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的物种:繁荣如何重塑人类生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受精卵的战争

当莱缪尔·格列佛游历利立浦特世界(小人国)时,他发现那里的微型居民正在与他们的邻居就一个重要的教义问题开战。利立浦特人坚持要从鸡蛋的小端开始吃,而他们的敌人则主张从鸡蛋的大端开始吃。这个争论恰似关于先天和后天、基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的讨论。

通常情况下,答案取决于你提问的方式。例如,如果你在同一个笼子里饲养实验鼠,它们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基因,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共享同一环境的人。但是,当拥有相同基因的人居住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呢? 20世纪30年代的一项经典研究表明,到夏威夷的第二代和第三代日本移民在身体上与留在日本村庄的人有很大不同。[5]

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种群内部的差异,而环境则决定了种群之间的差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潮汐盆地中抛锚的船只。它们的桅杆的相对高度会根据设计(“基因”)而有所不同,但所有的船都会在涨潮时一起上涨。那些为基因的重要性辩护的人在比较船只,而赞同环境的重要性的人是在比较潮汐。

关于在出生时就分开的同卵双胞胎的报道经常被引用来强调基因的极端重要性,显著的巧合总是被报道。撇开确认偏差不讲,我们应该记住,双胞胎通常共享同一个子宫,在同一个社会中成长。但是,假设它们在受孕后被分离,并被植入不同的代孕母亲体内呢?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在韩国长大,另一个在朝鲜长大;或者双胞胎中的一个可能在克罗马农人的时代发展,另一个可能在现代纽约长大。然后呢?双胞胎会有同样的脸,但是他们在其他重要方面会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正是我们所感兴趣的。查尔斯·达尔文说过:“生存下来的物种可能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对变化反应最快的。”我们的基因可以成为变化的原动力,其所赋予的灵活性被称为表型可塑性,自然选择作用于表型而不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