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始于心·践于行 走近美好教育
生活不能没有目标,否则就会失去方向。确如康德所言:“没有目标的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创建“美好教育”是我的执着追求,“美好教育”指引着我不断前行,不曾懈怠。“美好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长途跋涉,需要我肩负起责任,在探寻过程中不断释放潜能,不断攻克难关。
置身于学校这方育人的净土,有多少有识之士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岗位上默默无闻,以知识之光照亮学生前程,以智慧为丝编织孩子梦想,从而成为社会认可、家长欢迎、学生喜爱的教师、校长。如此教育者,淡泊名利、朴实无华,以满腔育人情怀为手杖,在攀登教育之峰的途中步伐矫健而有力,足迹坚实而饱满。我一直致力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不断思考,不断奋进,不断磨炼自身,让肩膀更加厚实,从而担负起推动教育发展的重任,不负所托。
习总书记提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是民心所向、党心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成为我开展“美好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早在100多年前,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和文学家陶行知先生,作为第一个发展杜威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中国学者,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更强调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和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让我感动和景仰。其生活教育理论为我的“美好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上的借鉴启示。我坚信“美好教育”,就是人文关怀的过程。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生活,“美好教育”的创建过程就是将人类文化中所蕴含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转化成学生内心对美好事物的生动追求。学生生命成长的根本在于心灵,在于心灵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由此而构成孩子成长的方向与动力。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逐步优化形成“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办学宗旨和“办美好教育、启幸福人生”的教育目标。我以“为美好生活准备、为美好人生奠基”作为“美好教育”的支点,实施“美好管理”,建设现代化优美校园;培养“美好教师”,让每名教师都能尽展育人才华;构建“美好课程”体系,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打造“美好课堂”,借助信息技术转变教与学方式,提升课堂育人质量;构建“美好协同”家校合作协同文化,打造和谐、美好的家校育人环境;努力培养“品德优、善学习、体魄强、有特长、视野宽、会合作”的“美好少年”。一旦学校在环境布置、氛围营造、制度设计、活动开展中都能有意识地将“美好”作为主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美好文化”,形成了一种欣赏美好、崇尚美好、创造美好的浓厚氛围,“美好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和行为习惯。
总有一些经历在脑中翻腾,总有一些故事让我不由得回味。经过三年多的梳理,我将在创建“美好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的过程、取得的成绩记录下来,让它们成为一种纪念、一种财富。同时,我也将此次的归纳梳理,作为前进的基础和起点,继续在教育路上收获更多美好的风景。
新时代,新教育,新使命。中国教育正在进入一个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新时代,一个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者。我编写《美好教育 幸福远航》这本书,一是我想对十二年来“美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历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二是我想让“美好教育”越办越好,发挥“美好教育”更大的示范引领作用。我真诚地希望能得到教坛前辈、领导、专家、同事、好友的指教和斧正,我愿与各位教育界的志同道合者,一起去描绘美好的教育蓝图,一起见证“美好教育”之花由含苞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