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脉和商机
第七章 人脉和商机
那个小舅子开车撞了人之后,因为林雪琴和老街坊来厂里找过,所以他顺道打听了一下,弄清楚了李海洋的背景。
李海洋原来是个知识分子家庭出身,回城之前父母就出了意外,现在是个孤儿,而且没有正式工作。
媳妇在街道小厂糊纸盒,家里也是普通人,都不是有什么背景的人。
可是这次不一样,王厂长的直觉告诉自己,这个叫李海洋的绝对不是一般人!
刚才李海洋表现得游刃有余,简直就像是闲庭漫步般轻松,说明这人见过大世面,能力深不可测!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确保自己的厂长位置不会受到威胁。
自己这个位置实在是来之不易,绝对不能在仕途一片坦荡的时候翻车!
现在王厂长十分后悔,这几年没有原则地替小舅子擦屁股,以前都是厂里面的小打小闹,说起来也没什么。
可这次是交通事故,小舅子差点撞死了人,性质就完全变了,必须把事情压下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明天你就去,上次我记得你说和李海洋打零工那帮工友很熟,多方面打听下。必要的时候你可以登门拜访一下。”
王厂长说完,打开柜子拿出了一桶麦乳精,又取出了两个玻璃瓶装的牛肉罐头,都装在一个网兜里面。
“去了不能空手,就说是我的一点心意,过后我会核实,如果你把东西偷着吃了,那就自己掂量着办吧。”
这次不光是那个小舅子,就连王厂长的老婆都开始肉疼了。
麦乳精这是什么东西,自己家孩子吃都不舍得多放,怎么拿来送人!
可是看到平时脸上总是和颜悦色的丈夫现在阴森森的脸色,她也没敢多说话。
现在的李海洋和媳妇其乐融融,正在小屋里面享受着温馨的家庭时光。
“海洋,赔偿金下来了,我工作也有了,明天就把老街坊的欠账都还了,这半年不是大家伙帮衬,我都不知道怎么熬过来。”林雪琴说道。
“不,这个钱先不要动。”李海洋说道,“老街坊们的情义咱一定还,可是这钱要留下来,日子不能这么过,从明天开始我到处转转。”
“转转?去哪儿啊?再说你这身体…”林雪琴担心地说道,她已经感觉出来,自己的丈夫有些不一样。
“我明天去买个旧自行车,这样更方便一些,也没有个准地方,昏迷了半年觉得这个世界太陌生了,要熟悉一下。”
所谓的二手自行车就是农村集市上卖的那些,很多来路不明,还有一些几乎是报废状态,锈迹斑斑,几乎要散架。
现在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需要接近一百五十块,还需要票证,这个票几乎和一辆自行车钱相差无几。
但李海洋知道交通工具的重要性,没有车,任何事情和信息都会慢三拍,这个钱必须花。
李海洋说话时候没有多做解释,心里想的是如何利用手里的六百块钱淘到第一桶金。
很多人都以为穿越八十年代之后遍地黄金,这完全是自行脑补的意淫。
在这个时候个体经营并不是一种普遍行为,1980年12月,第一份个体经营执照才在小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温州出现。
现在刚刚1981年过完元旦不久,也就是说全国的个体经营合乎法规仅仅过了几个月。
在这个北方城市个体经营还是个非常少见的行当,只有走投无路的人才会选择这个行当。
所以在这个城市个体经营完全不具备规模,纯属小打小闹。
大多数都是没工作的老人卖点竹夹子,手工做的衣服架,发卡之类的。
也有农村上来卖点蔬菜,和用鸡蛋换粮票的。
粮票这个东西早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当年却是至关重要。城市人口的粮食刚刚开始有盈余,可是农村不行。
所以只要进城吃饭,没有粮票称得上寸步难行。
粮票分为两种,一种是当地身份的,另一种就是所谓的全国粮票,换鸡蛋十斤本地粮票可以换一斤,而全国粮票八斤就行
鸡蛋,粮食,蔬菜…能想到的一切在这个时代都是供应贫乏的。
社会的购买力也很低,想随便做个生意就发大财,那纯属异想天开。
不管是社会氛围,还是这座小城的商业渠道,还是自己这点本金,都不允许大刀阔斧的商业行为。
李海洋边和妻子闲聊,边开动脑筋想着这个时代的特殊性。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熟悉的音乐声响了起来,李海洋激动得站了起来,大声说道:“雪琴,听到没有,新闻联播啊!”
“你今天这是怎么了?张大爷家刚买了电视,今天是不是音量开得有点大啊?”
林雪琴说道,她感觉今天丈夫怪怪的,什么事情都大惊小怪。
李海洋之所以激动是有原因的,八十年代对他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新闻联播的音乐使他和原来的年代产生了一丝联系。
著名的开场音乐在1988年才启用并延续至今,但是结束时候音乐使用的是春节序曲,这个却是一直保留着。
“咱们院是不是都买了电视了,我听好几家好像都有声音。”李海洋说道。
“嗯,你别着急,等身体好起来,咱们一起努力工作,电视会有的。”林雪琴生怕丈夫因此伤心,赶紧安慰道。
房间里面穷的家徒四壁,整个向阳院里面也算是最穷的一家了。
看起来这半年雪琴把所有积蓄都花光,还把家里稍微值点钱的物件都换了必需品。
自己现在在家里等于吃闲饭,这可绝对要不得。
八十年代的男人性格粗犷刚强,你可以说他们不通情调,可以说他们大男子主义,可是这个年代的男人却像是大山一样坚实可靠。
对于那个时代的男人来说,娘娘腔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如果说某个男人吃软饭,那就等于社会性的万剐凌迟。
李海洋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当然不会做这种人。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家庭贫穷的现状。
左思右想之下,在八十年代还是依托单位才能有更大的施展空间,而王厂长就是一条人脉。
李海洋隐隐约约有着预感,和王厂长终究还会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