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厚赠:国家级传统工艺传承人的匠艺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家族传承 自幼接触

1932年,李定宁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他出身牙雕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牙雕大师,家里用于牙雕的工具和设备很齐全。祖父李君禄,在家中排行第六,1920年至1935年在广州大新路经营一家店铺,名为“联昌号”,专门从事象牙工艺品及洋货生意。后来,祖父将店铺交由儿子,即李定宁的父亲——李党安全权打理。从1930年开始,李家雕刻了无数象牙作品,是南派牙雕的重要一支,可以说占据了南方牙雕的半壁江山。1938年10月,侵华日军占领广州,百业萧条,原来十分兴盛的工艺行业纷纷破产,牙雕艺人四散而去。迫于形势,李定宁一家人回到了南海西樵乡下。

李定宁自幼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牙雕,象牙原料、半成品的象牙、雕刻象牙的各种道具等,祖父、父亲、大哥的对话几乎都围绕着牙雕。所以,受家庭的艺术熏陶,李定宁自幼就喜爱牙雕艺术。李定宁的二哥象牙雕刻得极好。13岁时,李定宁开始跟着父亲和二哥学习制作牙雕,他一边在家里学牙雕,一边在学校学习,半工半读。当时二哥是他的师傅,从如何塑造泥模到下第一刀,都是二哥教他的。虽然是自家人,但二哥对他这个学徒不讲一点情面,该骂的时候就骂,比教外边的徒弟还严厉。二哥最擅长人物雕刻,李定宁跟着他学,后来也把人物雕刻练成了强项。

在父亲和二哥的严厉教导下,李定宁刻苦学习了牙雕四年,在那一千多个日子里,李定宁慢慢学习如何雕刻象牙:拿着一块象牙第一步是刮,刮到师傅说可以了就开始学打坯,动物、花鸟什么样的都学。最考验功夫的是人物像,等自己能雕出个风姿绰约的美人来时,就算是基本合格,可以出师了。一般的学徒出师要五年。

有父兄的言传身教,加上李定宁勤奋好学,他的牙雕技艺进步很快。这可能与李定宁血液中流淌的牙雕基因有关,在他家里,从祖父一辈传下来的牙雕精品有很多,他从小就过眼了无数遍。与牙雕朝夕相处,天天看着家里那些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的牙雕,使得李定宁的视野十分开阔,既能雕小部件,也能雕大物件。

李定宁人生中第一个雕刻的作品是仕女牙雕。他觉得仕女很漂亮,加上仕女牙雕是打基础的难关,于是他毅然选择了制作最难的仕女牙雕。李定宁的计划是,以仕女牙雕打基础,把仕女的神态、比例都雕刻好,那么以后雕刻其他的山水、人物等就非常简单了。直到现在,李定宁仍然清晰地记得做完第一个仕女牙雕时的情景,用他的话说,“当时开心得合不拢嘴”。自此,他与牙雕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李定宁和二哥从南海西樵回到广州从艺,一起做牙雕的技术工。当时的技术工人多在家从事接单的活儿,做人物、山水、动物、花鸟、象牙球等,加起来大概有10个工种,仅是象牙球就有3个工种。人物这种题材基本可由一人独立完成。那时的象牙雕刻技术比较简单,但行业很兴旺,以外销为主。

再后来,李定宁与二哥到中国香港边打工边学艺。到了1953年,李定宁的父亲见政府很关注和支持牙雕工艺,还组织出口,便写信让他们两兄弟回广州。1954年,李定宁和二哥回到广州,在牙雕店铺承接一些象牙加工,以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