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后怕的朱元璋
马兆自从穿越以来,一直不敢有所表现。
今天在这牢房里,完全卸下了心里的防备,索性一次性说了个痛快。
“再说如今的商业税。
商业税三十税一,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朱元璋不敢相信的抬起头,当时商税定下三十税一,可是大大的德政呀。
大明建国才几十年,正是亟待发展的时候,不能与民争利。
大明刚刚建立时,荒凉破败的景象,朱元璋还历历在目。
自古繁荣的扬州,当时更是满目疮痍,方圆几十里,连只鸡都没有。
有的百姓竟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为了收拾前朝留下的“烂摊子”,恢复国家的生活、秩序,朱元璋费尽心血。
商税定在三十税一,能有更多人积极从事商业,促进商品流动。
大明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马兆却说这是滑天下之大稽,朱元璋大为不解。
“小兄弟,商税定三十税一,可是让利于民,天下谁不称赞?”
马兆说的有些累了,索性大喇喇躺在地上,招呼孙强给他松松肩膀。
“你快说说这有何不妥?”朱元璋正听得入神,催促马兆快讲。
“真正没钱的是百姓,而不是那些商人。
你看沈万三,没为大明种过一粒粮食。
凭着酒楼、当铺、银号,把商品从这里运到那里,便能获得暴利。
富可敌国,却只交那么微薄的赋税。”
“相反农户劳苦一年,连件好衣服都买不起。”
马兆顿了顿,问道:“你可知沈万三家有多少田地?”
朱元璋摇摇头。
马兆接着说:“良田万顷!沈万三借着银号,放高利贷,农户还不上便只能被迫交出土地。
这只是其中一名商户,大明的商人,几乎都在进行这种勾当。
可见,商人重利轻国,有钱之后想的不是报效国家和朝廷,而是想着如何盘剥百姓。”
“商人是乱世之本,多得是哄抬价格,吃人骨血的宵小之辈。”
“百姓日夜耕种却只有微薄小利,而商人的几句言语却能换来金山银山。”
“盘剥百姓获得更大的利益,有了钱便官商勾结。”
“商人地位低下,无法参加科举,却可以用钱财贿赂官员。
地方的豪族大户,通过改变丈量方式,把自己家十亩地改为九亩地。
那被隐藏的一亩地就可以躲过税收。
反过来隐田增多之后,朝廷的税收就会下降。
朝廷为保证税收,进一步提高税额。
普通民众因为单亩的田税增加,愈发贫穷。”
“即使商税如此之低,那些商人也不会感激。
商人自古凉薄,不管是三十税一还是五十税一,他们都会想方设法逃税。
君王死社稷,官商降胡虏。”
朱元璋皱起眉头,脑中飞快的思考着马兆说的话。
竟还有隐田这种勾当!难怪税收一年比一年少。
马兆见朱元璋听得认真,又补充到。
“大明主要税收来源是农业税,如此发展下去,大量土地集聚到地主名下,这部分人是基本上不用缴纳农业税的。
税收总量持续下降,税收的不断下降使我朝国库空虚。
天灾时无法有效的组织赈灾。
面对异族入侵,只能靠不断加派粮响应对。
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致饥兵作乱。
饥兵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
军队缺乏战斗力,到时既无法消除外部侵略,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
如此往复,怕是大明终将亡。”
朱元璋听得胆战心惊,一直沉默着没有出声。
凭借敏锐的头脑与出色的见识,朱元璋立马意识到马兆说的这些都是对的。
大明竟存在着如此大的隐患。
现在朱元璋在时还好,等朱元璋不在了,压不住底下的人。
这些问题会变得更加棘手。
朱元璋看着马兆,眼中透出一丝赞赏。
能在这个年纪,一眼就看出大明现在的问题,不简单!
“小兄弟,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只听这位兄弟叫你兆哥。
敢问贵姓?”
马兆坐起来,冲朱元璋憨厚的笑了笑:“免贵姓马,我叫马兆。”
“咱还想听你多说说,别看你年纪不大,见识可不一般。”
朱元璋在心里十分认可马兆,心中暗暗决定,等从牢房里出去,一定多找马兆聊聊。
朝堂上那些大臣说话真真假假,都是为了自己背后的势力斡旋。
听大臣们说话实在是累。
而且说起话来啰里啰嗦,半天听不到重点。
哪像马兆,一针见血。
朱元璋沉思良久,缓缓开口道:“依小兄弟看,商税定为多少合适?”
“至少也要十税一,如果盈利丰厚,十税二也可以。”
“商税若太高,哪还有人行商?
百废待兴,百业萧条,而商贾可通有无,对他们不能苛取。”朱元璋说出了心里的担忧。
“怎么没有?您太小看商人的利润了。”马兆答道。
“就说丝绸吧,浙江有许多丝绸作坊。
家家户户都会种植桑树,养蚕缫丝。
制作精良,工艺精湛,产量可观。
当地丝绸只要两钱银子一匹。
商人们去浙江采购,往往还会根据当年产量尽力压价。
甚至一钱六分就可采购一匹。
运到金陵,至少卖到一两银子一匹。
出去运输的花费、铺子的租金等一应成本,至少能获利一半。
而商税却几近于无。
商税即使改成十税一,商人们的获利依然十分巨大。
农户们辛苦耕地一年,又能赚几两呢?
别说十税一,即使是十税二,商人们依然有利可图。”
朱元璋边听边点头。
马兆又接着讲到,“农业才是王朝的根本,洪武爷定下的重农抑商,不许商人享乐。
可如此下去,商人羽翼逐渐丰满,重农抑商便是一张废纸了。”
用不了多久,士绅、达官显贵还有这些商人勾结在一起。
组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大明的一切恐怕都要由他们说了算了。
所谓积重难返,时间越长,这些人之间的配合便越默契。
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将药石难医。”
此时的朱元璋感到一阵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