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导读
1835年秋,果戈理开始创作《死魂灵》。1836年6月他离开俄国,到国外去“排遣烦恼”,先到罗马,随后到了德国、瑞士、法国,后又返回罗马专心写作。《死魂灵》的第一卷是1840年于意大利完成的。可以说这部诗史是果戈理漂泊在异乡的岁月里,怀着无限的乡愁写成的。1841年9月,果戈理携带《死魂灵》的手稿回到俄国。当他把改定后的手稿送到莫斯科书刊审查机构审查时,当即被否决。于是他托别林斯基走后门活动关系,使这本书在彼得堡通过了审查,并于1842年出版了《死魂灵》的第一卷。
《死魂灵》的出版在俄国引起了巨大轰动。这部小说被公认为“自然派”的奠基石,“俄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作品”。赫尔岑曾回忆说:“该小说的出版震动了整个俄国。”从此,果戈理作为讽刺文学流派的开拓者和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挺立于俄罗斯文坛。《死魂灵》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其创作原则也为后来的俄国作家所公认和发展,它的批判倾向对于19世纪俄国文学的长足进步具有指导性意义。
小说讲述了唯利是图的六品文官乞乞科夫买卖死农奴的故事。在俄语中,“农奴”和“灵魂”的字形与发音完全相同,这也包含了书名的双重意义,一方面指买卖死农奴这一贯穿全文的主线,另一方面也隐喻了小说主人公自己的灵魂,揭示了“他那讳莫如深的最隐秘的思想”。
乞乞科夫凭借其天生的交际才能,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打通了省城N市上至省长下至建筑技师等大小官员的关系,妄想从地主手里低价购买已经死去但尚未注销户口的死农奴,然后将他们当作活的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以骗取大笔押金。他马不停蹄地走访一个又一个地主,经过一番周折以他较为满意的价格买到了一大批死农奴,然后急急忙忙凭着早已打通的关系迅速办好了法定的买卖手续。其间,他向诺兹德廖夫提到要买死农奴未果,后被诺兹德廖夫在省长举行的舞会上将之公之于众。之后,关于乞乞科夫买卖死农奴的谣言越传越广,说法越传越多,使得全城百姓人心惶惶,政府官员人人自危。最终乞乞科夫不得不仓皇逃离了省城N市。
果戈理在第一卷中揭露了俄国贵族地主腐朽的生活和农奴制社会的反动本质,批判了新兴资本主义的掠夺性,同时也带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对民族力量的坚强信念描绘了俄罗斯的光辉未来。果戈理描写的基本人物及其生活都是否定的、停滞的和渺小的,甚至主人公也不是高尚的人物。他在书中讲到了不选择高尚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原因,“因为‘高尚人物’这个字眼已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因为人们把高尚人物变成了马,没有一个作家不骑他,用鞭子或者随便什么东西抽打他,驱赶他;因为人们已把高尚人物折磨得够呛,现在在他身上连美德的影子也没有了,只剩下皮包骨了。人们假惺惺地呼唤高尚人物,实际上并不尊重他。够了,终于该让卑鄙人物出来拉车啦。”然而乞乞科夫也不是一个卑劣的人,果戈理给乞乞科夫下的结论是“唯利是图的老板,追求发财致富的人”。
所以说第一卷的主导思想仍然是为了前进,为了发展人民和民族的创造性而描写否定的人物与生活的。
《死魂灵》创作期间,果戈理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变化,由批判封建农奴制转为保卫它,并热衷于从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中去寻找出路。1842年在出国途中,他开始考虑在《死魂灵》的第二三卷中创造一些善良的正面形象,以供人们模仿和学习。他在封建主义的政治立场与不愿放弃现实主义原则之间的矛盾之中左思右想,反复修改原稿,最终还是痛苦不堪地将《死魂灵》第二卷的修改稿焚毁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死魂灵》包括:第一卷十一章,第二卷只有四章和结尾部分残存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