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绪论
汉初文人的创造
《淮南子》是汉初文化经典的代表,其思想主旨可以追溯到先秦道家。先秦道家提倡“无为”,敬畏事物内在的本然规律,主张以淡漠虚静的心态应对自然万物、处理社会事务。道家的治国理念总体上是以宽松、温和的方式关照社会,体察并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自由发展,在战乱频繁的社会环境中建构安定有序的社会状态。其思想在经历秦朝的短暂停滞之后,在汉初迎来道家政治思想的发展鼎盛期。
《淮南子》的出现离不开汉初黄老政治奠定的文化环境。秦统一六国后,其奉行的严苛法治思想将国家迅速推向灭亡,这警醒后来的统治者施行宽松的治国理念。汉初的统治者积极反思秦朝覆灭的原因,选择践行黄老道家治国理念,最终使社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社会统治实现安定有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黄老思想盛行,这为知识分子群体总结与发展当时的思想文化提供了理想的社会与文化空间。
《淮南子》完成于宽松、包容的文化生态背景下,其内容对先秦诸子思想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与综合性。《淮南子》作为汉初学术群体继承与发展先秦诸子思想的成果,它同时也是诸子经典的范本。其中蕴藏了当时文人对早期文化经典的接受方式,以及在前人思想基础上实现创造、创新的方法。可以说,《淮南子》的出现是传统文化教育在汉初文人群体中的成功实践。
在中国文化史上,《淮南子》与政治和文化的关联密切,它也是文化与思想传承的典范。在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学习《淮南子》中的思想智慧在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淮南子》是在道家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汉初学术经典,被后世列入诸子百家。那么,《淮南子》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首先,《淮南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淮南子》是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选择所流传下来的思想典籍,书中的思想智慧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资源。学习《淮南子》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汉初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状况,了解到先秦文化在汉朝的延续与创新情况。例如,《淮南子》的作者群体背后是先秦宾客文化在汉初的延续与转型;透过刘安的经历可以看到汉初诸侯国的存续状况;《淮南子》中对百家思想的包容态度与批判意识则反映了黄老政治思想在治国实践中的包容性与综合性。
文化与文化史,思想与思想史,这些本来就与历史实践紧密融合在一起,互相之间难以剥离。所以,通过《淮南子》了解汉初的思想文化状况,也是在透过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关联性来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史,最终都是通向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库。
其次,《淮南子》既是学习传统经典的典范,也是基于社会现实重构经典的典范。如果把《淮南子》与汉初的社会文化环境相联系,我们可以发现,在经历秦朝的文化灾难之后,汉初作为文化复苏的重要阶段,出现的文化经典著作并不多。在流传至今的少数汉初经典著作中,《淮南子》是受到历代知识分子群体注解阐发的重要代表。
《淮南子》的作者是汉初围绕在淮南王刘安周围的知识分子群体。通过《淮南子》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些作者们熟知汉朝以前的文化典籍,可以做到对不同派别思想和不同历史典故的综合杂糅。透过其中可以看到一些作者们学习与传承历史经典的方式方法。
《淮南子》的作者教后人如何在繁杂的史书中选取那些有效的文化典籍。先秦时期文化下移,私学繁荣,当时出现的文化典籍显然不在少数。面对繁杂的史书经典,《淮南子》的作者选取了先秦诸子的代表作,例如《论语》《孟子》《诗经》《荀子》《吕氏春秋》《老子》《庄子》《周易》《韩非子》《孙子》等。这些先秦经典分别是当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的思想代表作。作者们在经典选取过程中显现出独到的眼光,其选用的经典都富含前人智慧,值得历史永远铭记与传承。《淮南子》中选用经典的方法启示我们在知识爆炸、文化繁荣的环境下,选读经典须选取那些在各个思想文化领域中内容深刻、富有智慧的部分。
再次,《淮南子》的作者启发后人以适当的方式对选取的思想典故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使其产生现实功用。《淮南子》作为汉初文人在探究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集大成之作,它既是先秦思想的杂糅与综合,也是当时人们学习历史经典,并顺应文化发展潮流展开的经典创新。《淮南子》的成就有赖于先秦经典的理论基础,但作者们并没有把目光停留在先秦时期的文化发展阶段,而是把经典传承与时俱进化,通过观察、总结、反思汉初黄老思想治下的政治、科学、养生等问题,最终把《淮南子》塑造成与前人经典并列的文化典籍。《四库全书总目》将《淮南子》与先秦诸子一齐归于“子部”。《淮南子》以前人经典成就自身经典的案例,启示后人应以严谨自律的态度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并以发展的眼光创造新的、带有时代特色的新型文化样态。
《淮南子》富含古人智慧,是践行选择、重构经典,并在其基础上积极创新的早期代表。现代传统文化教育既关注思想内容方面的教育,也重视文化传承中方式方法的教育。可以说《淮南子》中涉及的思想内容和践行的学问方式方法与现代教育的目标意义互通。这是《淮南子》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关联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