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 幸福远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美好教育”迭代的第三步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自然包括对“美好教育”的需要。“美好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首要内容,也是提高人们实际获得感的必由之路。

2019年3月,朝阳区教委按照市区教育战略部署将朝阳区划分为15个版块实行集团化办学,将北京市望京实验学校纳入陈经纶分校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管理,独立法人建制。至此,学校更名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进入提升阶段。两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深入融合,共同开启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对指向未来的“美好教育”的强烈呼唤,学校进入朝阳区优质教育集团的客观情况,我校地处朝阳区望京地区,区域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尖端人才相对密集,社区和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期望值很高,且这种需求逐年增加。因此,尊重学校的历史和实际,遵循生命成长规律,“智美教育”面临着升级。如此情况下,办“美好教育”既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是我们办学的使命和责任。

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追求和办学定位,在充分尊重学校原有文化的基础上,我逐步优化形成以“立德树人、全面育人”为办学宗旨和“办美好教育、启幸福人生”的教育目标;以“为美好生活准备、为美好人生奠基”为“美好教育”的支点;以唤起教师、学生对“美好”的追求,帮助教师、学生获得“美好”能力为教育追求的“美好教育”文化理念体系。

◎构建“美好教育”管理文化

实施“美好教育”离不开优质的教育资源、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优美的教育环境。因此,构建“美好管理”文化是实施“美好教育”的前提条件。

其一,“美好教育”管理文化的价值理念是:普及、提高、共治、分享、质量、成果(进步)和系统思考

普及:以多种方式在师生中普及科学的管理意识和技能,进而提高所有人的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和工作绩效。

提高:提高各层管理人员的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系统思维、成果定向、精细管理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能力。

共治:管理者、师生员工和家长形成协同合作和互相监督的体系,建设相关制度和机制来实现“美好教育”的目标。共治让师生和个人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产生“美好”的感觉。

共享:问题共享、探索和方案共享、经验和知识共享、成果及其带来的“美好”感觉共享。共享促进合作与信任,共享推动进步和成功。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共享是“美好”感觉的源泉。

质量:抛开形式化的思维和态度,追求实质的高质量的过程和结果。这是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美好”的源泉。

成果(进步):把成果(进步)作为工作目标,是踏实的管理作风和工作作风的体现。准确地确定和实现成果(进步)目标的活动过程是系统思考、精细管理和坚韧努力等管理文化品质的载体,也是当事人快乐的源泉。

系统思考:系统思考要求人们整体地、联系地、动态地看待组织和工作的发展,注意事情的背景和各种因素的联系,把握阶段性的重点问题和目标并切实解决和实现。系统思考是一切工作和学习成功的智力文化基础。

其二,构建“美好教育”管理机构,突出“务实”的管理特点

学校在建构“美好教育”文化实践体系时,始终把“美好管理”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坚持务实、自主、合和的原则。

“美好管理”文化组织机构设置图

其三,健全“美好教育”管理制度,突出“自主”的文化管理

系统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级文化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在既有管理制度基础上,逐步健全、完善制度文化,删减不适合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管理制度,调整相应管理内容,突出“自主”管理特点,形成《教育管理制度》,为学校文化品牌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教师文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为课堂文化建设提供了土壤,为学生文化建设提供了阳光和养料。

其四,完善美好评价体系,突出“和谐”文化管理过程

全体教师坚持每学期自主进行年度工作考核和评教评学工作,并鼓励年级组教师、学科组教师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将合作完成工作的典型作为榜样在教师会表彰。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以自主管理为主,合作发展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学生之间和谐氛围的形成,提高了合作工作的积极性。

◎构建起“美好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育人目标达成的基础。围绕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在充分考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确保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的前提下,积极优化地方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整合开发综合实践课程,构建形成“美好课程”体系。

一是“美好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二是“美好课程”体系结构

三是“美好课程”之精品课程

(1)“趣学乐考”课程;

(2)“望实少年科学院”系列课程;

(3)“行走人生”综合实践系列课程;

(4)国际教育理解课程、足球课程、羽毛球课程等。

“美好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形式丰富、多维度和多领域的课程资源,既有满足国家课程开足开齐要求的基础类课程,也有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的拓展类课程,还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需求的提升发展类课程。

◎探索“美好课堂”文化

实施“美好教育”培育“美好少年”的主渠道在课堂,我所构建的“美好课堂”首先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一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转变教与学方式,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其次,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为特点。一是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优势,实现教学方式转变,实现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的融合。二是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功能,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方式的融合。三是利用信息技术的云计算,实现评价方式的转变,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融合。

最后,美好课堂还要体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和精准育人。因此,“美好课堂”要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广度与深度,要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感。在这种理念和要求下,学校开展了深入的课堂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技术支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见第20页图1)和技术支持下的“趣学乐考”学习模式(见第20页图2)。为了检验这些模式的有效性,学校成功举办国家级、市级、区级课堂教学展示现场会,学校的“美好课堂”实践得到与会领导、教师和教研员们的高度认可。

学校先后已经开发形成“趣学乐考”在线题库92门,得到了家长、学生和教师的高度认可。全面检测“美好课堂”建设的有效性。如初三年级借助技术支持对学生进行大数据分析,教师精准进行大课辅导或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切实提升中考备考效益,在学困生帮扶和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很好的成绩,为学校连续荣获中考工作优秀校提供了保障。

图1 技术支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图2技术支持下的“趣学乐考”学习模式

图2 技术支持下的“趣学乐考”学习模式

◎打造“美好教师”团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领,坚持教师优先发展策略,以仪表美、师德美、人格美“三美”规范言行,逐步培养出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首先是规划引领,分层培养。始终坚持以规划引领,分层培养、逐渐培养“美好教师”团队。学校层面:制定教师专业三年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策略。教学管理层面:每年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分解规划目标,细化工作任务,提出具体工作策略。教师层面:根据教师发展所处的阶段,对从教1至2年适应阶段、从教3至8年成长阶段、35岁以后成熟阶段的教师,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一年、三年、五年个人发展规划。学校再根据教师的发展规划,针对教师不同阶段与发展需求“因人施训”,有针对性地为老师提供个性化培训机会,搭建不同的发展平台。比如,适应阶段的教师以研究教法的学习为主,成长阶段的教师以参与课题研究、参与校内研究课为主,成熟阶段的教师则以承担课题研究,搭建全国、全市、全区的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展示平台为主。这样,在层层规划的引领下,一批科研意识强、工作热情高、教学能力强的“美好教师”团队逐渐形成。

其次是专家引领,更新理念。“美好教育”的推进,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离不开专家指导和引领。为此,学校聘请30余位专家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通过专题报告、学术报告、大会点评、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引领教师们更新观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改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校还坚持每年有计划地提供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参与培训和学习。干部、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考察和培训,为干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终身发展积蓄了力量。

再次是青蓝结对,互惠共生。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关键因素,为促进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随着学校教师结构低龄化的改变,越来越多青年教师加入陈经纶中学分校望京实验学校。他们有朝气、有能力、有愿望、有目标。学校成立“青年教师班”,把青年教师组织起来开展各种专项培训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年教师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才、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学校开展“青蓝结对”活动,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倡导青年教师主动向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拜师学艺。学校成立了“教师发展共同体协会”,制定教师发展共同体管理章程,制定教师发展共同体读书、帮扶、研讨等评价实施办法,为骨干教师提供了提炼与升华的空间,促进了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重要的是骨干示范,带头发展。“美好教师”培养不仅需要专家引领,更需要名师的示范和引领。因此,学校充分发挥校内、市区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给骨干教师提供展示舞台,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带动青年教师发展,进而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最后是科研引领,增效提速。教师是学校课程建设、课堂实施的主力军,在学校“美好课程”体系建设和“美好课堂”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始终树立教师问题意识和科研意识,积极鼓励教师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转化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去解决问题,进而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并不断将这种科研意识逐步传递给学生,逐渐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学校目前申报和参与研究国家、市区级课题研究共13项。

学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强师、科研增效”的教育科研工作思路,成立学校教科研室,引领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反思和教育研究,倡导教师积极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课题研究逐步破解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速度,缩短教师成熟和成长的时间。例如,学校参与了朝阳区教工委副书记王世元主持的《基于诊断式教育督导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教学(教育)实践研究》,在“一个价值观、二个方法论、十二个教学策略、四大能力培养、三个真正落地”理想教育文化理念的指引下,运用“扰启、内省、质疑、实践的教学方法论”在课堂教学中,唤醒学生“独立、追求、养控、审美”的学习方法论要求,课题研究逐渐促进了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教师由知识教育文化逐步向育人教育文化转变,通过开展靶子课研究,通过课题专家引领和课题组研讨等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育人课堂教学文化。

◎发展“美好教育”协同文化

为打造“开放融合、协同育人”的家校、社会育人文化,学校结合以往工作实践,完善健全了一系列制度(家长学校制度、家长志愿者制度、建立家庭教育专家资源库制度),逐年补充调整家长资源库,以保证育人效果。

健全制度,家校协同育人;智慧互联,畅通互通渠道。一是定制了腾讯智慧校园系统,开发家长端APP。家长通过手机可以与学校互联互通,既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与学校保持随时的沟通,还具有选课、餐费充值等功能。

二是发挥校园网、微信公众号、校刊校报的作用。定期向家长、社会推送校园动态、课改成果、师生风采、学生作品等。

三是建立班级邮箱、通讯录、QQ群、微信群等沟通渠道。保证家长随时与班主任沟通、询问学生情况,反映班级问题,方便班务公开,家校沟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四是发挥家长协会、家长委员会、全体家长会、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部分学生家长会等不同会议功能。针对家长需求,开展政策宣传、家庭教育、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升学报考、习惯养成、健康安全、智慧课堂等各种主题讲座。

◎培育“美好教育”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和个体通过学校教育活动及同辈影响等途径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所创造和开展的连续性校内外活动。学生文化是反映学校文化特质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学生群体和个体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

“美好教育”学生文化的价值目标除了其他已经在常规教育活动中落实的要求外,我还重点强调:责任、进取、智慧、自律、自主、坚韧、合作等价值取向。这些价值聚焦于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培养有担当、争上进、能自理、会思考、有毅力、学创造、善协作、视野宽、心向美好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