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武公德公好榜样
秦武公在他继位的头一年,以讨伐彭戏氏为借口,来到了华山脚下。巍峨的华山山巅,青葱翠绿的树木覆盖整个山头,云雾环绕其中,令人感到庄严而神圣。秦武公望着眼前之景,顿时心头一颤,立即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因此,他宣布:我要在这里度个假。
秦武公刚接过王位,就在华山脚下的华阳宫过起了他的悠闲日子,众人纷纷议论这个君王有点昏庸。其实,他们并不知道秦武公正在等待。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秦武公尽量令自己的生活低调而简单,因为他正准备着一场夺回权力的斗争。
“三父”虽然重新让秦武公回到了他的王位,却从来都不甘心将权力递回到他的手里。失去了秦出子的年幼借口,“三父”正式向人们表明了他们对权力的向往。“三父”的张狂引起了许多臣子的不满,只可惜“三父”的势力强大,就是秦武公也得对他们礼让三分。因此,众臣子对“三父”也只能咬牙忍着,和秦武公暗中使眼色。
有不满就有反抗,秦武公和臣子们虽然暂时不能拿“三父”怎么样,但是他们已经在暗中计划着。秦武公离开王宫来到华阳宫,使秦武公远离“三父”的监视,将使得他们的计划进行得更加顺利,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步。
秦武公在华阳宫慢慢地蓄积着力量。一个正统代表在局势所迫下只得偷着来,这实在令秦武公感到羞愧万分。
武公三年(公元前695年),秦武公在华阳宫准备了三年,终于能和“三父”正面叫板了。机会一来,秦武公就不再忍让。这一年,“三父”为他们的自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秦武公诛灭他们的理由是:你们杀死了我年幼的弟弟。弑君之罪足以使“三父”死十遍,而只有一条生命的“三父”,因此拉上了他们的族人陪葬。
“三父”已死,政权在内部巩固起来,武公随即将他的眼光往外放出。马不停蹄的武公在他的征伐事业中先后征服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将这些少数民族初步控制在秦国的版图下,使秦国的势力在武公年间达到了关中渭水流域。虽然这种征服在戎人的反复无常下难以实现它的实际意义,但它为秦国的权威建立了初步的基础,这是秦武公在位期间最出色的功绩。
当然,武公并非一个单纯的用武之人。在政治上,武公初设县制,成为秦国地方管理制度的雏形,为秦国日后对于广大领土的管理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思想。
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并且在秦国历史上开了一个首例——殉葬。
似乎秦人的君主都有御用城市的习惯,如陈仓之于秦文公,平阳之于秦宪公。秦德公在这一方面也不甘落于其祖辈之下,因此,在他继位的第一年,就开始了他的迁都计划。
占卜过后,专属于秦德公的国都确定在平阳的正北方,名叫雍城,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南。雍城在秦德公入主之后,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都作为秦国的国都所在。
秦德公迁都之后,便开始了他雷厉风行的政治改革,秦国在此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此外,秦德公还在历法上首次加入了入伏这个概念。农历六月,中国气候进入全年最热的时刻,秦德公为解决在这期间容易受热致病的问题,提出了入伏的概念,让百姓在这个时候要想办法避暑消热,以免患病。从此,伏天的概念在整个中国土地上得到了重视。
历史为秦国提供了一个贤明的君主,可惜还没坐够两年王位的秦德公就向世人做了告别仪式。三十五岁的秦德公抱着英年早逝的遗憾郁郁而终。相比于两年的短暂执政时间,他的贡献却让我们对这个聪明而负有责任心的君王感到加倍敬佩。
就在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中原却开始了它的动乱期。昔时,周平王的东周建立在诸侯国相助的前提下,这便为日后东周诸侯的夺权埋下了祸根。而在诸侯强盛的时代,周王朝却没有出现一个有为君王。
继秦德公之后,秦宣公已经开始将东进的计划付诸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