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选择自己的依恋类型

如何成为安全型依恋者?在一项影响深远的研究中,社会心理学家南希·柯林斯要求被试描述他们在不同场景中的可能感受和可能做法,各种场景设计的出发点是深入了解基本的依恋主题,包括有情感需要时,多大程度上能获得满足,以及同伴作为安全的基础,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依赖。Collins, N. L. (1996).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Implications for explana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1(4), 810–832.与那些安全依恋型成年人相比,焦虑型依恋的受试者阐释事件时更为消极,且在回应“想要拥抱时却得不到回应”和“想要独自度过一个夜晚”这样的情形时,诉说了更多的苦闷情绪,这样一来,更可能引发冲突。

阿曼达·维卡里和R.克里斯·弗雷利基于这种研究进行了创新,他们要求人们想象自己身处一种关系之中,并且想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如何“选择自己的冒险”。Vicary, A. M., & Fraley, R. C. (2007). 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 Attachment dynam- ics in a simulated relationship.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3(9), 1279–1291.不安全型依恋的成年人倾向于做出破坏关系的选择(比如,不提起自己曾同前任共进午餐,允许伴侣心生嫉妒),这些选择对他们的关系满意度有直接影响。让我们一起参与进来:

你到伴侣家共度傍晚。突然,你的伴侣接到电话,去了另一个房间接听。二十分钟后,你的伴侣回来了,告诉你是他(她)前任的电话,对方只是问候一下。你知道他们仍是朋友,偶尔会聊聊天。你的伴侣问你对于他(她)同前任还有联系一事是否介意。

你会说:

A.“没关系,知道你还能同曾经约会过的人继续相处,我很高兴。”

B.“有一点儿介意,我还是有点儿担心你俩之间可能藕断丝连。”


你的伴侣继续谈论他(她)的前任,你开始感到有点儿嫉妒了。前一个星期,你曾经中意的一个人打电话邀你出门,但你没有告诉你的伴侣,因为对你来说这不是什么大事,你已经差不多忘记了。在你的伴侣谈论前任的时候,你突然记起这件事,并且认定要是你告诉他(她),他(她)可能会嫉妒。

你会:

A.不向他(她)提起这件事,不希望他(她)心生嫉妒。

B. 漫不经心地提起这件事,希望他(她)会有一丝嫉妒。


接下来的一周,你的伴侣来到你家。你俩玩得正高兴时,突然开始讨论起你们之间的关系。你的伴侣说他(她)感到事情有些严重,你俩该讨论下这段关系的发展方向了。

你会说:

A. “好啊。”你认定如果你俩志趣相投,这样做会增进你们的关系。

B. “或许我们应该暂停一下。”你认定他(她)对你们的关系有顾虑,你要在他(她)结束这段关系前先抽身离开。


注意:那些更接近安全型依恋的人在这些场景之中更可能选A。

然而,那些缺少安全感的依恋者并非无可救药。即使在一开始他们做出了破坏关系的选择,他们也会逐渐做出更好的选择(尽管他们的进步没有那些安全型依恋个体来得快)。关键是,当他们同一个温暖、体贴的伴侣交往时,他们会做出更多有益于双方关系的选择。安全型依恋的恋人们也一样。

的确,那些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倾向于在伴侣关系中做出带来负面结果的选择,这些结果是他们害怕甚至期待的。但这些发现也表明,伴侣的敏感性确实至关重要。一种被称作“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for Couples,EFT)的亲密关系治疗方法显示,在亲密关系中通过培养安全型依恋关系,有望改进双方对整体关系的满意度。Wiebe, S. A., & Johnson, S. M. (2017). Creating relationships that foster resilience in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13, 65–69.伴侣双方会学会如何在压力和逆境下将伴侣关系视作自身安全的港湾、稳固的基础以及坚韧的来源。

在EFT中,伴侣们会被鼓励着说出那些他们深藏于心、使自身陷入破坏性反应模式的依恋恐惧与需要。说明对依恋关系的顾虑,同善解人意、体贴关心的伴侣讨论,对双方都大有裨益,会提升亲密度和关系满意度。

那些回避和焦虑程度较高的个体易受伤害,也因此可能给人带来麻烦,但他们的弱点仅在遭遇特定压力时才会被触发。Simpson, J. A., & Rholes, W. S. (2017). Adult attachment, stress, and romantic relation- ships.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13, 19–24.杰弗里·辛普森及W.斯蒂文·罗尔斯的研究表明,高回避的个体的回避情绪会在特定类型的压力下被激活,比如给予或接受帮助的压力,在情感上变得更为亲密的压力,深入地分享自身情感的压力。同样地,对高焦虑的个体来说,焦虑仅在当下关系的稳定和质量受到特定威胁时被激活。Simpson & Rholes, Adult attachment, stress,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尽管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对特定关系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可能是适应性的或是“明智的”,但是这种对依恋危机所做出的防御反应最终会破坏这段关系,并破坏个体自身。值得庆幸的是,辛普森和罗尔斯发现,即使是面对刺激事件,不安全型依恋个体仍有能力远离那种不安全的情绪运作模式,尤其是当他们同较为忠诚的伴侣在一起时,他们的伴侣能够灵敏地感知他们同依恋相关的特定需要和顾虑。Simpson & Rholes, Adult attachment, stress,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很多时候,人们认为成人的依恋模式是由儿童早期父母的培养方式决定的,这种模式将一成不变、根深蒂固。但是一项关于依恋模式持续性的综合研究表明,在大部分研究中,儿童早期依恋模式和成人依恋模式之间仅存在微弱的一致性。Groh, A. M., et al. (2014). The signifi cance of attachment security for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with peers: A meta-analytic study.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 16(2), 103–136; Pinquart, M.,Feussner, C., & Ahnert, L. (2013). Meta-analytic evidence for stability in attachments from infancy to early adulthood.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 ment, 15(2), 189–218.依恋模式可以因新体验和新事件而发生变化,哪怕只是一条能激发他们安全感的短信这样简单的事前干预,都会产生降低焦虑水平的效果。Carnelley, K. B., Otway, L. J., & Rowe, A. C. (2015). The effects of attachment priming on depressed and anxious mood.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4(3), 433–450.

当然,对儿童期的需要保持敏感并做出反应仍是十分重要的,培养父母对孩子需要的敏感性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依恋安全感。Bakermans-Kranenburg, M. J., van IJzendoon, M. H., & Juffer, F. (2003). Less is more: Meta analyses of sensitivity and attachment interventions in early childhood. Psycholog- ical Bulletin, 129(2), 195–215; Bakermans-Kranenburg, M. J., Van IJzendoorn, M. H., & Juffer,F. (2005). Disorganized infant attachment 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A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26(3), 191–216; Bernard, K., et al. (2012). Enhancing attachment organization among maltreated children: Results of a random- ized clinical trial. Child Development, 83(2), 623–636; van den Boom, D. C. (1994).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ment and mothering on attachment and exploration: An experi- mental manipulation of sensitive responsiveness among lower-class mothers with irrita- ble infants. Child Development, 65(5), 1457–1477.对于一些反应特别积极的孩子来说,父母足够的敏感可以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影响,孩子不会产生恐惧和焦虑,而是发展出丰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Belsky, J., & Pluess, M. (2013). Beyond risk, resilience, and dysregulation: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human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25(4, part 2), 1243– 1261.

当孩子们被安排了他们无法完成的任务时,或父母强迫孩子做出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家庭决定,比如满足父母的需要时,他们的完整性和整合性特别容易受到威胁。可是,对孩子需要的敏感并不意味着过分骄纵。维也纳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溺爱孩子可能会严重地损害孩子的社会成长和情感成长。在20世纪30年代跟随阿德勒非正式地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受阿德勒观点的影响,马斯洛在1957年写下一篇不曾出版的简短论文,名为《儿童的约束、控制与安全需要》。文中,马斯洛指出,幼儿需要外部控制,甚至会“对管教无力的父母感到轻视、不屑和憎恶”。他认为,幼儿寻求严格的约束以避免科特·戈德斯坦(“自我实现”这一术语的创造者,在德国出生的美籍精神病学家)所说的“灾难性独处焦虑”。参见:Maslow, Limits, controls, and the safety need in Children. In Hoffman, Future Visions, pp. 45-46.受阿德勒启发,马斯洛写道:“孩子需要强大、坚定、果断、自我尊重、自律的父母,否则孩子会恐惧。少年儿童需要一个正义、公平、有序、可以预知的世界。只有强大的父母才能提供这些重要的品质。”Maslow, Limits, controls, and the safety need in children. In Hoffman, Future visions, p. 46.

我们不妨这样思考这个问题:儿童早期同依恋对象的互动是后来人生体验的基础。Fraley, R. C., & Roisman, G. I. (2015). Do early caregiving experiences leave an endur- ing or transient mark on developmental adaptation?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1, 101–106; Simpson,J. A., Collins, W. A., Farrell, A. K., & Raby, K. L. (2015). Attach- ment and relationships across time: An organizational-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In V. Zayas & C. Hazan (Eds.), Bases of Adult Attachment (pp. 61–78). New York: Springer.在儿童的依恋模式中,如果总有人说,他人靠不住且你不讨人喜爱,那么这些话将以种种不易察觉或直接明了的方式对发展中儿童的生活及其同他人的互动产生影响。但早期依恋模式远远不能决定人的命运,就像依恋研究专家R.克里斯·弗雷利告诉我的那样:

你可以把发展看作建造一座建筑的过程,你先打下地基,之后开始搭建脚手架,再搭建框架。发展的运作方式是,你从底层开始,你打下的基础将限制你未来的行动范围,但它不会限定建筑物最终的高度——那将由你爬上脚手架、继续搭建建筑框架时的行为决定。Kaufman, The latest science of attachment with R. Chris Fraley.

我们当下的依恋模式受我们整个过往的关系经历和社会交往经历影响。儿童早期的经历不一定会留下永久的烙印,相关的反应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的依恋模式可能会由于个人成长,以及伴侣的敏感性与可得性而发展、变化。尽管特定的关系动力可以激活长久以来我们所建立的反应策略,可我们并非这些模式的奴隶。一对情侣越是能够意识到旧模式的影响力,他们之间的关系积极向好的可能性就越大。

依恋中的安全感匮乏对于我们如何理解成长十分重要,但更为严重和更为持久的安全匮乏形式会是怎样的呢?精神折磨、虐待、暴力及其他经常带来威胁的环境条件又会有何后果呢?下面就让我们讨论这些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