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研究:前沿问题探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柯瓦列夫斯基笔记”的主题、历史地位的新界定

本书对晚年马克思“人类学笔记”所做的学术探讨中,对“柯瓦列夫斯基笔记”(《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古代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一书摘要》)的分析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占据了中心地位。对晚年马克思五个“人类学笔记”,笔者着墨最多的就是“柯瓦列夫斯基笔记”(本书的第五、六、九章专门探讨了“柯瓦列夫斯基笔记”的主题、历史地位,做了大量的分析)。这么做当然不是偶然的,而是笔者深思熟虑的结果。笔者注意到,在“东方社会解读模式”的支持者那里,晚年马克思的“柯瓦列夫斯基笔记”被视为验证这一解读模式之真理性最重要、最有分量的文本依据。如果说该解读模式确实能在部分读者中激起某种共鸣的话,这些支持者就往往会从“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中寻找这一解读模式的所谓“文本依据”。要论证不同于“东方社会解读模式”的新的解读范式,不可回避地要面对“柯瓦列夫斯基笔记”,考察该笔记的真实主题及其与前述解读模式的关系。如前所述,在以往学界的流行见解中,马克思的这一笔记被定性为晚年马克思思考和探索“东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的重要文献;该笔记的主题、主旨被界定为对该问题的探索,该笔记被认为与晚年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给〈祖国记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等书信、手稿有着共同的主题,是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本书通过颇为细致的学术辨析,对上述流行见解提出了根本性质疑。笔者提出,该笔记的主题并非探索所谓东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而是探索人类历史原生形态(原始社会)的本来面目及人类社会派生形态(文明时代、文明社会)的起源问题。就历史地位而言,该笔记不应与《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给〈祖国记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等晚年马克思的书信、手稿归为一类文献,被视为探索东方国家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的文献,而应定位为晚年马克思思考和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重要文献之一,与“摩尔根笔记”“梅恩笔记”“拉伯克笔记”等集中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马克思晚年笔记归为一类文献。本书对“柯瓦列夫斯基笔记”的研究所做的最有意义的学术工作不在于提出不同于流行观点的新见解,在学界中增加“一家之言”(笔者一向认为,没有实质性证据的一家之言在学术上是缺乏意义的),而是对这种一家之言做了大量的极为充分、透彻的论证(详见本书第五、六章)。本书所做的详细论证对学界真正解决该笔记主题、历史地位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本书最后一章,笔者还立足对该笔记的透彻的学术研究,与上述流行见解的支持者进行了直接的学术对话。在进行这种对话时,笔者对本书第五章关于“柯瓦列夫斯基笔记”主题的基本结论做了进一步的辩护。本书所做的详细论证(尤其是笔者列出的相关“证据”)对澄清马克思“柯瓦列夫斯基笔记”的真实主题、科学界定该笔记的历史地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笔者的相关观点和论述值得学界同行关注和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