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的“水畔佳人”
韭菜炒蛋特别香,香得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有一种植物名字里也有“韭”,不过它可不是韭菜,更不能与鸡蛋同炒,它叫“中华水韭”。中华水韭的外形和韭菜长得有点像,所以才被叫成这个名字。实际上,中华水韭和韭菜差别大着呢。
具体来说,韭菜是种子植物,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而中华水韭则属于石松植物,没有种子,但它的根部有孢子,这才是它“传宗接代”的秘密武器。韭菜叶扁扁的,是实心的;中华水韭的叶子却是方方的、空心的。
中华水韭还有七位关系亲近的兄弟姐妹,分别是云贵水韭、台湾水韭、东方水韭、高寒水韭、香格里拉水韭、湘妃水韭和隆平水韭,这八种水韭都是东亚特有的植物。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华水韭就是那喜欢长在水边的“佳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和钱塘江流域。中华水韭是一种湿地指示植物,喜欢生长在池塘、沼泽等湿地环境附近。有中华水韭的地方,就有湿地的存在。它身材娇小,只有15~30厘米高,但很爱干净,只能长在清澈的水中。一旦水流被污染,它就会失去立足之地。
池塘、沼泽等湿地环境是中华水韭理想的生存之所。
作为“水畔佳人”,中华水韭的叶片面对水面和水下的不同环境,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相对而言,水下的叶片气孔会更少,露出水面的叶片气孔则会更多,而且越是接近叶尖气孔越多。
很多植物都是白天在光照下打开气孔,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则会关闭气孔。为了更好地适应水环境,中华水韭不走寻常路,练就了非常特殊的“呼吸”方法。晚上,中华水韭叶片的气孔会打开,吸收二氧化碳形成苹果酸储存在叶片中,为第二天的光合作用做准备。白天,叶片上的气孔会关闭,减少水分蒸腾。苹果酸发生反应后释放二氧化碳,方便进行光合作用。夜晚温度更低,这样植物因为气孔打开而流失的水分会比白天少很多,而且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更多。这种代谢方式最早是在景天科植物上发现的,也被称为“景天酸代谢途径”。中华水韭正是通过这样特殊的方式,高效地利用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