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通俗读物引起的灾祸
此外,我们也可以说明《咔嚓咔嚓山》仍是由三种民间故事组合而成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富有智谋的兔子欺骗愚钝的狸子”是各国动物故事中十分常见的情节,不同的是《咔嚓咔嚓山》中狸子如此受罪是因为兔子要替爷爷报仇。今人讲述《咔嚓咔嚓山》时,往往会简述狸子被爷爷抓到的经过,但之前这段小情节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其主要内容是:一只狸子天天在石头上嘲笑老爷爷老奶奶,有一天他们给石头抹上了年糕,于是狸子就被粘住动不了了。如此愚笨的狸子怎么可能在被逮住后谋害奶奶,再装扮成她等待爷爷回家呢?稍微一想就知道这样描述狸子是不合理的。但是这个不合理的后半部分却是日本版《小红帽》《瓜子姬》的主要情节。只不过在故事《瓜子姬》中,是家里养的鸡提醒老夫妇“看看糠屋的屋角”,告诉他们瓜子姬已被熬成肉汤,而在《咔嚓咔嚓山》中则是狸子自己坦白的。以上三种故事在日本各地以独立的形式流传至今。《咔嚓咔嚓山》将原始的动物故事和《瓜子姬》进行了简化和组合,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太多加工。
再看《舌切雀》和《猴蟹合战》,过去我们相信“五大御伽话”中只有这两个故事保留着古老面貌,如今这样的说法却越来越说不通了。麻雀报恩的情节显然来自《瓜米》,据说在朝鲜半岛也有版本流传。此外,有关柿种的情节来源于《猴子和癞蛤蟆争夺年糕的故事》。然而,如果只有这些原典,故事的整个情节也不会如此发展。这里应该还有一种属于另一种系统的民间故事起到了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不需要太多的辩证推理,只要搜集到更多的资料自然会得以阐明。直到现在还无人注意到《舌切雀》和《猴蟹合战》不仅彼此相关,而且在很多方面与《桃太郎》相似。至少我个人相信,只要阐明《桃太郎》的变迁过程,就能说明另两则故事发展成现在这种形式的原因。或许不管从哪个角度开始探讨,最终都会得到同一个结论。既然起点对结论没有影响,那么我将从目前资料相对丰富的部分,也就是从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假定而无须空手等待别人报告的部分,开始一步步地走向问题的核心。我首先要理解的是一个事实,即民间故事广泛地流传于世,而且那些保留至今的民间故事与定说相反,后人未做太多的修改和增补。
在今人刊行的童话《桃太郎》中,哪些部分自古以来就被人重视?对此,不同的人自然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我们至少可以说,现在流传的民间故事《桃太郎》中所包含的诸因素,在其出现频率和分布范围上都有大有小。比如,“桃子裂开,从中蹦出个孩子”,这一母题好像只见于日本的《桃太郎》,而“借助狗或其他动物完成事业”则在世界不少国家的民间故事中都有同样的描写。我国也有一个“狗吓唬猫,猫指使老鼠找出失散宝物”的故事。连《西游记》里的三藏法师都要领着一群半人型的狗[20]、猴、猪去远征,作者把他们在路上遇到的种种挫折和磨难或伙伴间的矛盾等当作笑话来描述。更遥远的一些民族也有许多类似的故事,尤其是罗马博物馆等地陈列的密特拉神屠牛像,雕刻的是一位和桃太郎一样的少年神,他的助手也是狗和蝎子。我们无法否认,这个神像证明了“忠诚的动物型”故事自古以来就在世界上普遍流传。总之,英雄根据一个隐藏的命运或是依靠知恩图报的动物帮手,成功完成某项艰难的事业,这种叙事并不仅仅在日本流传。
日本的特殊性只体现在英雄的名字及其出场方式上。从河的上游漂下来一颗桃子,从桃中出现一个婴儿,于是取名为桃太郎。仅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还没有在邻近的民族那里找到类似的例子。由此看来,这是此类国际性的故事在我国发生的变化,应该在日本的国民文化中寻找其渊源。我们不应忽略一个事实,即这段日本特有的情节反映了我国古老信仰中相当重要的一个信条。《玄同放言》[21]引用了大量的日汉古籍,努力说明从桃中生出桃太郎的某种原理,这确实说服了一些人,但在我看来,就算作者的推测是正确的,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神秘的婴儿未必总是从桃子里出现,《瓜子姬》便是一个例子。《瓜子姬》与《桃太郎》是同一个时代的故事,其中有一小部分流传于九州、中国地方,到了日本东部地区则到处都有。因为这些众多版本没有被文人记录下来,所以《瓜子姬》长期以来都没有受重视。但是,被忽略、遗漏也有一点好处,正因为没有被文人记录下来,《瓜子姬》与所谓“五大御伽话”不同,避免了刻意的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