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抓住命门 打击到底
左、右神策军各有两都兵马,已跟随张承业进入汉中。李晔将剩余兵马,悉数调入由张承业节制。
左、右神策军班底也是原神策军人马,大多数兵员便是从蜀地、汉中所募,兵士多数年未归乡,此次正好也算荣归故里。
至于是否担心士卒逃亡,那是不存在的,工资高,自然能留住人,李晔倒希望从蜀地迁一部分人口倒长安,这些兵丁家眷倒是好选择。
京畿重地,人口不丰可不是什么好事。
至于孙揆,李晔收集好各县的田亩图册,这才召见,毕竟田赋之事也要手上有东西,有数据才好说话。
孙揆亦不知皇帝为何召见,待听到皇帝的问话,便知道事不寻常。
李晔道:“太宗年间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贯,粟两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余万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太宗年间,主要征收实物税,钱财辅助)德宗年间,岁敛钱二千五百余万贯,米四百万斛,朕即位后,长安岁入不足百万贯,米亦不足百万斛,爱卿以为如何?”
孙揆举勿答道:“战乱不止,人口凋敝,各镇不纳税赋,以致如此。”
这个回答李晔可不满意,将收不上税归集于客观的战乱、藩镇,可不是他想要的。
“朕闻夏秋两税,每收一次,户民多有减少,百姓谓之“绝户税”,爱卿以为如何?”
孙揆言道:“朝廷明令除两税之外,无需征税,各府县多有旁目,且大户田地仟佰,佃民除了纳朝廷赋税,更有田租十倍,是以收税之日,百姓残破,举家逃亡者实有之。”
李晔点点头,总算还有人有明白的。
“土地兼并日重,种地者无田,不种地者地连百里,孙公有何策应之?”
孙揆沉默,要让大户把地吐出来,谈何容易。
李晔自然已有对策,而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时机。
大唐阉宦势力已经被一扫而空,世家大族也因黄巢贼寇,实力十不存一,这个时候,朝廷掌握军队,皇帝诛阉宦、平凤翔、收玢宁、华州,威权日重,正是对长安残存的世家动手之时。
李晔道:“朕欲改革两税,商税以货币记取,原三十税一,依情形抬高至十税一、二,地税仍以十税一计,可以货币亦可实物。
男丁百亩以内,以十税一纳田税,超过一百亩的,以十税三纳田税,若有挂田未耕种,田地荒芜者,以十倍之税罚之。”
孙揆一听,眼珠瞪圆,“这……”
超过一百亩的,十税三,田地荒芜的,十倍之税惩罚。
陛下这是对这些世家权贵动手了。
作为京兆府尹,孙揆自然清楚,前些日子,权贵们圈地有多么疯狂,无主之地到县衙登记一下,便成了这些官员的私地。
这些权贵哪有自己种地的,均是找的佃户去种,现在人口凋敝,哪有那么多人去种地,权贵们只是想把地收到自己囊中,那考虑得了那么多,多数土地便是荒芜在那里,这下怕是要狠狠出一口血了。
孙揆暗暗长呼一口气,说实话,看到那些权贵肆无忌惮的圈地,孙揆亦甚是眼红,但别人可以,他不敢。
身居京兆府尹,本就是得罪人的位置,若是遇事,袒护贵人吧,朝中御史放不了他,不袒护贵人吧,贵人们也不放过他。
是进也难,退也难,怎敢轻易将把柄递入旁人手中。
他算了算,家里田亩也有一千多亩,男丁包括奴仆有十余人,正好顶在百亩之内,只需按正常的十税一交税。
反正罚不到自己的,孙揆也没什么意见。
“陛下圣明,此举必定可以打压土地兼并之势。”
“孙公愿与朕完成此业!”
“……“
陛下这是要把自己拖下水啊,孙揆有些犹豫,毕竟这么一来,把这些世家权贵全部得罪了,事成之后,怕是自己也是不能善了。
李晔也猜到孙揆的想法,这种事,有脑子的肯定是不愿意接的,接着道:“朕实想,耕者有其田,百姓无饥馑之忧,孙公出身孔圣之乡,圣人云:民以食为天,孙公不认此言乎。”
孙揆眉头微皱,这帽子有点大了,皇帝站在道德制高点,他要是敢不认同圣人之言,那官也不要做了,出了宫门,就会有人往他身上泼屎。
“臣领命!”孙揆接着道:“陛下未言,若有田地荒芜,是否可以收回官中。”
孙揆这是想缓和一下,世家权贵们把地退回来,皇帝陛下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么算了。
可孙揆低估了,皇帝惩治世家权贵的决心。
李晔道:“为何要收,收回官中,朕亦无人去种,在富户手中,朕可得税赋,何其乐哉。”
“朕料富户必有搪塞,凡田亩所出不足正常五成者,皆视为荒芜之地。”
孙揆暗自为这些权贵默哀,皇帝陛下这是……要斩了这帮人的根啊!
可即便如此,皇帝还是未放过。
李晔道:“朕欲召翰林院饱学之士,著书论事,将巧取豪夺之辈皆录于书上。”
至于是否公布天下,就看这些吸血鬼实不识相了。
这一把,可算紧紧的捏住的世家的蛋蛋,钱没了还能挣,地没了还能买,要是名声都没了,那就只能烂大街了。
孙揆摇摇头,暗道:“可这些世家大族,现在还不自知啊!”
…………
长安多次战乱,民户十不存一,无主之地甚多,李晔刚即位,就诏告各长安二十一县,整理田亩民户,一一造册,无主之地皆登记在册。
也不知道谁第一个开始,试着将无主田亩登记在自己头上,才开始只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对官府而言,可是好事,无主之地是收不上税的,挂上了人头,那就可以收税了。
朝廷也鼓励人多种地。
这样的好事,自然不会落在普通百姓的身上,普通百姓的地如果够种了,那还怎么帮他们种地,自然是县里的衙役、文书们首先得利。
这口子一开,就如洪水猛兽。
衙役的脖子再粗,也赶不上世家权贵的一根汗毛。
就在李晔的眼皮子底下,裴家、刘家、陈家、孔家、包括皇亲宗室上演了一出争地大戏,甚至有些大户,为了将家中田地连接成片,把一些有主的良人之地,也是巧取豪夺,化为己有。
脸皮之厚,世所罕见。
此时就在长安县,裴家和孔家的奴仆,还在争一块水浇地。
长安少水,一整块水浇地自然惹人眼球,最后还是孔家得了势,将此地占为己有。
“想来老爷定要赏我一番!”孔二如此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