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1.身份资本
成熟,非朝夕之功,乃以烈火与世事,千锤百炼而成。
——凯·希莫威茨(Kay Hymowitz),社会评论家
我们不是突然之间就来到这个世界的,而是一点一滴诞生于这个世界的。
——玛丽·安廷(Mary Antin),作家
海伦之所以寻求心理咨询,是因为据她所言,她正在“经历一次身份认同危机”。她以前做保姆,后来去做瑜伽静修,现在重回原点,继续做保姆,并等待她所谓的“灵光乍现”。海伦的穿着看起来似乎总像是准备去上瑜伽课一样,无论她是否真的要去。海伦这种休闲的生活方式,曾经一度让她那些已经迈入“真实世界”或选择进一步深造的朋友羡慕不已。而海伦自己,则如同一朵悠闲的云,在20多岁的天空里飘来飘去。
不过,没多久,海伦的这种自我探索,反倒成了一种内心折磨。到了27岁,她感觉那些过去曾羡慕自己还可以去冒险的朋友,现在反倒有点可怜她。当他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不断前进时,海伦却依然推着别人的婴儿车,在马路上四处晃悠。
海伦的父母曾对于她的大学生活有着十分明确的期待:加入Tri-Delt女子社团,以及修读医学预科课程。海伦对于医学毫无兴趣,而且她也不是社团类型的女生。事实上,海伦擅长摄影。她真正感兴趣的是艺术。自入学后,她一直很讨厌那些医学课程,而且在这些课上表现差劲。她羡慕自己的朋友可以参加那些有趣的阅读活动;而她会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参加和艺术有关的课外活动,把自己的空余时间排得满满当当。海伦的大学生活,一边是令人痛苦的生物学必修课,一边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课外活动。就这样过了两年,海伦决定转去艺术专业。但海伦的父母表示担忧:“未来你要怎么靠艺术养活自己?”
毕业后,海伦曾尝试以自由摄影师的身份,在社会上立足。但由于工作不稳定,海伦甚至连电话费都支付不起。生活的压力,令艺术生涯黯然失色。海伦想继续留在摄影领域,但是未来如同一团迷雾,让她看不清前路。没有医学预科的证书,甚至连一份漂亮的大学成绩单也没有,无奈之下,海伦开始做保姆。赚的虽然算不得正经收入,但也聊胜于无。日子一天天打马而过。海伦的父母叹息道:“我们早告诉过你。”
现在,无论是通过瑜伽静修,还是和朋友聊天,海伦都希望自己有一天“灵光乍现”,一下子就知道自己到底是谁,然后就可以开始自己真正的人生了。我对此持怀疑态度,而且告诉她,过度的自我探索,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而言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但这就是我现在所应该做的事。”海伦说。
“什么事?”我问。
“经历现在的身份认同危机。”她说。
“谁说的?”我问。
“我不知道。大家都这么说。书上也这么说。”
“我想,你对于身份认同危机这个词,以及如何摆脱它,存在一些误会。”我说,“你听说过爱利克·埃里克森这个人吗?”[1]
* * *
生于德国的爱利克·萨洛蒙森(Erik Salomonsen),从小就不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他有一头金发,但他母亲却是黑发。在他三岁生日时,他母亲嫁给了当地的一位儿科医生。他随继父的姓,更名为爱利克·洪布格尔(Erik Homburger)。他的父母以犹太人的传统抚养他长大。在教堂里,爱利克会因为肤色白皙而被笑话。在学校里,他则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而遭到嘲笑。“我是谁”,这个问题让爱利克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高中毕业后,爱利克想成为一名艺术家,于是他一边环游欧洲,一边修读艺术课程,有时还会在桥下过夜。25岁时,他回到德国,成为一名艺术教师。在此期间,他学习了蒙台梭利教育法,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那时,一些赫赫有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的孩子,便是他的学生。因着这样的契机,爱利克接受了安娜·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之女)的精神分析,并在后来进一步学习精神分析法,且获得相应学位。
30多岁时,爱利克举家迁至美国,并在美国成为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及发展心理学家。他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并撰写了好几本书,后来还荣获普利策奖。在此期间,爱利克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其字面意思是“爱利克是他自己的儿子”,暗指他没有父亲,而他是他自己的创造者。在埃里克森提出的众多概念之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身份认同危机”。彼时是1950年。
虽然埃里克森生活于20世纪,但是他的成长环境却像极了21世纪。他的家庭为混合家庭。文化归属和身份认同的问题,于他而言只是家常便饭。他10多岁和20多岁时,便一直在寻找自我。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各种社会身份像电视快餐一样现成而易得,而埃里克森的经历却让他去设想每个人都有身份认同危机,或者至少应该都有。他认为,那个真正的自己不应在匆忙之间被妄加定义。所以,他提倡青年人要通过一段时间去探索自我,而不用担心风险或责任。对于一些人而言,这段时间是大学时光。对于其他人而言,譬如埃里克森,这段时间是一个人的长途旅行时光。不管怎样,重要的是找到自我,并活出自我。在埃里克森看来,每个人都应该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和海伦聊到埃里克森是如何从身份认同危机一步步走向普利策奖的。是的,他曾四处旅行,还在桥下过夜。但那只是故事的一半。他还做了什么?25岁时,他在学校教艺术,还学了蒙台梭利教育法。26岁时,他开始接受精神分析培训,并遇见一些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到了30岁,他已经取得精神分析的学位,并以教师、作家、理论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的身份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没错,埃里克森年轻时曾经历身份认同危机。但与此同时,他一路上还积累着社会学家们所说的:“身份资本”[2]。
* * *
身份资本是我们个人资本的积累。它体现着我们是谁,以及我们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它包括我们对自己的投资,以及因我们擅长或长时间从事而逐渐演变为自己身份一部分的事情。若想真正寻得“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仅仅像海伦一样等待自己“灵光乍现”是不行的。身份资本才能让我们一点一点地,建立真实的自己。
一些身份资本,譬如学位证书、工作经历、考试成绩或社团活动,可以写在简历里;但另一些身份资本,则更为私人化,包括我们是如何向外界展现自己的,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的爱好或其他人生经历。这些加总在一起,才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身份资本。它就像是成人世界里的虚拟货币。我们可以用它来购买自己想要的机会、工作和其他东西。
20多岁的年轻人,譬如海伦,或许会认为自己现在正在经历身份认同危机是理所当然的,而积累身份资本是以后的事。但事实上,经历身份认同危机和积累身份资本,可以而且应该同时进行,就像埃里克森做的那样。研究人员在研究人们如何解决身份认同危机[3]时发现,那些只是积累身份资本,而没有经历身份认同危机的人(只工作而没有自我探索的人),他们的人生会显得过于死板和传统。相反,若只是经历身份认同危机,而疏于积累身份资本,也有问题。随着身份认同危机的概念在美国逐渐流行,埃里克森曾亲自提醒大家,不要花太多时间在“无谓的迷茫”(disengaged confusion)[4]上。他对于太多年轻人处于“脱离社会的危险”表示担忧。
事实上,那些既能花时间探索自我,又敢于做出承诺的20多岁的年轻人,将会变得更加强大。他们不仅会变得更有自尊,也更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而且,他们的自我感将变得更加清晰,人生也更幸福;他们拥有更强的压力管理能力及理性分析能力,并且能不畏世俗活出真正的自我。这些都是海伦想要的。
我鼓励海伦去积累一些身份资本,比如先找一份可以写进简历的工作。
“现在正是我享受生活的时候,”她表示抗拒,“享受自由,趁着真正的人生还没开始。”
“可是,你真的享受吗?你来见我,就是因为你并不享受现在的生活。”
“但我是自由的!”
“你真的自由吗?你白天的确有大把的时间,但几乎你认识的所有人都在工作。你生活拮据。就算你有大把的时间,又做得了什么?”
海伦露出怀疑的表情,就好像我正在劝她离开瑜伽垫,而且马上就要把公文包塞在她手里一样。她说,“你估计是那种直接从大学本科念到研究生的人。”
“我不是。事实上,可能正是因为我大学毕业之后所做的那些事,才让我申请到了更好的研究院。”
海伦眉头微皱。
我思索了一下,问道:“你想听一听我20多岁时的经历吗?”
“我想。”她挑战道。
* * *
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户外拓展训练机构做后勤服务。我住在蓝岭山脉的大本营。而我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开着一辆15座的面包车,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行驶在崎岖偏远的山间,给背包旅行中满身脏污又疲惫不堪的学生团体补给食物和燃料。他们通常好几周才能见到外面的人。他们每次见到我都很开心,一方面是因为我带来了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的出现提醒了他们,户外的生活仍在继续。
后来,一个拓展教练的职位出现空缺,我很快补上。自那之后,连续三年,我每年会有220天待在户外。我踏遍了北卡罗来纳州、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和科罗拉多州的大小山脉。有时,是和退伍军人们一起;有时,则是和华尔街的CEO们在一起。我还曾经和一群女中学生在波士顿港约9米长的帆船上度过了漫长而炎热的暑假。
我自己最喜欢的户外拓展活动是为期28天的独木舟探险,参加者可以在整个萨旺尼河上穿行。这个活动我已经带了十多次。我们会从萨旺尼河的发源地——佐治亚州奥克弗诺基沼泽出发,途径佛罗里达州北部,一直划行到墨西哥湾,全程约560公里。而参加活动的学生,是正在服刑的少年犯。他们有的来自市中心,有的则来自偏远地区。他们犯下的罪状,包括暴力威胁与殴打他人、贩卖毒品和重大盗窃等,但不包括谋杀和性犯罪。
这项工作本身很有意义,甚至还很有趣。这些经常出入看守所的孩子们,甚至还教会了我如何玩“黑桃王”游戏。晚上,在他们钻入睡袋躺下后,我会坐在帐篷外,为他们大声朗读《金银岛》之类的探险书籍。很多时候,我会看见这些孩子在河岸边活蹦乱跳,尽情展露孩子的一面,似乎烦恼全无。
不过,烦恼并未全无。有一次,我不得不在探险过程中向一位15岁的女孩(她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转告一则坏消息:她的妈妈因艾滋病不幸去世。而那时,我也才24岁。
我最开始以为这份户外工作,自己做一两年就够了。但在我意识到之前,我已经做了将近四年。休假期间,我曾经回到大学,看望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我还记得她说:“你考虑读研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提醒。我的确考虑过读研,而且也慢慢厌倦了户外的生活。“那你还在等什么?”她问。似乎我在等的,就是这个提醒。于是,我开始申请读研。
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的面试现场挤满了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提着崭新的皮包,穿着并不合身的西装。当然,我也不例外。在户外待了几年后,这样的场合倒让我感觉有点不太习惯。我在皮包里塞满了各种可能面试我的教授们写的学术论文。我打算在面试时大谈特谈他们做过的各种临床实验,并假装对这些实验热情十足(即使我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做)。
不过,没有人想谈这些。
几乎无一例外,面试官在看过我的简历之后都会兴奋地说:“讲一讲你带户外拓展活动的经历!”或是某位老师在和我打招呼时,以这样一句话开头:“所以,你就是那个户外拓展女孩!”后面好几年,甚至到了实习面试,我大部分的时间也都是在回答诸如“如果孩子在野外失踪了要怎么办”或“河里如果有短吻鳄,游泳是否安全”之类的问题。这种情况,一直到我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之后,才慢慢好转。
我和海伦分享了我的一些故事,并告诉海伦,当你从学校迈入社会之后,很多规则都已不再相同。对于某些20多岁的年轻人而言,他们的人生或许建立在常春藤院校的学历,或加入全美大学优等生荣誉协会之上。但更多时候,那些真正决定你未来职业道路的,并不是你在学校学的专业和平均学分绩点(GPA),而是两三个能让别人对你产生兴趣的身份资本。而我担心,海伦还没有这样的身份资本。
没有人会在面试海伦的时候兴奋地说:“讲一讲你做保姆的经历!”这让我不禁为她的未来担忧。
在我敦促她去找一份正经的工作之后,海伦说,她计划先去咖啡馆工作。她还提到了一个在数字动画工作室做临时工的面试机会,但她并不打算去。按她的话讲,咖啡馆的工作看上去“很酷,而且没那么商业”;而动画公司的那份工作可能只是“去银行跑跑腿”和“基本上都在收发室里打杂”,她并不想做。
在听到海伦计划去咖啡馆工作时,我的下巴几乎都快要掉到地上了。我曾从其他来访者那里听到过无数次所谓的“星巴克阶段”,而我所知道的关于年轻人就业不足、关于身份资本的一切都提醒我,海伦将会犯下大错。
* * *
大多数20多岁的年轻人都曾历过就业不足,包括之前从事后勤服务的我。他们做着与自己能力不匹配的工作,显得大材小用,或是做着兼职(其背后原因,通常尚可理解)。有些工作是为了在备考经济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时或是在研究生期间补贴生活,有些工作则是为了让自己有事可做,以顺利度过经济衰退或是疫情时期。还有些工作则可以给自己积累身份资本,就像我做户外拓展的领队一样,而这比什么都强。我那时赚得不多,一年大约20000美元,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但这份工作很好地体现了我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统筹能力及求生技巧,而这些,在后来都有了回报。
但有些工作,没有回报。有时,这些工作仅仅是一种逃避,逃避真正的工作。比如在滑雪场运行缆车,或者像我认识的某位高管所说的“永恒的乐队事业”。或许,这些工作的确有趣,但这也向你未来的雇主展现了你在某一时期的迷茫。毕业后,一大堆零售商店和咖啡馆的工作经历出现在简历上,会让你显得比别人落后一截。除非你真想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并以此为业,否则这些将为你的简历甚至你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
我们在工作中越晚站稳脚跟(无论是在什么领域),我们越有可能变得像一位记者所描述的那样,被长时间的漂泊不定所“异化和伤害”[5]。研究告诉我们,仅仅9个月的就业不足,就可以让20多岁的年轻人比那些充分就业的同龄人更加缺乏动机[6],更加抑郁,甚至和那些失业的同龄人相比,也是如此。但是,在你认定“失业”比“就业不足”更好之前,请考虑这一点:与20多岁时失业相关联的,是中年时期的酗酒问题和精神抑郁[7],即使有了固定工作,情况也没有改变。
这样的例子,我见过不少。那些本身聪明机敏的年轻人,为了避免踏入“真实世界”而不去从事“真正的工作”,因此在就业不足的状态里年复一年地混着日子。慢慢地,他们被这样的状态磨去了本有的激情和动力,而不再去寻找那些或许能让他们真正快乐的工作。后来,这样的工作甚至也变得越来越难找。有一点,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所一致认同:20多岁时的工作经历将为我们职业生涯的成功带来超乎预料的影响[8]。“在你20多岁时,你一生能赚多少钱就已经基本确定了”[9]2015年《华盛顿邮报》一篇头条文章如此总结。这篇文章披露了一项针对500万名工作者的长达40年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最高薪资当然不是在他们20多岁时赚得的;但他们20多岁时的工作经历,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未来的赚钱能力。为何如此?因为最开始那十年的工作经历,通常会为我们塑造出陡峭的学习曲线,而这样的学习曲线会随着我们逐渐成熟,而在后来形成陡峭的赚钱曲线。
这意味着,或许20多岁正是你为工作而背井离乡的时候,20多岁正是你为申请读研究生而焦头烂额的时候,20多岁正是你为梦想而加入那家创业公司的时候。即使你第一份工作的收入不高,但你的雇主或导师也许会为你投资,让你去积累更多的身份资本,而这些将在未来为你带来更大回报。你要知道,在你30岁之后,家庭和房屋贷款将会成为你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到了那时,再想追求更高的学位或进行大的人生变动,困难指数将攀升。你的收入增长也会开始减慢。20多岁的年轻人,或许觉得前面还有好几十年的时间在等着自己,钱可以慢慢赚,不着急。但事实是,平均而言,收入的高峰期及稳定期是在40多岁[10]。所谓好几十年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那些觉得自己有大把时光可以浪费,而选择不就业或就业不足的年轻人,将会错过重要的学习积累期。就算后面步入正轨,顺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也很可能永远无法弥补自己和其他人的差距。他们在步入三四十岁后,或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自己20多岁时随意选择的工作最终让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这一切早已无法重新来过。与此同时,人到中年,酗酒问题和精神抑郁则开始上演。
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基本上所有人在30岁之前都曾经历过就业不足。那么,20多岁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幸运的是,不是所有的就业不足都那么糟糕。对此,我一直以来的建议都是选择身份资本含量最高的工作。
* * *
在海伦把话说完之后,我告诉她,咖啡馆的工作或许有各种好处,比如同事们很容易相处,或者会有饮料优惠。它的报酬甚至可能比在动画工作室做临时工还要高。但是,它没有任何的身份资本。从海伦需要的身份资本来看,动画工作室的工作,很明显更胜一筹。我鼓励海伦去参加面试,不要把做临时工当作打杂,而是当作对梦想的投资。她可以借此学习数字艺术,并积累人脉。她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来增加自己的身份资本。
“也许,我应该再等等,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海伦还在迟疑。
“但是更好的,可不是等来的,”我强调,“而是你从现在这一份身份资本上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在接下来的几次心理咨询中,我俩一起准备面试。她的医学预科成绩不尽如人意,再加上她父母对于她转学艺术的决定嗤之以鼻,这一切让海伦心里感觉不太自信。但是,我之前没有提到,海伦是我见过的气质最好的来访者之一,她不仅擅长社交,而且有着非常棒的沟通能力和理解力,工作也很用心。虽然她在大学里的表现不算完美,但是她拥有的这些身份资本并没有被写在简历里。只要海伦能去面试现场,那么按她的个性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面试官并没有在大学成绩或自由摄影师的经历上为难海伦;相反,他们很聊得来。面试官还发现,海伦和他的妻子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同样也是艺术专业。两周过后,海伦开始在这家动画公司上班。又过了6个月,她从临时工转正,有了自己的办公桌。再后来,一位电影导演在海伦的办公室里待了几周,发现海伦很适合做摄影助理。就这样,她被带去了洛杉矶。如今,海伦正在洛杉矶拍电影。下面这段话,是海伦的分享,既涉及她20多岁时的经历,也涉及一路帮助她走到现在的身份资本:
我简直不敢相信,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人问过我的成绩。大家说得没错,没有人在意你的GPA是多少,或者是否读“错”专业,除非你打算申请读研。这句话,我感觉最好不要和在校生说。
我后来想了想我爸妈说的那句话:“未来你要怎么靠艺术养活自己?”现在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根本就不成立。在我认识的朋友里,没有哪个人在毕业的时候,就非常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他们现在做的事情,通常是他们在读大学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的事情。我有一个朋友是海洋生物学家,现在在水族馆工作;还有一个朋友正在读流行病学研究生,而我自己在做电影摄影。我们毕业的时候,根本都不知道还有这些工作存在。
所以,我特别希望自己在刚毕业那几年能多做一些事情。比如推自己一把,去尝试更多类型的职业,让自己做一些“工作”上的实验。而这些,对于现在即将步入30岁的我,已经不太可能。为了解决心中的疑惑,我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然而我发现所有这些思考,真的都只是白花力气。我在这里学到的一个教训是:你没办法通过苦思冥想来了解自己想做什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做一些事情。
每次我收到海伦的消息时,都会不禁感叹,如果她当时选择去咖啡馆工作的话,后来将会怎样。很可能,原本轻松有趣的工作,反而很快就变成无聊重复的苦差,而这样就业不足的状态,也许会比预想中更难摆脱——相比于,比如说,那些选择去动画公司工作的年轻人。
当然,海伦不会一直在咖啡馆工作。但是,她也不会因此被导演看中。因为导演只会把她看作咖啡馆的员工,而不会把她和电影行业扯上任何关系。不难想象,五年十年之后,咖啡馆的海伦和动画公司的海伦,她们之间的差别将会有多大。这样的对比,莫不让人感叹。幸好,海伦选择了让人生继续向前。她凭借自己现有的这些身份资本,成功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下一个身份资本。而且她和面试官的妻子毕业于同一所学校这件事也没什么不好的。关于这一点,你马上就会知道,它基本上是许多事情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