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奇怪的青年
刷
光华一闪,一道神虹破空而来,降落在石崖上,光芒敛去,一个须发洁白的老人盘坐在上面,淡淡的向下扫了几眼,微微在程黎的身上停顿了一下,而后开始传法。
与此同时,其他崖壁上也都有神虹降落,都是逍遥宗的长老。各座山崖间都隔着一段距离,彼此间倒也不会受到影响。
迎着朝霞聆听修行法门,下方不少人都别有一番新奇的感觉,很多人都是刚刚成为逍遥宗的弟子。
崖壁上的老人古井无波,他声音平静,没有任何感情,但却讲的很仔细,初踏仙路的人需要注意的问题都他被面面点到。
半个时辰后,传法结束,崖壁上的老人面无表情的向下望来,道:“有疑问的可以提出,若无问题,今日到此结束。”
程黎能够明显感受到老人的目光明显扫过自己,不过他并没有立马开口询问自己心中的问题。
倒是几个少年急忙上前,纷纷出言提问,崖壁上的长老逐一解答,而后见不再有人发问,便驾驭神虹冲天而去。
等到老人离去片刻,才有人起身,人群熙攘离去,最后只剩下程黎和秦霄贤以及其同伴在此。
秦霄贤的同伴同样是十四五岁少年模样,身穿一袭黄衣。他缓慢走近程黎与秦霄贤,开口问道:“霄贤,这位师兄是?”
秦霄贤瞄了眼仍在闭目养神的程黎,轻声说道:“是程黎师兄,他是悟道而来。”
“悟道?”黄衣少年低声呢喃重复了一下,似乎是想起了什么,眼神瞬间变得怪异的看向盘膝坐于地面的程黎。
程黎似有察觉,眼睛瞬时睁开,与那黄衣少年的视线刚好对上。黄衣少年见他睁眼看来,连忙收敛奇怪的眼神,不过心中仍然是升起一抹轻蔑之色,也于眼中稍有显露。
程黎看到对方眼中的古怪和些许轻蔑,心中顿时了然,不过他并未有在意,而是重新闭上眼睛,在此感悟之前所学的道法。
虽然悟道崖的老人授法平平淡淡,没有任何新奇可言,比之师傅有很大不如。但他来到悟道崖后,能够明显感受到身体五脏内的精气变得更加的灵动了,那些沉寂在体内的数百古字变得活跃起来,发着金光在五脏流转。
这种情况在此之前只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自己在如沙镇濒临死亡的时候,古字带来庞大生机,不仅让他存活,而且还助他一举踏上了造化境;
第二次便是进逍遥宗的时候,入口处那数十级青石古阶,也让体内数百古字产生异动,甚至自行有隆隆神音出现于他的脑中。
这是第三次出现此种情况,,发着金光的古字不断游走,让五脏内的精气滚滚沸腾。他直观的察觉这是一件好事,数百古字来头甚大,有可能是传说中神兽猰貐的绝学和传承。
而且这片悟道崖肯定非同一般,说不定有机缘隐秘藏于其中。或许师傅老人叫我来此悟道,并非是要我听传法老人讲述经法,而是让我凭借逆天运气,在此获得机缘,从而打破天赋束缚,成为真正的天纵奇才。
想到这里,程黎心无他物,一心一意的在此地感悟起来,
因为他已经成为了真正的修行之人,是造化境的修士,可以辟谷半年,长期不食,也无碍于身。所以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为了不浪费时间,早点获得更多的收获,他连半步都没有移动,一直保持着第一日来此时的盘坐姿态。
……
每日清晨,门派内其他未入造化境的修士,都会早早来到此处。
半月以来,他们均是发现一个怪人,一直盘膝坐于悟道崖最前面的灰袍青年,不仅是他的年龄与大家格格不入,还因为不见这个青年离开过。
起初数日,众人皆以为是宗门哪位长老带回来的大龄“仙苗”,尽管还没入造化境,但能够很快参悟道法,一跃成为造化境的修士,所以对他都有一份恭敬之色。
只是数日过去,他们发现这名青年似乎并非如他们所想,因为青年从未有离开过悟道崖,身体好像都不要进食。
尤其是十数日后,这名“仙苗”还在悟道崖,并没有快速参透玄法,进入造化境,从而离开悟道崖转去造化崖,众人均是察觉了古怪之处。
不知是谁将青年的情况散步开来,众多还未入造化境的弟子,都是知道了这名异常的青年。
本来一开始这件事与众人自身没有太大关系,就算青年是一名天赋糟糕的师兄,是悟道崖前一道不曾离去的身影,是大家口中的笑话,门派内又一朵奇葩,也碍不到他们,影响不了他们的修行。
但是很快,他们发现青年所在的那块崖壁,听道学法,似乎有非同一般的效果。近来有好几位同门打破禁锢,踏入造化境,都是来自于青年的那块崖壁。
虽说在那里悟道的人,大多都是只差临门一脚,可这频率之高,效果之好,还是让无数未入造化境界的人,心神向往,趋之若鹜。
尤其连秦霄贤这个进入宗门内一年多,天赋极其平庸的少年都踏入造化境后,他们都不再犹豫,齐刷刷的跑到那片崖壁。
这也就导致那片不大的崖壁,挤满了弟子,而程黎这个明显异常的青年,不仅占据了多余的位置,而且占据的还是传闻中的宝座附近。
因为之前来此学法的秦霄贤,便是坐在青年旁边,黄衣少年在他踏入造化境后,忙向其请教。
而秦霄贤也没有吝啬和隐瞒,将自己的真实晋升经历过程告知了黄衣少年,说是:“在那片崖壁修道时,偶有玄妙无比的道音在心中响起。尤其是落坐之后,会较为清晰的感受到蕴含了至理的道音,自己的身体仿佛也是得到了其的洗礼,体内五脏与那玄妙道音更是相互映照,不过数日功夫,自己便感应到了五脏内的生命之门,借此进入了造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