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适合职场人的四步高效阅读法
前不久,有位朋友通过“在行”约我聊一聊她遇到的阅读问题,这个女孩从某985高校毕业2年,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她想转型做产品经理,于是给自己制订了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准备尽快读完10本互联网产品、设计方面的专著,做好知识准备。
但她很快遇到了问题:时间不够用。互联网行业,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并不少见。未婚的她还需要留出时间谈恋爱,关爱年迈的父母,与闺蜜保持联络……其中哪一项事情的时间都不能压缩。她是一个有行动力的人,每天尽量坚持在入睡前看一会儿书,但这个时段人比较疲惫,看起书来就比较慢。经常是看一本不太厚的书要用1个多月,按这个速度,她要完成知识准备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了。
然而最令她有挫败感的是在坚持阅读半年之后,她发现再拿起自己半年前看的书,已经记不起里面的内容。自己靠挤压必要的休息时间来看书,耗费精力,有损健康,但竟然没有太多收效,这让她焦急不已!
其实她遇到的情况在职场人中很常见。职场人不同于以读书为主业的学者、学生,时间不足是职场人阅读的常态。工作、谈恋爱或关爱伴侣、照顾孩子、陪伴父母、结交朋友、休息、娱乐、健身所需时间都属于我们的“人生必要时间”,一旦压缩,就会给我们的人生造成很大的问题。最后能留给自己安静的学习时间不多,是非常宝贵的。按照时间管理方法中著名的“艾森豪威尔矩阵”来划分,学习属于典型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但现实中我们往往会被各种杂事消耗注意力,最后一直无法抽时间来学习[1]。绝大多数人,一年也看不了几本书,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职场人想要读书有成效,必须找到在尽量不占用“人生必要时间”的情况下,快速高效地吸收信息的阅读方法,而这就是本书要讨论的第一个重要主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除了时间不够用之外,职场人阅读还有另外一个障碍。2020年有一位M先生在“在行”上约我,他33~34岁,从英国留学归国,在一家工作比较清闲的公关公司上班。他超级爱学习,学习了日语和西班牙语。他每天听各种音频课,“××史纲”“××经济学”等热门音频课他都没落下。
但是他也感到焦虑,虽然自己一直坚持学习,但是市场变化实在太快,他经常感到有点跟不上。年纪不小的他,向上晋升遇到困难,后面成长迅速的新人也让他感到压力巨大。他害怕自己在一个公司时间太久,会失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担心离开现有的公司找不到更好的机会。
他迫切希望能够通过读书、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但学的不少东西,并没有让他感到自己的实际业务能力有很大提高。从听过的课、看过的书中真正能沉淀下来的知识不多,即使有点收获,除了能作为聊天的谈资外,对于他的事业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促进。似乎自己一直在勤奋地做无用功,这让他产生了挫败感。
M先生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也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投入的时间也充足。他最大的问题是:不会选择学习的内容。他的学习没有明确的方向,纯粹是兴趣使然,充其量只能算一种修身养性的业余爱好而已。这样的学习,效率极低,其实和打游戏、追连续剧没有本质区别。有人说“开卷有益”,但是否有益首先取决于看的是什么书,看错了书,可能是浪费时间。
职场人想要读书有成效,必须先明确阅读目的,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阅读内容。但这还仅仅是开始,之后的整个阅读过程也应该紧紧围绕自己的阅读目的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职场人应当如何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以及在阅读的全过程中如何提升阅读成效,是本书讨论的第二个重要主题。
我的朋友W是一位新媒体编辑,其工作需要他经常输出各种文章、创意。他读书不少,阅读速度也比较快,但却对我说他经常困惑于一个问题:明明自己看过一个信息或一个知识点,但它具体在哪里、详细内容是什么、前因后果是什么,等到自己要动笔输出的时候,却又想不起来。而此时再去翻书效率很低,往往来不及。总能看到别人在文章中旁征博引,他很羡慕。
有时候他看高手写的文章,发现文章中很多知识点自己早就知道,但高手能发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从某一个新视角出发,不仅能把各种原来不相干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还能推陈出新,而自己虽然知道这些知识点,却没法像高手那样得心应手,似乎这些知识点在自己大脑中是孤立的,不成系统。
一个人书读多了之后,多少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职场人,通常会读大量的网络文章、行业报告、业内人士的专业分析报告等。有些深度好文,读的时候感到受益匪浅,但真到用的时候,却又想不起具体的内容、找不到具体的出处。更何况,在复杂的、强调创新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做的往往不是复制+粘贴既有的知识,而是对知识有深刻理解和做灵活运用。
如何在接触过的繁多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让读过的信息充分发挥效果?如何让学过的知识之间能互相关联,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至融合创新的效果?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架构?这是本书讨论的第三个重要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