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观察:失意的一代(译文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6
各个世代截然不同的求职活动记忆

而事实上,各个不同世代的求职活动其严酷程度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采用最为广泛的指标就是大学应届毕业新生的求人倍率。根据“RECRUIT职业研究所”的调查结果,制成下图。如图所示,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前期的泡沫经济时期,大学应届毕业新生的求人倍率轻轻松松地超过2倍,1988年为2.48,1989年为2.68,1990年为2.77,1991年为2.86。

毕竟那个时候,日经平均股指早已越过3万日元大关,最高达到了38 915日元(1989年12月)。日本的经济总规模以惊人的速度不断膨胀,几乎所有企业都陷入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境况,因而就业市场完全成为卖方市场,不少企业为了吸引学生的关注,在电视上投放大量广告,提供豪华的工作餐等,提前抢夺人才。当时手机刚刚开始普及,不像今天这样人手一部,企业为了确保争夺到学生,纷纷举办所谓的“隔离旅行”,以研修等名义将学生带至国内甚至国外旅行,为的是不让已经内定的学生被其他企业撬走。

经历过泡沫经济时期求职活动的人少不了值得拿出来夸耀一番的小插曲。“参加企业的招聘说明会支付交通费那是天经地义的事!”“跑去听企业的招聘说明会,结果宣布:‘在场的所有人我们全部内定录用!’”“去打工还不如参加企业的招聘说明会挣的多呢。”“内定仪式是在夏威夷举行的。”诸如此类,放在当下简直叫人不敢相信的做法,在当时却是极为普通的。

然而,随着泡沫经济破灭,企业的招聘意向急转直下,全社会进入了就业冰河期。求人倍率1996年跌至1.08,一直到2000年代中期为止才有所回调,企业的招聘意向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最不幸的,应该是2000年前后就业的人群,1999年的求人倍率为1.25,2000年跌至最低,只有0.99,2001年也仅为1.09。不幸在这一时期开始求职活动的人,如今正好是“40岁上下”世代。

冰河期开展求职活动的人,与泡沫经济时期开展求职活动的人,各自的记忆可谓截然不同。“没有一家企业招人,我不得不自己冲到写字楼一家一家去问。”“简历投了50家,统统被拒,彻底伤了。”“企业连一封‘谨祝邮件(1)’都没有,完全没有回应啊!”那时候,应届毕业新生一个都不招聘的所谓“零招聘”企业不在少数。因此,许多人想进入从小渴慕的企业工作,但是却连报名应聘的机会都没有。


(1) 谨祝邮件:日本学生用语,指企业向应聘学生发送的不予录用通知,一般在文末都写有“谨祝继续努力并最终成功!”,故而有此谑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