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名师导读(写给孩子的名著导读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本书导读

《平凡的世界》是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这部鸿篇巨制自1986年问世以来,就引起了轰动效应,并获得持续的社会关注,这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是很特殊的。《平凡的世界》是新时期的现实主义力作,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时代背景

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农村一直是众多有思想、有担当、有情怀的作家重点关注的重要场域,农村题材的作品一直是作家创作的重要内容。鲁迅写城里人回乡,叙写了城里人与农村人之间的隔膜;沈从文用农村的淳朴与纯美,含蓄地批判城市的庸俗与市侩。两人虽然创作风格迥异,但是读者从作品的人物、情节与社会描述中,都能感受到作家对当时人物精神状态、时代现状的批判或隐忧。到了延安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乡土文学慢慢地融入了政治的因素,出现了反映土改、农村农业合作化等内容的大量作品,如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山药蛋派”乡土文学,如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等,它们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先行、立场鲜明。无论是描写、叙事还是抒情,对当时时代与生活的积极态度或赞美都由衷地倾注笔端,洋溢着可贵的乐观主义精神。

《平凡的世界》反映的社会风貌与时代精神,与中国1975—1985年这一发生深刻变革的十年对接:“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起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整个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十年,是变化剧烈、风云激荡的十年,是向前巨变并发展的十年;这变化的十年,必然会使广大黄土地上的农民在生活生产和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

在表现农村变革与人物精神变化的主旋律方面,《平凡的世界》的叙述重心放在两条主线上:其一是围绕着孙少平那份“纯粹出于青春的激情”,“很不甘心在农村度过自己的一生”,“就是外面的世界充满了风险”也要“出去闯荡一番”的理想而展开的;其二是围绕孙少安十多年来承载“烂包”家庭的重负,通过设法创立砖厂、苦心经营,努力摆脱贫困,发家致富,扶危济困,帮助贫苦乡亲来叙述的。

与路遥早前获奖的中篇小说《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在苦难的深度、人性的高度和时代的广度上,均拓出了新境界。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将时代巨变背景下的苦难转化为一种人性的美好,转化为一种催人前行的力量。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和底层人物艰难生存境遇之时,极力刻写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坚强心灵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作品在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身上着墨尤其多,兄弟俩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农村青年,但他们都不屈服于命运,自强不息,依靠自己向上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在逆境与苦难中跟命运和环境抗争,不懈追求自我的发展、自我的价值和精神的完善,充满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人性的光辉。作品通过以农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为代表的农民奋斗故事,浓缩了中国社会普通人艰苦奋斗的可贵精神。

除了表现农村变革的主旋律外,《平凡的世界》还以城市为背景、以官场为重心,展现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过程及矛盾冲突,而这些矛盾冲突又聚焦于小说着重刻画的官场人物田福军身上。田福军是一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开拓型干部,他的不断进取与提拔升迁,就体现了决策层的思想解放与开拓精神;而田福军先前的上级领导冯世宽不仅不计前嫌,反而自觉转变思想,甘做田福军的副手;周文龙做公社书记时,“农业学大寨”的工作热情虽高但方式冒进,喜欢蛮干,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后来他认识到自身不足,迷途知返,升任原西县县长后,思想渐趋开放,勤政为民……这些在不同岗位的官员和他们前后思想的变化,既体现了地方为政者在时代发展与潮流变化之下的思想解放与开明,也说明了改革倡导者的与时俱进。与此相反的,则是部分官员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甚至贪图个人权力,成为时代变革与进步的阻碍者。典型的是张有智和高凤阁。张有智先前与田福军同为原西县革委会副主任时,富有责任心、正义感,工作干劲足,后来任原西县委书记时抱怨升迁到头,导致“精神状态越来越消沉……工作能推就推,权力不该抓的也抓住不放”,思想退化,干劲全无,丧失了责任感与使命感,令人惋惜。高凤阁则因田福军的到来,“没有当成专员”,也“当不成地委书记了”,“窝着一肚子不舒服”,精力不放在工作上,暗中鼓动他人给田福军制造大量“罪证”,向省委写告状信搞内耗,思想龌龊,行为卑鄙。《平凡的世界》以田福军为整个官场矛盾冲突的交织点,通过他失意到升迁的变化,将为政者在时代发展中的不同思想及其矛盾冲突呈现了出来,用艺术化手段记录了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和政策变化向前的时代大场景。

作为小说中的几位知识女性(杜丽丽、田润叶、田晓霞、孙兰香等)之一,杜丽丽因与诗人古风铃产生婚外情,导致与丈夫武惠良最终离婚,让读者从另一个视角观察到时代变革过程中个人生活与思想演变的图像。就此事,杜丽丽与武惠良对话时说:“这既是我们个人的痛苦,也是现代中国的痛苦。”这句话折射了在时代潮流之中,那些在物质生活上已经先行并得到一定满足之后的都市青年,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痛苦。只不过杜丽丽在追求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满足之时,作为一个“先行者”,走的是一条歧途——不能否认,这背后反映的是时代思想与精神解放的另一个侧面。

艺术特色

《平凡的世界》虽是现实主义作品,却蕴含着气势恢宏的史诗美。作品以中国20世纪特定时期的十年为时代背景,以宏大的视野、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故事,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下城乡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认知、观念、情感、思想的变迁。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充满着现代思想与传统观念、城市文明与乡村习俗、城市与乡村生活方式的冲突。《平凡的世界》不仅写了极“左”政治环境给普通农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而且还写了不同思想观念冲突之下艰难的社会改革,以及奔涌向前的时代潮流。路遥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表现当代生活,在保守与改革的冲突中展现时代变革。小说背景宏大,构思宏伟,场景宏阔,主题宏深,具有史诗的美。

小说的史诗美是通过作品的复线式结构来体现的。如前所述,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的人生追寻和奋斗之路是《平凡的世界》的两条主线,小说通过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的亲情与爱情、劳动与收获、失败与成功、痛苦与欢乐,展现了乡村中受过一定教育的青年在现代意识与思想观念的冲击下,对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的追求,对现代文明的强烈向往与热忱拥抱。

《平凡的世界》的复线式结构形态还体现在两条副线的安排上。副线之一是田福军的沉浮升迁。田福军是从基层逐步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与冲突的旋涡中,他从挨批斗、关“牛棚”,到成为原西县革委会副主任、黄原地委书记,再到担任省委副书记兼省城市委书记,始终坚持原则,坚持顺应时代潮流。田福军的官场沉浮与升迁,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国家基层为政者思想风貌的鲜明变化,表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副线之二是双水村民众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民众内部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影响下,双水村的生存环境异常恶劣,民众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双水村焕发了生机,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新的矛盾出现。双水村既有田家、孙家、金家等几个家族之间的利益纠葛,也有干群、父子、邻里之间的各种矛盾,导致人们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上产生冲突。双水村表面上是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村落,然而村里种种正常或不正常的现象,实则是当时农村社会的缩影,真实而深刻地展现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农村生活的画卷。《平凡的世界》将人生命运主题与社会历史主题交融,将时代发展主题与思想观念主题交织,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作品不管是在内容主题上,还是在艺术呈现形式上,都具有恢宏的史诗美。

路遥曾说:“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反映生活的真实;而真实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平凡的世界》中有真实的生活,有丰富的人物群像,有复杂的人物性格,更有打动人心的人物之美。

人情美。人情者,人之平常的心情事理也。小说中孙兰花对丈夫王满银长年的依恋与守望,贺秀莲对丈夫孙少安的爱恋和夫妻双方在困境中的相濡以沫,金俊海一家和孙玉厚一家父辈间与子辈间的真诚相待和无私帮助,都充满着农村普通人之间至纯至真的人情美。

人性美。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性分善恶。《平凡的世界》中处处闪耀着人性中善的光辉:孙少平不计前嫌救落水的侯玉英,令人敬佩;孙少平在黄原揽工时,自身尚处困境却勇救少女小翠,体现了善良、正直、正义的优良品质;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恋,不管是从少安放弃润叶的爱情来看,还是从润叶最后真心归向李向前来看,都洋溢着令人感慨的人性之美。

悲剧美。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平凡的世界》中有许多美丽的人,但其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美丽而富有活力的田晓霞为救落水孩童壮烈地牺牲;秀莲与丈夫同甘共苦,终于等到苦尽甘来时,自己却得了肺癌;李向前因婚姻的困扰内心极度痛苦,出车时遭遇车祸导致下肢截肢。以上情节,在艺术上都饱含悲剧的强烈冲击力,给人以别样的精神冲击与成长力量。

精神美。小说的精神之美,体现在人物形象及其精神风度上。路遥曾说:“我的作品的题材范围,大都是我称之为‘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五光十色的世界。”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小说对他俩的塑造是很成功的,然而整部小说又给人以兄弟俩似乎都是主角又似乎都不是的感觉,同时让人产生主角是一群活跃在“城乡交叉地带”的各色青年的错觉。当然,在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上,孙少平的性格变化、情感发展与思想进阶,都比哥哥孙少安显得更清晰,更具有脉络性。孙少平和路遥小说《人生》中的男主人公高加林,都是作者塑造的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边缘人”的典型。所谓“边缘人”是指来自农村,读过书,具备一定文化知识而不安于农村生活现状,向往城市文明并努力走向城市的青年人。他们不甘、苦闷、追求,他们抗争、奋斗、创造……他们追求与奋斗的路上充满着得失成败,充满着苦辣酸甜。他们生活在城市之中,有时活在城市与乡村的交叉地带,但他们不是真正的城市人。他们的奋斗过程充满了人格的魅力、人性的光辉,甚至充满悲剧的壮美,这种精神与力量最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平凡的世界》与《人生》其实隐晦地思考着一个类似的问题:时代在发展,观念在革新,然而像孙少安、孙少平和高加林一样的普通农民子弟的出路和归宿在哪里?他们怎样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读完《平凡的世界》全书后,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精神与思想进行一定的自我观照,会激发我们对自身、生活和时代进行审视,从而对农村与城市、人生与苦难、奋斗与成长等问题产生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作品价值

《平凡的世界》独特的创作艺术是其具有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

首先,小说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平凡的世界》主要反映1975—1985年城市和乡村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历史性事件。……我的基本想法是,要用历史和艺术的眼光观察在这种社会大背景(或者说条件)下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状态。作品中将要表露的对某些特定历史背景下政治性事件的态度,看似作者的态度,其实基本应该是那个历史条件下人物的态度;作者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真正体现巴尔扎克所说的‘书记官’的职能。”他又说:“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代。”为此,在艺术创作方法上,路遥最终“决定要用现实主义手法结构这部规模庞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在对黄土地城乡生活的客观叙述中,在对具体生活场景的描写中,在对人物命运的延展与对动人情节的叙述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爱憎感情和思想倾向。在艺术与审美形态上,《平凡的世界》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呈现模式,体现了悲剧与喜剧交融的现实主义结构形式与审美形态。小说既呈现出田晓霞牺牲、孙少平毁容等悲剧情节的崇高与壮美,也呈现出批斗疯老头田二、孙玉亭饿肚子干“革命”等喜剧情节的滑稽与讽刺,这些不同类型的艺术手法交织使用,产生了超越悲剧和喜剧的独特效果。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完全是为着“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的决定而努力的,他不想为着“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不想让这种创作变为“一种无价值的表现”。现实主义手法与风格的采用,让小说真实地记录了那个社会大转型时期的各个方面,承担了“历史书记官”的功能;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价值,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传承,能有力地鼓舞读者向上与向善。

其次,小说复线交织,多场景并行。路遥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这部作品的结构先是从人物开始的,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到一个群体。然后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的纵横交叉,以最终织成一张人物的大网。”为织成这张大网,小说采用了复线交织结构和多场景并行的宏大架构。路遥说,《平凡的世界》中“人物运动的河流将主要有三条,即分别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中心的两条‘近景’上的主流和以田福军为中心的一条‘远景’上的主流”。从阅读感受上来说,小说呈现出来的是:孙少安是近景,孙少平是中景,田福军是远景。从小说重心来说,《平凡的世界》的复线交织和多场景则是以孙少安、孙少平的人生奋斗之路为重点的双主线和双场景:一是孙少安从贫困农民走向成为农民企业家、办砖窑厂、帮助乡邻、建村小学、做村主任的奋斗与精神进阶之路,构造的是以孙少安为中心的乡村世界,展现的是农村场景;二是孙少平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奋斗之路、生活之路、爱情之路及精神成长之路,构造的是以孙少平为中心的外部世界,绘写的是城市场景。“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的读书过程”,路遥研读了众多国内外作品,其中重点研读了《红楼梦》。从《平凡的世界》复线交织与多场景并行的创作结构来看,路遥有效吸收了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艺术创作营养。《红楼梦》是以宝黛爱情、贾府兴衰为复线,绘写荣、宁两府,绘写大观园内青年男女构成的纯洁世界与大观园外三教九流组成的污浊世界等多场景的。《平凡的世界》主要是通过写孙、田两家的众多人物来交错展开故事情节的,如少安与润叶、少平与晓霞,并以此带动其他人物群体,这与《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中心来带动其他人物及其爱情故事的写法类似。对经典鸿篇巨制的研究与借鉴,增添了《平凡的世界》的艺术底蕴与感染力。

再次,情节处理戏剧化。这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平凡的世界》借鉴了戏剧的创作手法,将主要人物的部分情节戏剧化处理,又让人觉得自然合理,不显得突兀。小说在安排孙少平爱情线索时,就用了矛盾的戏剧化处理方法:孙少平喜欢郝红梅,郝红梅却爱顾养民,顾养民后来爱金秀,金秀最后却爱孙少平,情感冲突的交织点是孙少平。孙少安的情感线也具有戏剧性:田润叶爱他,他不敢爱;李向前爱润叶,润叶却不爱李向前。小说通过对情节与情感矛盾的戏剧化处理,以及多角色多维度设置,让情节更具波澜和张力,人物更具立体感。其二是人物命运蕴含鲜明的悲剧色彩。小说主次要人物均置身于“文化大革命”结束、社会走向改革转型的特殊时代,人物的出身与命运的起点含有悲剧色彩。其中主要人物的事业悲剧、爱情悲剧、命运悲剧,以及人生悲剧,均体现出撼动人心的人格美与崇高美,这点在田晓霞和孙少平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中体现得最为集中。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在不少情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刻画上运用了喜剧手法来表现其背后的悲剧意蕴。小说中批斗疯老头田二和孙玉亭干“革命”的相关内容,本身包含着很浓重的悲剧色彩,然而小说却用喜剧手法来叙写,这种暗含强烈反差的艺术呈现方式强化了情节和人物的悲剧效果。尤其是“革命家”孙玉亭,他贫穷又充满激情,是个被时代扭曲的悲剧人物。小说采用了内庄外谐、庄谐合一的幽默手法来刻画他:常穿着破衣烂衫,穿着双麻绳破鞋,忍受着饥肠饿肚,却总是满怀激情地帮助村支书田福堂“闹革命”,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中去”,并且“只有在这社会的大风大浪中,他才把饿肚子放在一边,精神上享受着一种无限的快活”。小说以近乎反常的诙谐与夸张,在对孙玉亭进行嘲笑、讽刺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代的态度。

另外,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在情节叙述中穿插大量陕北民歌民谣并反复呼应,别有韵味,值得细细品读、揣摩。

精神价值

《平凡的世界》虽然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式,体现着“‘书记官’的职能”,但小说并非缺乏作者的思想态度与价值判断。路遥说:“作家对生活的态度绝对不可能‘中立’,他必须作出哲学判断(即使不准确),并要充满激情地、真诚地向读者表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个性”,“作家不要附庸,要有自己完整的思考,这种思考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融入了作者的创作个性与人生思考的作品。它将叙事、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哲思光芒;它对土地、劳动、爱情、生活进行了赞美,尤其是对劳动的赞美是《平凡的世界》中重要的情感底色。这些融合了作者生活思考、价值判断和人生哲思的内容,在小说三部六卷一百六十三章中有许多直接表达,卷卷皆有,随处可见。

卷一:

是啊,这是命运。正如辛劳一年营务的庄稼,还没等收获,就被冰雹打光了,难道能懊悔自己曾经付出的力气吗?

原谅他吧!想想我们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也许都有过类似他这样的经历。这是人生的一个火山活跃期,熔岩奔突,炽流横溢,在每一个感情的缝隙中,随时都可能咝咝地冒烟和喷火!

卷二: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因两个家庭贫富的差别,就把两个相爱的人(润叶和少安)隔在了两个世界。他们是不得已,才各自找了自己的归宿。人生啊,有多少悲哀与辛酸!

卷三:

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让他自己来遭遇和承受吧!

但是,宽容的读者不要责怪他吧!不论在任何时代,只有年轻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和激荡。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有过自己的少年意气,有过自己青春的梦想和冲动。不妨让他去吧,对于像他这样的青年,这行为未必就是轻举妄动!虽然同是外出“闯荡世界”,但孙少平不是金富,也不是他姐夫王满银!

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

农民啊,他们一生的诗情都在这土地上!每一次充满希望的耕耘和播种,每一次沉甸甸的收割和获取,都给人带来多么大的满足!

时光静悄悄地在流逝。世界上有些人因为忙而感到生活的沉重,也有些人因为闲而活得压抑。人啊,都有自己一本难念的经;可是不同处境的人又很难理解别人的苦处。

卷四:

他才理解了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幸福又有多少苦难!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

寻找幸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摆脱苦难同样也不容易。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

生活啊,这是为什么?贫穷让人痛苦,可有了钱为什么还让人这么痛苦?

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卷五:

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幸福,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无数艰难困苦之中,又何尝不包含人生的幸福?

命运总是不如人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

卷六: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却在不断地失去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生活永远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却时时在发生……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间永存。

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地活。

是的,尊严。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地活着啊!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的劳动和创造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路遥在《路遥自传》中曾对自己早年的艰难生活有过简要的叙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那段生活对他艺术创作的影响。他写道:“我于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农村长大并读完小学,以后到县城读完高小和初中。青少年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和县城度过的。17岁之前没有出过县境。中学毕业后返乡劳动,并教过农村小学,在县城做过各式各样的临时性工作。……我的生活经历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从农村到城市的这样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种种情态与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也明显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活动。”没有经历过苦难,对生活就不会有深刻的领悟。自小家贫、生活困苦的路遥,历经磨难后被他的伯父领养,然而生活也没有多大的改善,他受过许多苦难,他对生活和人生都有独特的体会与深刻的领悟,这些都融汇在了《平凡的世界》中。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平凡的世界》都有深远的意义。它艺术地记录了中国当代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表现了在特定时期各阶层民众的精神风貌;它诠释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了一种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努力生活,追求理想自我的态度、行动和精神,给处于困境和逆境中的人们以心灵影响、行动牵引和精神激励。小说中,孙家父子与众多人物一道,在苦难生活中仍秉持中华传统美德,以仁厚和善良之心对事待人,而鄙弃自私自利,这种对美好本性的坚守,迸发出了可贵的人性光辉。这也启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为人的底线与良善,都要永葆人性中的美好。

作家的生命长度是由其作品的思想和精神价值来决定的。路遥立志在四十岁前要完成的“规模最大的书”,他完成了,然而他用生命创作的《平凡的世界》,其价值与生命绝不能用短短的四十年来衡量,必将随岁月而经久不衰。

《平凡的世界》,将继续指引人们从平凡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