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南
失败并非成功之母,对失败的反思才是。
——约翰·杜威(John Dewey),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
撰写这本书时,我希望它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疑问,而非提供更多答案和结论。人们当然会更喜欢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现在越来越多的书或网文会以“轻松三步帮你搞定×××”或“成功获得×××的秘诀”为标题。但多年的心理咨询和教学工作告诉我,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并不存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几乎都不是轻松三步就可以搞定的。然而,因为我是这本书的作者,所以大家有时会认为我有所有的答案。“你怎么知道要对你的来访者说那些话?”他们好奇地问。
大多数时候,我知道要对他们说什么,是因为我会倾听他们说了什么。我会问他们各种问题,然后仔细倾听他们的回答。在很多情况下,连他们自己都未曾仔细倾听过自己的回答。他们其实比自己以为的知道得更多。我所知道的关于20多岁年轻人的一切几乎全都是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另外,我从我的读者身上也学到了不少。至今,已经有好些读者写信告诉我,他们希望这本书能有相配套的应用手册或阅读指南,供他们的读书俱乐部使用。他们希望不只是读这本书,而是把这本书用起来。
因此,作为响应,我将本书出版以来所收集到的问题结集成下面的阅读指南,供大家进一步思考。它们有的来自我在教这门课时在考试中考学生的问题,有的来自读者在读书俱乐部中问的问题,有的则来自我的来访者在读完这本书后询问的问题。我给每一章都精选了两个我最喜欢的问题,不过你可以根据你的需求或你的学生、俱乐部、群组的需求灵活处理。
答案不分对错。重要的是,诚实面对自己并仔细倾听自己。
前言 什么是不可辜负的十年
► 研究表明,我们一生中80%的最具决定性的时刻,都发生在35岁之前。你希望自己在那之前经历哪些决定性的时刻?
► 有一些29岁或32岁的读者担心这本书不适合他们。现在才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会不会太晚?对此,你怎么看?这是一个借口吗?
引言 真正的人生
► 平均而言,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要更晚“安定下来”。这样的变化将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和风险?你可以如何利用这样的变化——多出来的时间,帮助自己收获更好的未来?有哪些风险是你想避免的?
► 思考流行文化对于20多岁这一时期的看法和态度是如何塑造你成长的环境的。你的父母以及(或是)你周围的人对于你20多岁时的期望是什么?这些期望与你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否一致?
工作
身份资本
► 请列举10项你现有的身份资本。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突出的地方,或是请你的朋友帮忙指出。(请记住:身份资本不一定都会写在简历上。那些让你与众不同或吸引人的品质、特点和爱好同样也是你的身份资本。)你接下来想积累的三项身份资本是什么?
► 20多岁时,你做过的每一份工作都必须帮你积累身份资本吗?什么时候,类似于“星巴克服务生”的工作是可以接受的?或者这样的工作本身是可以接受的吗?
弱连接
► 请列举人际关系中的5个弱连接(那些你几乎不认识的人),并思考他们可以如何帮助你实现目标。当你需要时,你会如何联系他们?现在有什么正阻碍你去联系他们?
► 请举出3个弱连接在过去曾帮你获得新信息或重要机会的例子。你觉得他们当时为什么会帮你?
未知的已知
► 许多20多岁的年轻人表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像伊恩所说,他们就像在一片大海里,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游。当你有类似的感觉时,你会对自己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如果你的朋友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 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你在学校内外都很擅长的事情是什么?你的梦想和你所擅长的事情是否重合?为什么重合?或为什么没有重合?
Instagram上的完美人生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们如此说。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或在你使用社交媒体时,你在多大程度上是在进行“向上社会比较”?你认为这些比较是否影响了你对于20多岁应该如何或你的人生应该如何的想法?你认为它们能否激励你做得更好或追求更多?
► 你认为社交媒体对你的情绪、自尊及心理健康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追求荣耀
► 如果你毕业之后的人生(或未来5年的人生)就像桌子上的三种果酱,你觉得会是哪三种?为什么?对比之后,你会先选哪一种?
► 作者在书中解释了“目标”和“应该”的区别:目标来源于内在的向往,而“应该”来源于外在的评判。对你而言,这两者的区别你一直都清楚吗?
定制化的人生
► 如果你的人生或职业生涯就像一辆定制款自行车,或某个你可以持续组建的东西,你觉得你会从哪些零件开始组装?哪些零件会是你接下来想获得的?
► 如果你觉得现在还没有一个你可以在面试中讲述的个人故事,那么你将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故事?你可以从下面这些点开始:想一想你现有的身份资本,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或是想一想你成长过程中最独特的地方,以及它如何影响着你现在是谁或未来想成为谁;又或是想一想是什么让你区别于你和你最好的朋友。最后,不妨让你的朋友来分享他们眼中的你,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关于你的故事。
爱情
台面上的话题
► 有人说,和谁结婚会是你最重要的决定。对此你有什么想法?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 你对待爱情会和对待工作或学习一样认真吗?为什么?关于这点,你是否想做出改变?如果想,如何改变?
选择你的家庭
► 你希望自己有一天拥有什么样的家庭?和你的原生家庭类似,还是不同?
►“选择你的家庭”这个概念是否会让你对伴侣的家庭以及对方所扮演的角色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期待?
为爱失去自尊
► 你会有时为爱失去自尊或曾经为爱失去自尊吗?这对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你认为这为什么会发生?你想如何改变,或做出过怎样的改变?常言道,“熟能生巧”。小心你不断重复的行为模式。
► 你的“自感配偶价值”是多少?或者说你认为自己有多受人喜爱或多吸引人?为什么?你认为“自感配偶价值”这个概念合理吗?还是说这个概念源自流行文化的影响,而使得我们将自己与文化中定义的“理想自我”做比较?
同居效应
► 谈到同居时,作者在书中提醒到,情侣们要避免进入同居问题研究者斯科特·斯坦利所说的“任其发展,而非共同决定”。为此,你可以在同居之前以及之后问你的伴侣哪些问题?
► 锁定效应既会发生在爱情里,也会发生在工作中。你如何判断自己正在爱情里或在工作中受到锁定效应的影响?你可以如何摆脱它?
彼此合拍
► 你是否经历过彼此相爱或心动,但与对方并不合拍的情况?你如何判断自己属于这种情况?最后的结果如何?
► 作者在书中提到,旅行可以检验彼此是否真的合拍。请列举除了约会和做爱以外其他5种你可以尝试的活动或经历。
二十九问
►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29个不同的话题或问题,并建议读者向他们的伴侣及自己就双方的关系进行提问。其中,你认为你和你的伴侣最多在多少问题上可以存在分歧?
► 进行这些对话的“正确时机”是什么时候?是否太早或太晚?如果是你自己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会太早?
大脑与身体
为未来着想
► 你如何看待“20多岁时的大脑还在发育”这个事实?你感觉这更像一种解释还是一个借口,抑或是一次机会?
► 现在有什么事情是你未来5年不想做的?既然如此,你为什么现在还在做?
一项社会实验
► 追踪并记录自己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为期一周。平均而言,你每天会在电子设备上花多少时间?如果不使用电子设备,你还可以做其他什么活动?这些活动相较于使用电子设备,是否会让你更开心或更健康?
► 使用电子设备和社交媒体,对你和伴侣、家人及朋友之间的关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冷静下来
► 回想过去面临不确定性时的经历,那时你以为会发生什么?最后实际上发生了什么?那时你做了什么?对最后的结果是有益还是无益?这对你20多岁的人生有什么启发?
► 当你感觉焦虑或沮丧时,你如何让自己冷静下来?你认为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恰当?
由外而内
► 作者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爱情,若想战胜心中的不安全感,收获真正的自信,唯一的方式就是去经历、去体验。”现在,你在工作或爱情中已经积累了哪些经历或经验,作为自信的来源?
► 若想在某个领域做到精通,大约需要10000小时的积累。这意味着在你30岁之前及之后,你还有许多东西可以去学习,去积累。如果你现在有10000小时可以发展一项爱好或在某个领域做到精通,你会做什么?
融入社会
► 你最想在30岁之前改变自己的一点是什么?你打算如何改变?有什么或许会阻碍你?
► 根据社会投资理论,我们的成长和成熟源于在社会中的各种经历和人生体验,而非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形成。对此,你怎么看?现在有哪些经历和人生体验(如果有的话)正在帮助你成长?
你的身体
► 作者就生育能力这个话题和我们分享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并且还谈到自己也曾感觉谈论生孩子很“过时”,甚至“被冒犯”。你之前对于生孩子的想法是怎样的?在知道这些信息和数据后,你的想法又是怎样的?
► 你想生孩子吗?如果想,想生多少个?如何实现(自然怀孕或是领养)以及什么时候实现?这些回答对于你20多岁时的爱情意味着什么?
以终为始
► 伦纳德·伯恩斯坦曾说:“若想实现伟业,你将需要一份计划,以及不那么充裕的时间。”事实上,你在做计划时往往会发现,时间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充裕。现在,请你为自己未来10年做一份粗略的计划,格式不限,内容包括你在以下方面想取得的成就:工作、爱情、金钱、旅行、朋友、家人、健康、爱好等,可自行增减。
► 现在,反思刚才的过程。你在把自己10年后的期望和梦想写下来时,发现了什么?你感觉如何?是害怕、兴奋,还是感觉很有条理,或是都有,或是有其他感觉?这份计划对于你20多岁的人生意味着什么?
后记 我的未来会好吗
► 请你写一封信给35岁的自己。你对那时的自己有着怎样的希冀和梦想?你会对那时的自己说些什么?
► 现在,假设你是35岁的自己,请你再写一封信送给此刻的自己。你会对此刻的自己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