、“光着膀子”。
又引申指空、净、尽。如“赔光”、“吃光”。
⊙尧
“尧”是会意字。甲骨文的上部是两堆土,下部是面朝左的一个人,表示高。小篆的形体变成了人的头上有三堆土。隶变后楷书写作“堯”。汉字简化后写作“尧”。
《说文·垚部》:“堯,高也。从垚在兀上,高远也。”(堯,高远。由“垚”在“兀”上会意,兀是表示高远的意思。)
“尧”的本义为高。“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领袖,史称“唐尧”。据说尧、舜时开始将我国疆土划定为十二州,所以后世常把“尧封”当成中国的代称。
总之,古代人民对“尧”极为崇拜,所以古籍中的“尧天”、“尧年”等词,都用来比喻理想中的太平岁月、升平盛世。
⊙克
“克”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戴盔执戈的武士之形,表示攻打战胜之意。金文承接甲骨文,但将右边改为“攴”。小篆书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克”。
《说文·克部》:“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属皆从克。”(克,肩任;像屋下刻割木头的样子。大凡克的部属都从克。)
“克”的本义为战胜。如“攻无不克”、“克敌制胜”。后又引申指克制、克服。如《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用作“剋”的简化字,表示侵削。如“克扣工资”。又引申指严格限定。如“克期”、“克日发兵”。
用作量词,是重量单位。
⊙党
“党”是形声字。小篆从黑(刺在人身上作为同族人的共同标志,表示亲族),尚声,尚兼表崇敬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黨”。汉字简化后写作“党”。
《说文·黑部》:“黨,不鲜也。从黑,尚声。”(黨,不鲜明。从黑,尚声。)
“党”的本义是指朋辈亲族。如“父党”、“母党”、“妻党”。由此引申为小集团。如“死党”、“结党营私”。进而引申为偏袒。如“党同伐异”。
由团伙拉帮结派引申出政党之意。如“共和党”、“工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