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徒效应
研究表明,需要教授他人的人,会更努力地理解、回忆和应用所学的内容,以期实现更准确和高效的理解。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理解灌输到他人的头脑中,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工作,将使学习者变得更有创造力、更有同理心、以及更具包容性。因此,辅导其他准备考试的人,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往往远比那些完全不关注他人的成绩更好。那么,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了增强学徒效应的实用性,科学家们开发了虚拟学生程序,模拟教学活动。这些虚拟的学生,被称为“可教的代理(TAs)”。与可教的代理(TAs)进行互动的学生,其身份和地位,与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身份和地位截然不同——他们从传统的学生变成了教师。可教的代理(TAs)作为学生模型,能够像所有活跃的学生那样,提出问题,甚至尝试给出错误的答案。实验表明,使用可教的代理(TAs)进行教学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那些只为自己学习,没有使用可教的代理(TAs)作为反馈的同学。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可教的代理(TAs)对八年级学生在生物课上的影响。一些学生被要求学习生物概念,然后将这些概念教给可教的代理(TAs)。其余的学生,则被要求开发一个在线概念图,以展示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实验的结果显示,与可教的代理(TAs)合作的学生,花了更多时间参与概念的学习,并表现出更强的学习驱动力。简而言之,这些学生为了教授可教的代理(TAs),愿意付出更大的学习努力,他们认为自己需要超越自身学习的责任和义务,并进而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比如学习专业的知识,毕竟,还有一堆虚拟的学生等着他们去教呢!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将学徒效应的效果归结为下面三个因素:
1.保护自尊的缓冲机制:这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让学生能够正视自身的失败,而不会产生常见的负面情绪。这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元认知力量,因为学生在没有失望情绪的刺痛下,更容易反思自身的学习缺陷或不足,这几乎是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和积极拥抱失败的速成课程。
2.渐进式的智力发育观:当学习的过程变成了提供外部指导,帮助他人学习时,学生会花更多时间检查自己的理解,这将帮助学生们看到自身见解的审查和完善,如何影响自己的学习效果。
3.责任感:不管是进行真实的教学活动,还是像前面的案例中,教授一个虚拟的可教的代理(TAs),都将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拥有更多的掌控。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表达的信息,将被另一个学习者吸收时,他们就会更加小心和谨慎,确保自己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理解。
当我们对学习的过程采取自觉和主动控制的态度时,学习总是会更加有效,这也是化身为教师后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去做的事情。
了解了学习背后的底层运作原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具体的操作步骤,其具体的步骤可以分为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