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社会发展环境
1.3.1 全社会数字化进程加速
1.社会治理智能化进程加速
社会治理加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一是智慧化技术的应用助推基层管理专业化,基层的感知将会更全面、更精细,管理技术有机融合,例如当前已经实现健康码全国互认、公共场所各大出入口智能测温等。二是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带动决策响应高效率,数据积累变被动为主动,基础数据成为重要战略物资,社会治理决策响应向数据要效率,例如运营商基于用户大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三是云上建设城市强中枢,城市大脑高速进化,例如城市数据分析由单向采集分析转向由城市中枢双向转发,最终实现服务编排灵活分布。社会治理智能化需求为相关国有企业在信息化、数字化服务领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经济发展数字化进程加速
在宏观层面,数字经济对宏观经济引领带动作用突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但仍显著领先于宏观经济增速。在微观层面,新兴数字化创新创业模式,加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生产生活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例如金融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智慧网点、视频授权、虚拟银行等服务形态逐步普及;制造业产业链智能化,智能仓储、智慧物流、工业机器人等快速兴起。
3.线下服务线上化进程加速
近年来,在线教学、线上办公迅猛发展,娱乐、社交、电商等线上业务更加成熟。据悉,腾讯教育服务了中国30多个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1亿多名学生、数百万老师,腾讯会议在上线8个月后拥有了过亿用户。线上办公方面,据“阿里大数据”披露,2020年,钉钉增加了1亿用户,远程办公快速普及。休闲娱乐方面,喜马拉雅网站2020年一季度营收增长32%,直播带货销售额达到历史高点,2020年一季度游戏消费增长270%,电脑消费增长35%[7]。众多线下活动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加速向线上转移。
1.3.2 数字技术催生新型经济模式
数字技术催生多种新型经济模式,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社交经济等一方面消除信息壁垒、提升经济社会便捷化和智能化程度;另一方面给传统经济模式带来冲击,国有企业转型要勇于接纳新型经济模式,推动传统业务升级。
1.平台经济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赵昌文的研究,“平台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由数据驱动、平台支撑、网络协同的经济活动单元所构成的新经济系统,是基于数字平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称。”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平台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智能化、全域化、个性化、精细化水平。
平台经济对于国有企业转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一,推动实体产业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是国有企业转型的重中之重,充分运用平台化、信息化手段,将虚拟技术同实体产业紧密结合,是推动业务升级、服务升级、管理升级的重要路径。其二,国有企业战略转型升级的难点是如何在企业内部形成战略转型的共识,并推动各部门采取一致行动。国有企业的决策部门与执行部门协调一致,并共同带领员工参与,是企业内全员达成共识的两个基本动力,平台经济为国有企业进行科学决策与高效执行提供了有效工具。其三,国有企业在战略转型中,要充分整合能同自身业务形成耦合关系的市场主体,通过平台进行相关市场主体的资源整合,建立多方长期合作关系,并提前布局必要的战略性资源,将企业内部效率与企业外部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
2.共享经济
早在1978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Spaeth)提出了共享经济的概念。他们认为,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由短缺经济逐步转向过剩经济,人们不能充分使用所拥有的物品,于是在移动通信等科技的支撑下,人们将闲置资源使用权有偿让渡给他人,共享经济开始盛行。
共享经济的发展为国有企业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资源,实现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共享创新产品和服务、共享技术、共享人才、共享产能、共享金融、共享知识技能等,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优化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国有企业作用、体现国有企业担当。
3.社交经济
社交经济是指建立在互联网空间、以社交关系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形态。社交经济由网络中形成的社交关系驱动,依托网络社区自主发展,注重发挥集体智慧和协同作用[8]。网络社交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传统线下社交场所,平台不仅可供人们进行日常交流,还可以应用到故事传播、观点分享、办公协作等社会经济生活的很多方面,其本身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社交网络可以快速形成面向固定群体的信息分享和传播渠道,具有信息自由分享、快速传播的特点,可以跨越在地域、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实现信息传播价值的最大化,因此,社会经济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有企业,尤其是面向公众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国有企业,要积极拥抱新型经济模式,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社交营销工具,提升营销、服务的效率和体验。
1.3.3 社会老龄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老龄化对国有企业用工提出要求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其总人口数的10%及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其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化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初现端倪,老龄化程度正在逐年加深,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我国人口数量为141260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0056万人,占总人口数比重为14.2%,与2020年相比增加0.7个百分点[9]。同时,受生育观念转变、初婚初育年龄推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人口增长持续放缓,202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2020年下降1.11个千分点[10]。2011—2021年全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如图1-4所示。
图1-4 2011—2021年全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中国发展基金会也对我国老龄人口变化趋势做了预测,到2050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约3.5亿人[11]。2000—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如图1-5所示。
图1-5 2000—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
未来劳动力供给将会下降,劳动力工资成本将会增加,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要优化用工队伍,提升数字化人才占比;另一方面要平衡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设置高龄人群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国有企业要在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中做好平衡。
2.“银发”经济带来潜在发展机遇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20年3月,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16.9%,未来5年将新增1亿中老年网民。中国50岁以上网民的人口比例将不断上升,“银发族”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重要参与者[12]。
“银发族”具备消费基础能力,追求健康、快乐、时尚、兴趣,愿意为品质和服务买单。相关国有企业一方面可从“银发族”的品质消费切入,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高龄老人、孤独老人、病残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的需求,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专业化养老服务的数智化升级。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相关国有企业应当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活动,推动“银发”市场走向数字化、专业化,开启数字化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