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平庸宣战:汉语先锋·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黄平子

黄平子,男,70后,诗人、教师。有诗作入选“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认为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

授奖词

江西诗人黄平子以《眼疖子》《小萝卜头》 《煤油灯》3首诗歌满额入选“汉语先锋· 2020年度汉语最佳诗歌100首”。

2020年,黄平子的诗歌通过投稿,出现在“磨铁读诗会”公众号的一些栏目时,我们对这个诗人还很陌生。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黄平子,从日常来稿看,似乎并不是一个已经成熟的诗坛老手。所以当“汉语先锋· 2020年度汉语最佳诗歌100首”经过反复甄选删除,到最后一轮,黄平子仍然有3首诗顽强存活并满额入选时,我们知道,本年度最大的意外和黑马诞生了。

黄平子入选的3首诗,不但写得有特点,还具备内容的含金量和人文意义。他似乎正在致力于用诗歌的方式,还原已经渐渐湮灭的乡村民间记忆和历史中的生活记忆。

其中《眼疥子》一诗写得尤其精彩,在这首诗中,黄平子采用了一种高度民间化、乡野化的口语,鲜活地再现了某种原始、神秘、野蛮的乡村生活记忆——不仅仅是生活,还是文化。俚俗口语和乡野经验在这首诗中达到了完美的契合。这样的诗歌,其实具备了丰富的文学性。

而《煤油灯》还原了一代人的乡村童年记忆,《小萝卜头》则用一种更纯粹的、接近纯诗的方式,写活了黄瓜生长的细节和情景,让一个黄瓜在诗歌中获得了心跳。

黄平子入选的3首诗,体现了他的语言敏感,尤其是口语运用方面的天赋;亦体现了他还原情景、刻画细节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写作所致力的对于乡村生活、乡村历史记忆、乡村民间生活的复原和重新塑造,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他是有能力创造这一文学现象的诗人。

为此,我们评选黄平子先生为“磨铁诗歌奖· 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

磨铁读诗会

沈浩波执笔

黄平子受奖词

谢谢沈浩波,谢谢里所,谢谢“磨铁读诗会”把“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这么一个大奖颁发给了我。沈浩波说我是“本年度最大的意外和黑马”。对此,我深有同感,因为我是2020年才知道“磨铁读诗会”这个机构的。我也是从2020年才开始通过邮箱向“磨铁读诗会”投稿的。

我生于1974年,1989年考入赣州师范后开始接触文学,开始写诗。我已经记不得我写的第一首诗是什么样子,也记不得我写第一首诗的具体时间了。但我已经有30多年的诗龄,这是肯定的。这3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写诗,这也是肯定的。我的诗一开始写在日记本上,后来也会写在书的扉页上,再后来写在电脑上、手机上,发在微博,发在QQ空间,发在朋友圈。

在写诗的最初日子里,我也热衷投稿,但是我的诗和主流诗歌不合,投得多,用得少。出来工作后,我订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诗刊》《诗潮》《诗歌报》等,但是里面的诗让我越读越失望。我有段时间不再看中国的现当代诗。我关起门写自己的诗,自娱自乐。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疫情最紧张的那个超长寒假里,我的诗歌创作也有了一次火山般的爆发。原来我十天半个月才写一首诗,但在疫情期间,我一天就能写好几首。我白天写,晚上写,吃饭的时候写,上厕所的时候写,坐车的时候写,走路的时候写。有时在河里游着泳,也会突然冒出诗句来。

有一天我的好友天岩说,你的诗和“磨铁读诗会”和“新世纪诗典”的诗很相像,你可以读读他们的诗,拓宽一下自己的路子,也可以去投投稿。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关注了“磨铁读诗会”,关注了“新世纪诗典”……结果如你们所见,我像一匹避世的马,冲出了自己建造的笼厩,冲向了我所向往的诗歌新天地。

我这个人没什么天赋,学东西、做事全靠一股死磕劲。这个奖无疑是对我多年坚持的一个肯定。我知道,一切都刚刚开始。

2021.10.15

于赣州

黄平子2020年度作品选

煤油灯

用完了的墨水瓶

也舍不得

丢掉

塑料瓶盖上

敲一个小孔

套一个铝皮牙膏头

通一根棉绳

就是一盏

方方的

圆圆的

小煤油灯

夜是黑色的

墨水瓶是绿色的

牙膏皮头是白色的

火是暗黄色的

写作业

凑得太前

吱的一声

头发就烧焦了

我的鼻孔

是两个小小的

烟囱

眼疖子

看了狗牯打巴

眼睛

发了一个疖子

用姐姐的长头发

通了几次

还是张不开

母亲就带你去

找嫂子

剥扣子

掀衣服

你像孩子一样

把头凑上去

眼皮扒开

朦胧中的乳房

又白又圆

紫红色的奶头

像一颗熟透了的蛇泡子

恍惚间

奶水箭一样射了过来

你的眼睛一眨

脸上就流下了

白色的泪

小萝卜头

马路边

绿色的瓜蔓

贴着红墙往上爬

穿过铁丝网

钻进了

一个积满灰尘的

排气扇

待得太久

一不小心

结了一个大黄瓜

想出

却出不来了

海上生明月

女儿用一只白瓷碗

往天空上一罩

然后用一把

粗排刷

沾了不同的水粉

小心翼翼地

一遍又一遍地

往画纸上

刮甩

天渐渐地

就黑了

夜空里

布满了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的

星星

当天黑透了的时候

女儿将斑驳的白瓷碗

一揭

深蓝色的大海上

就升起了

一轮

圆月

洋油

天天打赤脚

经常会扎到

小瓦片

小石子

小玻璃碎

小图钉

或者

一枚生锈的

洋铁钉

最可怕的

是木质的小刺

一扎进去

就断了

脚底老茧太韧

缝衣针

都挑不出来

一瘸一拐

疼痛难忍

晚上睡觉的时候

拧下灯盏头

用蛔虫一样的灯绳

往脚板上

滴几滴洋油

过几天

红肿的伤口

就会沤出

一根霉烂了的

烟膏子

夏天的日头太毒

疯多了

又没有洗

头上

就长出了疖子

隔壁打铁的

高佬阿公

有一管长烟枪

拔下瓷烟斗

用一根

撕干净了衣子的稻草

一搅

就有一挂

黑乎乎的

烟膏子

辣眼呛鼻

清凉解毒

红肿发亮的大疖子

抹几回

就收脓了

望月

只有一个人在家

老太太

揣一块月饼

兜一条矮凳子

到院子里

看月亮

老太太的牙

早已经

没了

老太太的眼睛

早已经

花了

劣质的果仁饼

太硬

老太太啃了老半夜

只把西山的圆月

濡湿了

小小的

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