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平庸宣战:汉语先锋·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方闲海

方闲海,1971年11月出生于浙江舟山。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杭州。2008年与跨界平面设计师卢涛创立非营利的“黑哨诗歌出版计划”,任主编。已出版有个人诗集《今天已死》《在线流质媒体和他来敲门文件共享》《肛检》。

授奖词

杭州诗人方闲海以《最危险的时候要来了》《在模范监狱》《在海岛》3首诗歌满额入选“汉语先锋· 2020年度汉语最佳诗歌100首”。

出生于1971年的方闲海,世纪初以“口猪”为笔名,纵横于BBS时代中国先锋诗歌的第一现场“诗江湖”论坛,颇为引人注目。方闲海与“下半身诗歌运动”的同人们年龄相近,又几乎同时活跃于诗江湖论坛,写作理念上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其时的“口猪”,诗歌风格精确、清晰、有力,身体感强。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如果《下半身》杂志有第三期,那么口猪一定会被邀请加入。可惜《下半身》两期即成绝唱。

后来方闲海弃用“口猪”之名,用本名写诗,我一度有些担忧,觉得“口猪”更有先锋感,恢复成“方闲海”,是不是老方要回归传统了?结果方闲海不但没有回归传统,反而成了一个在我看来有些过于激进的先锋实验派。一方面创立“黑哨诗歌出版计划”,推广各种观念激进的地下诗歌;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写作几乎铤而走险般地去中心、去意义、去结构、去章法,打破通常的语言节奏,刻意支离破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黑哨诗歌”和方闲海的个人创作,如同一场一直延续的行为艺术,共同塑造了“方闲海”这一诗歌现象。作为老友,我很欣赏方闲海在先锋向度和观念突破上的所有行为和创作,但也对其具体的诗歌文本略有不满,觉得过于刻意了,反而不太自然。不过因为方闲海固执地至今不使用微信,所以其写作的真实全貌我也无从详究,只是个大概印象。

我们在编选“汉语先锋· 2020年度汉语最佳诗歌100首”时,特意找方闲海约稿,试图读得更真切些,这一约竟约出了意外和惊喜。我们在方闲海2020年的诗歌中读到了一些当代诗歌中越来越罕见的品质,比如纯正而精确的意象能力,比如通过语言和意象营造意境的能力,比如一种更本质的富有洞察力的修辞能力。在这些方面,方闲海显然储备已久,来自西方现代诗歌的抽象与具象的融合,以及来自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意境的融合,老方均得心应手,且更具备当代情感和先锋意志。而那些才华横溢的诗句,更昭示着诗人方闲海的无限可能。

为此,我们评选方闲海先生为“磨铁诗歌奖· 2020年度汉语十佳诗人”。

磨铁读诗会

沈浩波执笔

方闲海受奖词

当拿到一张大合影时,我会先找自己的面孔,然后再看他人,对不感兴趣的人,往往一扫而过。大合影是印证人类彼此关切的一种缩影。每一个诗人都包含在诗歌的大合影里。我深知,自己还没能从自恋的泥沼中跋涉出来。我在诗歌里所投射的爱,依然有着极大的缺陷。有时候,这份爱仅仅是出于我的一种空想,形同虚无主义的阴影笼罩在无尽的语言之上。

现在,我的面孔就处在最新的一张大合影里。

我难以想象,令人压抑的2020年居然给我留下了一份礼物,让我人生中第一次获得了诗歌奖。真的难以想象。因为年轻时,我曾对关乎诗歌的一切奖项嗤之以鼻。这诗歌奖在旁人看来也许是殊荣,但对于中年的我来讲,实在是充满了一种隐性的自我讽刺。毕竟在我看来,它依旧只是一根棒棒糖。无意冒犯。于是,我不得不迅速地调和这个诗歌奖的现实意义,将它搁置到游戏的语境。至少在我看来,如此,才不显得那么功利,甚至过于严肃。

我看到在获奖的十佳名单里,有躺在成都病床上每天写诗的杨黎,以及静坐在南京工作室数年如一日写作的韩东。我想,跟我所认识的这两位昔日的天才、现今的大师相比,在写作意义上,我自己的面孔显得多么平庸。

好在,我能依稀认识到自己目前还处在貌似年轻化的写作阶段,从未成熟。平心而论,这也是我一度热衷于推崇荷尔蒙写作而留下的后遗症,并使自己常年徘徊于业余写作的危险边缘。但或许这也是唯一的机会,让我对自己保留一点好奇并获取内在的写作动力,同时也让我对写作所拓展的边界一直保持质疑精神。

以上是我在这个深秋最想表达的、关于自己的诗歌写作的一些真话。

非常感谢磨铁读诗会抬爱!也非常感谢诗人沈浩波对我的入选诗歌做出一道道闪电似的点评!让我平庸的面孔在这张大合影里沾染了一点诗歌的光彩。

2021.10.14

于杭州

方闲海2020年度作品选

在海岛

初中时我先后

参加过两个同班同学的葬礼

女同学喜欢唱歌跳舞

男同学会鲤鱼打挺和劈砖

都因风

落海水而亡

因此

当我面对一根乏味的海平线时

偶尔

心里会浮现

一间漂浮的教室

里面似海浪欢声笑语

外面似黑礁石绷着忧伤的风

给自己搭建一个十字架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安眠药

久违的星空

悬在孤寂的秋夜

遥不可及

那是我一直想要得到的

一瓶安眠药

我查了资料

一颗星星

助我入睡

五十颗星星

就可以

助我长眠

白色的脑浆

一段消亡的爱终于被我表达出来了

用流动的词

黏稠的状语

以及头骨般碎裂的句号

直到今天我才懂得

我应该如何爱

那时的你

风在森林吹响黄昏

而少年们不该留下谜一样的空白

从借一块橡皮

借一块钱

是童年跨越到少年

从借一辆自行车

借宿一夜

是少年跨越到青年

从借一本禁书

借一步说话

是青年跨越到中年

多年前

有一个人客气地

问我

能否借一点时间

一起吃个饭

这是一个重要转折

那人是温州人

做大生意的

他让我突然摸到了自己

空荡荡的身上

其实

还剩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