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法律案例研究对法律实务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引和参考价值,对法律理论研究有着独特的借鉴意义;同时,案例研究对于社会大众来说也是最真实、生动和权威的普法方式。
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而是来源于共同的原始、朴素的约定。合同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工具,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维度,与企业经营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合同在商事交易中发挥着重要而基础的作用。与此同时,合同纠纷案件在我国民商事审判实践和律师代理业务中也占据着重要位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法院每年审理的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中,合同纠纷案件就占据了半壁江山,案件数量和案件标的额都远超其他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并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对合同纠纷案件裁判思维和律师代理思路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研究,将会对合同纠纷实务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参考价值。
目前法律案例研究类的书籍并不少见,但大多从裁判者的视角出发,即从法院裁判文书中抽象出同类案件的裁判思维,进而对案件审判工作和律师代理工作进行实务指引。我们还缺少专门从代理律师角度就合同案例进行分析的书籍,而能从裁判者和代理律师双视角出发研究的书籍就更是凤毛麟角了。鉴于此,北京市律师协会合同法专业委员会决定从裁判者和代理律师双视角出发,编写一本合同纠纷案件的案例研究书籍,希冀能够带给律师同仁一点点启发和参考价值,希望律师同行更加了解裁判者思维,在案件代理中更加有的放矢,当然,更希望律师的代理思路更多地被裁判者所了解、所采纳。
本书中汇编的案例反映了律师一线实战经验,选取的案例都是律师们亲自承办和参与的真实而精彩的案件,这些案例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书在对这些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适用于同类或类似案件的裁判思维;同时,本书也通过收集代理律师们完整的代理意见,将每个案件的代理思路一览无余地呈现给读者,以便于律师同仁对同一案件的律师代理思路和法官裁判思维进行横向地分析和比对,全方位地了解在面临同一法律问题时律师代理思路和法官裁判思维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特别是各自的关注点和思维亮点,引导律师同仁在未来的法律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整合代理思路和方向,使代理思路进一步贴合于裁判思维,同时,也引导律师同仁通过灵活而恰当的方式将代理思路亮点呈现给法庭,使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工作和代理工作更加高效、全面而和谐,进而为中国社会的法治进步贡献一点力量。
本书汇集了近八十位律师的精彩代理意见,非常难得。北京市律师协会合同法专业委员会希望通过本书进一步加强律师同仁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汲取其他律师案件代理中的精华和亮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更希望能够对青年律师的业务成长产生一点点激励作用。
“徒法不足以自行。”我国虽是成文法国家,但是近年来裁判案例的指导作用显得越发重要。本书中汇编的案例,涉及经济交往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合同纠纷,编者也希望通过一个个直观而鲜活的案例,让社会大众了解相应领域的法律适用规则,指引社会活动参与主体遵守法律、尊重合同,使社会公众的契约精神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收编案例,均为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前的案例,涉及法律法规可能已被《民法典》吸收或者已被修订,但这丝毫不减损本书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因为从中可以窥探律师的代理思路和法官的裁判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
成书之际,特别感谢阮国盛、马迁、杨文茂、张晓黎、张星五位合同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所做的大量组织、筛选、校对等工作,特别感谢北京市律师协会秘书处对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的宝贵支持。
以上是编写本书的初衷和期待,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