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初中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和孩子一起面对成长的难题

家里多了个叛逆少年

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前所未有的忧虑和烦恼,也对孩子有了越来越多的不解和无奈。曾经的乖孩子转眼间变成了家里冷漠而熟悉的陌生人,曾经和家长无话不说的乖乖女变成了不听家长话的叛逆女……许多家长对此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家长想要了解孩子变化的原因,就必须先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对成人仍将自己看作小孩子这种行为是非常反感的,他们希望家长以及周围的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大人,能够把自己当作平等的朋友,能够理解、尊重自己。并且许多事情他们不愿意和家长商量,而是希望能够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挥洒。

然而,对于那些总是习惯于参与孩子一切的家长来说,孩子的这一心理和行为的变化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总觉得孩子变了,于是就会强行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干涉孩子的决定,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反抗,亲子关系就会变得十分紧张。

小俊所在的初中是一所名校,就因为小俊从小就学习非常认真,所以才能考上这所学校。现在,小俊已经读初二了,之前成绩一直不错。但是,这段时间却有所下滑,爸爸妈妈以为是孩子的学习负担太重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小俊从小学习就非常主动,因此,并没有太重视。

可是,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来,说小俊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情绪不高,上课听讲也不认真,好几次老师发现他在看小说或者在画画。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俊一直都非常听话,学习上的事家长根本就不用操心。于是,爸爸妈妈经过仔细商量,让妈妈和小俊好好谈谈,因为小俊和妈妈比较亲近。

然而,谈话的结果让家长十分吃惊。小俊根本就没有好好和妈妈说一句话,一直对妈妈爱答不理的,最后还说妈妈烦,让妈妈闭嘴!妈妈十分生气,可是小俊已经起身要回自己房间了,妈妈只好跟着进去了。

小俊看到后生气地说:“这是我的房间,你怎么不敲门就进来!”

妈妈则说:“这是爸爸妈妈买的房子,怎么就成了你的房间了!”

小俊没有想到妈妈会这样说,拿着书包就往外走,还说:“好,你们的房子,我不住了,可以了吧?”说完,就夺门而出。

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这还是原先那个听话乖巧的小俊吗?妈妈实在想不明白,怎么一转眼孩子就变成这样了?但是,她还是担心小俊,就让爸爸去追小俊了。

许多家长都和小俊的妈妈一样,对孩子突然不听话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总是在问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孩子,责问孩子,但是孩子究竟在想些什么,最近的心理状况如何,家长往往并没有关注到。

孩子进入初中阶段以后,他们的身体发育加快,开始思考人生、思考自我,开始被身心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所困惑。此时,他们想办法去摆脱这些困惑,这是人的生存本能。因此,他们常常会有一些反常的举动。

相关心理学家曾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十岁之前的孩子很愿意和家长沟通,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但是进入初中阶段后,尽管家长依然爱着孩子,可是孩子的内心却有了新的问题和想法,他们不再愿意和家长交流,而是更愿意和同龄人沟通和交流。这是因为家长总是用“家长”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孩子得不到平等对待和认可,他们感觉不被尊重。

在了解了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之后,家长应该可以理解孩子的一些叛逆行为了。当然,在理解的同时,家长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暂时忘记孩子初中阶段到来时所带来的烦恼,积极地去做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

孩子有了自己的隐私

许多初中孩子的父母都在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好像一下子有了很多隐私。面对孩子的隐私,许多父母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知道孩子会不会早恋,或者会不会做什么坏事。或许父母是处于关心,但是以关心为理由去偷看孩子的聊天记录或者孩子的信件、日记等,这样做不会对孩子有什么帮助,反而会让孩子对父母更加反感,从而对父母关上心门,不愿意再和父母进行沟通。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一点儿小秘密和隐私,这是不希望被别人知道的部分。父母应该明白,孩子心中存有秘密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这其中包括孩子的情感变化以及他的成长经历等,不一定就是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父母完全不必对此大惊小怪。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如果父母的秘密被孩子偷看,父母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因此,父母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自己就有权干涉他的全部,只有保持孩子和自己在人格上的平等的心态,才会尊重孩子的隐私,赢得孩子的尊重。

小洁上初二了,学习压力有些大,需要查阅许多学习资料。因此,父母给小洁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方便她查阅资料。刚刚收到笔记本的小洁十分兴奋,每天放学回到家就钻进房间玩电脑,有时不是在找和学习有关的资料,而是在玩游戏或者上网和同学聊天。妈妈没有在意,她觉得是因为刚刚买了电脑,小洁还处于兴奋的状态,时间长了,新鲜感过去了自然就好了。

可是小洁完全没有停下的迹象,而且出现了作业完不成的情况。妈妈有些担心,买电脑是为了让小洁更好地学习,可是却出现了不好的结果。为此,妈妈特别注意观察了小洁的行为,她发现小洁经常和一个网友聊天聊到半夜,而且看这个网友的头像和名字就知道是个男孩。难道小洁网恋了?这个想法让妈妈有些紧张,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要是恋爱的话一定会影响到她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

妈妈想了一整天,觉得如果贸然和小洁谈的话可能她不会和自己说实话,于是她决定先看一看小洁到底和那个男网友在聊些什么。

等小洁上学去了,妈妈打开电脑看她的聊天记录,看后松了一口气。这个男孩是小洁的小学同学,两个人考到了不同的初中,两个人就在网上说一些自己老师讲课的情况,或者说一些同学的事情,就是两个好朋友之间的聊天。突然,小洁回来了,她看到妈妈在看自己的聊天记录,十分生气,“啪”的一声关上了笔记本,自己则转身夺门而去。

后来,爸爸妈妈在一个网吧找到了小洁。妈妈见到小洁立刻道歉说:“是妈妈不好,我应该尊重你的隐私权,你跟妈妈回家好不好?”

虽然小洁跟着爸爸妈妈回家了,但是从此以后,小洁就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了,任何心事都不会告诉父母。

许多父母可能认为,孩子的生命都是自己给的,哪里还有什么隐私呢。因此,对于偷看孩子的隐私,家长觉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有些家长还认为,看看孩子的聊天记录、手机短信、日记等,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实这也是孩子教育的误区。作为家长,当然有权利和义务监督和引导孩子上网,孩子有早恋倾向也应该及时引导,但是不能采取侵犯孩子隐私的行为来引导孩子。否则,就会好心办坏事,让孩子感到难堪,家长的行为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他们渴望父母能给自己更多的空间,而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孩子、干涉孩子,结果把孩子越推越远,最后只能简单地客气,而不会真心地聊天了。

适当地控制是有必要的,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靠孩子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孩子自主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主的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和父母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亲子关系才会融洽。

孩子的情绪总是大起大落

许多家长会发现,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后,情绪总是大起大落。常常是一段时间非常低落,对什么都不愿意理睬,但是几天之后,孩子又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十分阳光爱笑了,也不会动不动就生气了。这样两种极端的性格,孩子似乎驾驭得游刃有余。

面对孩子的这些情绪变化,许多家长都手足无措,既不知道是什么让孩子萎靡不振,也不知道又是什么打开了孩子的心扉,让他们从易怒的小狮子变成了温顺的小绵羊。

孩子情绪好的时候固然好,但是孩子在“心情低落期”时就很难相处,这样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到与他人的关系。再者说,孩子的情绪这样大起大落毕竟不是一件好事,许多家长希望能帮助孩子调整情绪,但是又不知如何下手。

初中阶段孩子的这种情绪起伏表现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绪周期”。它反映了人体内部的周期性张弛规律,也叫“情绪生物节律”。有人认为这种周期性的情绪变化是一种精神问题,其实不然。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只是孩子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的。

小冰自从进入初三后,妈妈就觉得有点儿受不了小冰的坏脾气了。可是说她脾气坏吧,有的时候又非常听话,还会和妈妈谈心。

有时,她们母女上午一起去逛街,玩得也很开心,但是到了下午,小冰就会“翻脸不认人”,对妈妈十分冷漠。

前几天小冰要期末考试,她每天回到家吃完饭就看书,每次考试的时候,她都会这样积极准备。但是,不只是她紧张,全家都会紧张,爸爸妈妈倒不是怕小冰考不好,而是这几天小冰就像个刺猬一样,见谁就刺谁。

有一天,小冰放学回到家,由于妈妈下班晚还没有做好饭,小冰一看餐桌上没有吃的,就开始“咆哮”:“怎么回事啊,想要饿死人啊?”妈妈说一会儿就好了,但是小冰用力把水杯往桌上一放,就到自己房间去了。等妈妈做好饭,叫小冰出来吃饭,小冰没好气地说:“看看表都几点了?不吃!你净耽误事!”

爸爸妈妈觉得小冰马上就考试了,也不想刺激她,就顺着她,也没有怪她,本想着等她考完试再说。可是,小冰还没考完试呢,忽然变得温顺了,回家对爸爸妈妈说话也不板着脸了,妈妈说什么也开始听了。这下轮到爸爸妈妈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如何做了。

小冰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是初中阶段孩子的情绪特点之一,初中阶段孩子的情绪有三个特点:

其一,情绪体验迅速。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坏心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其二,情绪活动明显呈现两极性。他们的情绪活动很容易由一个面转换到另一个面,甚至由一个极端转换到另一个极端。

其三,情绪反应强烈。在情绪冲动时,理智控制作用减弱,很容易做出不计后果的过激行为。

情绪的强烈和不稳定,正是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这与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有很大关系。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本身课业负担就非常重。而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开始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得孩子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等等。初中阶段孩子的大脑和神经机制还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较弱,面对多方面的刺激和压力,孩子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孩子还没有学会掩饰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喜怒皆形于色,在这样的情况下,情绪就显得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

虽然说情绪不稳定是初中阶段孩子的普遍心理状态,但是情绪波动往往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低落的情绪则容易使人生病,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让孩子保持一种稳定而良好的情绪,是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

学习没意思,不想学了

生活中,有的孩子只要一提到上学或者看书就会浑身难受,出现肚子疼、出汗或者失眠等症状,但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却发现孩子的身体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了,孩子很有可能是得了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青少年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厌学症是指孩子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孩子往往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恨读书、恨老师、恨学校,严重者一提到上学就会恶心、头晕、脾气暴躁、歇斯底里。

小健正在上初中二年级,但是家长发现最近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脸色都十分难看。以前回家就会写作业,但是最近也不见他写作业了,不是看电视就是躲在自己房间里,总之不是在写作业,因为书包都是回家就放在客厅沙发上,根本就没带进他的房间。

有一次,爸爸轻轻地推开门进入小健的房间,却看到小健躺在床上睡觉。难道是孩子生病了?于是爸爸赶紧喊来妈妈,妈妈把小健喊起来,耐心地问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可是小健只是说:“没有不舒服,就是想睡觉。”

这下爸爸生气了,掀开小健的被子说:“那还不赶快起来写作业!不学习了?”小健也生气了,一下子坐起来,大声说:“写作业,写作业,整天就知道让我写作业!我不写,我不上学了!”没想到小健会说不想上学了!小健以前的成绩也不错,虽然升入初二后有一点儿下降,但家长认为只要努力一点儿肯定能提上去的,但是没想到他却说不想上学了。

于是,爸爸给班主任打电话询问小健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说最近小健的表现十分糟糕,上课不好好听讲,不是睡觉就是看课外书,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有时老师主动提问他,他也很少能回答上来。作业不好好完成,而且学习也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爸爸听了班主任的话,有点儿不敢相信,小健以前挺爱学习的,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是孩子不上学肯定是不现实的,一定得帮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才行。

例子中的小健很有可能是有了厌学情绪,才会导致上课不好好听讲,课下也不做作业,还有了不想上学的想法。那么,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会付出许多努力,采取很多措施,这会让孩子的身心有很大的压力,生怕学不好会让家长失望。

其二,孩子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学习也是如此,孩子可能由于学习上的失败、学习成绩的暂时落后等原因遭受家长、老师的批评,同伴的疏离等,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和情感,而这种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不断积累,会严重妨碍孩子的学习,导致其学习没有动力,把学习视为一种压力和负担。当然,还有的孩子由于害怕失败,唯恐失败会影响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于是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从而害怕,甚至讨厌学习。

其三,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或者老师。加上了解到社会上一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却赚了大钱,而上过大学的人却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孩子就会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样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

初中阶段本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一定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之路。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让孩子摆脱厌学心理,重新爱上学习。

交流少了,孩子开始疏远父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团队。在每一个家庭中,孩子是核心,父母都希望与孩子关系密切、无话不谈。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确实很融洽,孩子喜欢偎依在父母身旁,听他们讲故事,或者将自己在学校里看到的有趣的事情和父母分享,或者自己有什么问题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

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孩子进入初中以后,他们开始厌烦父母的唠叨,会疏远父母,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父母说。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十分不解,甚至因此对孩子发脾气,于是,原本就紧张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紧张,甚至有些父母和孩子会变得无话可说。

张女士的邻居家里有个男孩叫小迪,今年上初二了。以前小迪可懂事了,特别有礼貌,见到他的人都喜欢他。以前在路上见到小迪,他远远地就会喊“阿姨”,跟张女士打招呼。可是最近张女士发现小迪变化很大,见到自己跟不认识一样,有时为了避免打招呼,干脆低着头走过去装作没有看到。大家也很少见他出来玩了,好久都没有见小迪笑了。

张女士是看着小迪长大的,看到他这个样子就很担心,以为是他遇到什么事情,就偷偷地问小迪的妈妈。小迪的妈妈无奈地告诉张女士:“这孩子不只是对别人这样,对我和他爸爸也是这样。自从他上初二后,就跟变了个人一样,回到家里就往自己的房间里钻,除了吃饭的时候说句话,平时几乎不和我们说话,感觉儿子和我们都生分了。”

他们想到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初三了,以后的学习压力会更大,孩子如果一直这样不愿意交流心事,真怕将来会有什么心理问题。可是,他们想与孩子交流,苦于找不到方法。现在,小迪的爸爸妈妈整天都在想这件事,想着怎样与孩子再像以前一样无话不说。

小迪初一的时候还是个爱说爱笑的阳光男孩,到了初二之后就变得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对别人都很冷淡,这是青春期的常见现象。一般来说,青春期孩子的生理成熟在先,其心理成熟在后。也就是说,初中阶段的孩子心理发育还没有成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会出现这种表现和心理特征,孩子做的事情可能不能让父母如意。父母如果在此时对孩子的心理不了解,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指责,让孩子感觉到厌烦,就会导致亲子关系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既会让孩子烦躁,也会让父母感到困惑。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表明,经常和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不仅智商高,而且意志坚定。其实,父母曾经历过青春期,也能体会这个时期巨大的变化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变化。因此,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体验青春,这样既可以缓解双方的不适,也可以一起享受成长的过程。父母要明白,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再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强制的、严厉的、简单粗暴的家长式作风来教育孩子,显然是不管用的,那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疏远。因此,父母一定要记住,虽然孩子已经长大,但他们的心灵还是脆弱的。你如果想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

对未来的茫然,让孩子焦躁不安

初中这个阶段是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有关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围绕在孩子身边,需要他们经过不断的思考,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初中阶段的孩子认识到,他们不仅仅是老师的学生,是父母的孩子,还必须要给自己定位,就是要弄清楚“我是谁”“我以后要成为谁”“我将来要做什么”。这是在青春前期已经开始,但是需要经过整个青少年时期才能完成的任务。

初中阶段的孩子渴望与外界接触,渴望交朋友。但他们同时也明白,初中阶段是每个人长大为成年人的关键一步,如果这一步没有走好,这辈子都会有阴影。因此,他们要努力学习,不让父母、老师失望。实际上,他们还会思索,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好就一定能在将来生活幸福吗……当众多问题纷至沓来的时候,他们就变得迷茫了,开始变得不安了、焦躁了……

莉莉是一个聪明乖巧的初中生。她的妈妈出生于书香世家,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对女儿的管教很严。而莉莉一直很争气,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妈妈总是希望她能做得更好,就给她制定各种标准。莉莉觉得,只有自己达到了妈妈的标准,妈妈才会喜欢她,所以她很努力。

可是,莉莉进入初中阶段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想要学习音乐,可是妈妈却认为学习音乐会耽误学习,坚决反对,还说学习音乐将来没有出息。

莉莉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直按照妈妈规划好的路线走下去,她就真的能成功吗?那种成功是自己想要的,还是妈妈想要的呢?从小到大,她都是按妈妈说的做,可是她并没有过得很开心,总是怕自己稍微做不好妈妈就会失望,会不喜欢自己。那么,将来自己要做什么呢?

莉莉感到迷茫了,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要想到这个问题就会心烦气躁,因此晚上总是失眠,要熬到深夜两三点才能睡着,可是,一会儿又会醒来。上课的时候,莉莉开始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讲的内容她根本听不进去,大脑一片空白。一回到家里,她听到妈妈的叮嘱,又会感到心情非常烦躁,紧张不安,脑子始终昏昏沉沉的。而且莉莉的成绩开始下降,她很害怕妈妈知道,有时又觉得就该让妈妈知道,她不想按照妈妈设定好的路线走,可是自己又没有找到新的路线。莉莉感到未来一片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到。

莉莉的情况不是个例,许多初中阶段的孩子都遇到过,父母为此也很担心。初中阶段的孩子常会因为对未来的茫然而焦躁不安,感到不知所措。一些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思想较为叛逆,许多事情都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处理好,于是把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长久下去就会情绪低落。

所以,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父母不能放任不管,而是应该和孩子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惑,及时帮助他们摆脱迷茫的处境,找到人生的方向。

孩子对父母说出自己的理想或者对未来的打算的时候,可能因为他们的想法比较单纯,说的理想对于父母而言有些幼稚,或者不是父母希望的那样,就算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家长也不要一味否定孩子对未来的规划,因为他们的想法还不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熟度的提高,孩子的理想是会不断改变的。如果父母总是否定孩子的理想,会让孩子以后拒绝再与父母进行沟通,这样既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也会让父母因为不了解孩子而无法给孩子提供帮助和引导。

比如,如果是男孩说自己长大了想当一名公交车司机,爸爸可能会说:“没出息,当什么司机?”或者是一个女孩对妈妈说她觉得护士就像天使,总是帮助别人,自己长大了也要做一名护士,妈妈可能会说:“你怎么就这点儿出息啊,净想干伺候人的活啊?”父母总是这样否定孩子的理想,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在否定中受到打击,他会不敢再奢望未来,以至于平庸地过完一生。其实,每个孩子对未来都怀有憧憬,职位也没有贵贱之分,如果孩子说出了他的想法,家长不要急着否定,而是应该正面引导,如果孩子的想法确实不具有可行性,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完善这个计划,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样,他们就不会一直焦躁不安了。

不堪压力,性情变得烦躁

孩子到了初中阶段,除了要承受身体发育的变化带来的烦恼之外,还必须面临残酷的升学竞争。而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往往寄予厚望,等于在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容易造成孩子身心负担过重,许多孩子承受不住压力继而会产生厌学甚至逃学的情绪。而且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来达到高的升学率,让孩子每天学习的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课下还要布置很多的作业或者给学生发很多的试卷要求孩子做完,这样直接导致孩子正常的休息、饮食得不到保障,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孩子的营养缺乏,使得孩子过于疲惫,精神萎靡,体内正常的生物节律被打乱,使得内分泌失调,继而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有很多女孩甚至出现月经失调等一系列症状。因此,从关心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孩子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不要再额外给孩子添加任务,以免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对于孩子的考试,尤其是升学等重大的考试,家长不要表现得过于重视,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倩倩上初三了,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重点中学,倩倩在学校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的。倩倩的父母对她很放心,老师也很欣慰。平时,倩倩总是主动学习,前一天就会预习好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倩倩是个很温柔的女孩,没有什么脾气,总是爱笑。可是,就在倩倩升入初三之后,妈妈发现倩倩变化很大,尤其是临近中考,倩倩的情绪波动很大,突然就会觉得紧张、抑郁,有时会有种莫名的烦躁令她发脾气。这和之前的倩倩相差很大,妈妈觉得可能是孩子到了初中阶段,有些叛逆的原因,再加上马上就要中考了,可能压力太大,就只是劝了劝倩倩。

可是倩倩并没有因为妈妈的劝导而有所改变,甚至还出现了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耐心,一件小事就能让她烦躁不安。倩倩觉得自己肯定考不好,有点儿想要放弃中考的念头。不只是情绪上,倩倩的身体上也有了异常表现:她总是无精打采、浑身没有力气的样子;最近她例假不正常了,小腹有点儿坠痛的感觉。听到这些奇怪的症状,妈妈有些担心,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决定带着倩倩去医院看看。

许多父母都是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带给孩子很多的心理压力,加上学校老师或者孩子自身好胜心带来的压力,让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排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出现性情的变化,开始烦躁、厌学等。而且每个孩子出现烦躁情绪的原因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是因为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有的是因为学习困难造成的压力,有的是因为自己不如别人想要追赶别人又不知道如何做而出现烦躁的情绪。

所以,父母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烦躁的原因是什么,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认为他们是小孩子就不放在心上,时间长了,孩子的不良情绪得不到排解会造成很多不良的后果。父母在了解原因的同时,还要给孩子正确恰当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认知、信念在情绪产生中的决定性作用,使孩子树立起主宰自我情绪、摆脱不良情绪困扰的信心。总之,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另外,孩子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多数还是出现在一些学习困难、成绩处于中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学生身上。他们之所以没有学好,并不是说他们的智力存在问题,绝大多数是因为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上课难以做到认真听讲,注意力也不能一直处于集中状态,而有的孩子还没有持久学习的耐性,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成绩自然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因此,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用日常生活、游戏等方式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认真态度、较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的习惯和严谨的为人处世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后,孩子的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也会减少学习的阻力和困难,压力减小了,孩子的烦躁情绪自然就减轻了。

不过家长要知道,初中阶段的孩子烦躁、爱发脾气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认为孩子是变坏了,只是一味地责备孩子,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烦躁心理。家长不能把这种现象看得太重,也不能置之不理,而要采用多沟通的方式,用朋友式的平等交流,缓解孩子的压力,帮助孩子尽快平复情绪。

孩子变成了易怒的小狮子

孩子进入初中后,情绪就像有一个周期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时会闷闷不乐不愿意理睬别人,有时没有心思去做任何事,可是一旦惹到他,他就会向你大发脾气,就像一只时刻都准备发怒的小狮子。这个时候的孩子情绪是消极的,不只是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生活,还会影响到自己的人际交往。面对这样的初中阶段孩子,许多父母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改善孩子的情绪,更不知道从何处下手。

虽说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孩子普遍的心理状态,但是情绪的波动往往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还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长期的恶劣情绪甚至会使人生病,严重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小健是个14岁的中学生,最近他的心情总是很不好,喜怒无常。有时早上还是心情舒畅的,可是到了下午就会愁云密布。有时他觉得生活充满了挫折,使得他常常对人发脾气。其实,他也不想自己这样,只是控制不住,往往不自觉地就对别人发火了。在学校里,大家都穿统一的校服,为了换洗方便,每个人都有两套校服,小健也是一样,因为夏天容易出汗,妈妈都是在周三小健放学回家就让他换下校服来洗一下,所以小健已经形成了周三回家就脱下校服放到卫生间的习惯。

可是这周妈妈实在太忙了,忘了给他洗校服。到了周末,小健又换下一身来放到卫生间。看到放脏衣服的篮子里还有上一身校服没有洗,他立刻踢翻了篮子,出来对着妈妈就喊:“都几天了你也不给我洗校服,这两身都脏了,再上学你让我穿什么?你自己看看!”说着,还把脏衣服都倒出来,不断地用脚去踢,一副很生气的样子。

妈妈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周末洗了衣服,到周一肯定会干的,根本就耽误不了小健上学的时候穿。可是小健根本不听,只是在那里一直发脾气,甚至连晚上吃饭的时候还摔摔打打的,拿东西放东西都用很大的力气,发出很大的声音来表达自己在生气。

原本就是一件小事,而且不会耽误什么,可是小健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立刻发火,不管是对谁。就因为自己的坏脾气,他最好的朋友最近也不愿意和他玩了,说是受不了他总是发火。

情绪的强烈和不稳定,正是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这与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至少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第一个方面,青春期是身体急剧发育的时期,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得孩子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第二个方面,学习任务繁重,使得本来养尊处优的孩子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第三个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是整天待在家里,或者待在自己的玩具堆里来探索世界,而是需要进入社会,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所以,这一时期的孩子面对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使得孩子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每一个孩子面对的都不是一种单纯的压力,而是几种压力交织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虽然说孩子进入初中阶段,但是他们的大脑和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孩子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刺激,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感。而孩子并不像大人一样善于控制自己或掩饰自己,他们常常将感情直接表现在脸上或者表现在行为中,如果感到不顺心,他们就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愤怒。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不良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还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学家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指数越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越好。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那么,如何消除孩子的这些消极的情绪呢?首先,家长要关心爱护孩子,使孩子感受到无限的温暖,给予孩子精神的鼓舞,使孩子保持一种乐观、愉快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要给孩子制造成功的机会,因为成功的情绪体验可以减少孩子的不良情绪。再者,还要培养孩子广阔的胸怀。由于初中阶段孩子的情绪极其不稳定,甚至还带有明显的极端性,所以,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涵养和自律的品质,让他们学会理智地去控制和驾驭自我情绪。

进入初中的孩子容易心浮气躁

初中阶段是孩子半成熟的时期,处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让他们茫然不安,无法安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指轻浮,做事无恒心,见异思迁,心绪不宁,总想不劳而获,成天无所事事,脾气大,忧虑感强烈。浮躁是一种病态心理的表现。

可以说,浮躁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大敌。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挣大钱,就想当歌星;看到企业家、经理神气,就想当企业家、经理,但是又不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学习。还有的孩子兴趣爱好转换太快,干什么事都没有常性,今天学绘画,明天学电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忽冷忽热,最终将一事无成。

李女士的儿子上初中了,原本就爱好广泛的他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开始学习各种东西。前一段时间他看到一个拍卖会的视频,一幅画能卖好几百万,觉得当个画家可真赚钱啊,于是就让李女士给自己报了一个绘画班,可是学了几节课之后他就不去了。李女士觉得钱都已经交了,不去太浪费了,就督促儿子去上课,可是儿子却说画画太难,自己不是那块料,而且要当大画家得用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成功,太慢了。

后来,他又喜欢上弹吉他了,想让妈妈给他买一把吉他,觉得自己将来可以当个明星,自己长得不错,将来只要出名了就能有很多粉丝,可以过光鲜亮丽的生活。可是,李女士买回的吉他,儿子弹了一个星期就放在房间里不再弹了。

李女士觉得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的热度,而且转换特别快,无论做什么他都不愿意付出努力,只想着将来成功了会怎样,却不肯为了将来的成功在今天脚踏实地地付出汗水。

后来,李女士在学校开班会的时候特意向班主任请教,班主任说:“孩子到了初中阶段很容易心浮气躁,虽然这种现象很普遍,可是家长不能坐视不管,得帮助孩子克服这种心理,不能孩子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这样没有韧劲和目的地学,怎么会学得好呢?”

李女士觉得班主任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具体要怎么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浮躁的心理呢?心理医生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帮助孩子远离心浮气躁:

其一,父母要教育孩子立长志。

父母在帮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扬长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或者看到社会上干什么会挣大钱,就想做什么工作。这种立志者多数会受到挫折。父母应该告诫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而且最好是和孩子一起来分析孩子的特点,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希望,千万不要追赶时髦。

其二,立志要专一。

父母要告诉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其三,父母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

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比如,出门旅行,要先决定目的地和路线。父母要引导孩子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有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就可以达到目标。

其四,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父母要做好榜样教育孩子,父母首先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采用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炼孩子的浮躁心理。比如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练习,浮躁的毛病就一定会慢慢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