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漫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元宇宙概念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取自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发表的小说《雪崩》(Snow Crash)。这本书介绍的元宇宙比较接近今天的虚拟现实,即用户可以通过配套的智能眼镜进入虚拟世界,也可以通过其他设备跟元宇宙中的其他用户化身(avatar,也译作虚拟人)交互。用户在元宇宙里可以进行日常活动,如社交和消费等。

图1-1(a)展示的是2000年左右互联网刚兴起时《纽约客》刊出的一幅漫画。它传达的是“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旨在强调当时互联网刚普及,谁都可以使用网络,“即使用户是一条狗也没有人会知道”。图1-1(b)表达的是在元宇宙中,用户可以选择做一只猫,旨在强调用户在元宇宙中可以选择跟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选择猫作为自己的化身来体验猫的生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即用户不仅可以像今天的互联网一样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而且可以更进一步地使用虚拟身份体验别样的虚拟人生。举个比较直观的例子,在元宇宙里,用户好像在玩一款大型的真人游戏,每个用户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以是任何人、物,而其他用户并不知道每个角色后面的真实用户身份。当元宇宙普及时,用户可以在元宇宙中体验另外一种甚至多种在现实世界中完全没有机会体验的生活,拥有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习惯、内容和经历。这很像平行宇宙和多元宇宙的概念,元宇宙用虚拟世界实现了这一梦想。

图1-1 在网络世界中用户可以隐藏身份

当然,要实现元宇宙这一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长期的发展和技术积累。通常,我们认为元宇宙会历经三个阶段,各个阶段之间或许会出现重叠时期(见图1-2)。

图1-2 元宇宙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称作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此阶段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的模拟,即把现实生活数字化、模型化。当然,数字孪生不只是单纯的数字化过程,孪生模型与现实物体间需要保持重要属性的数据关系,而且孪生模型也可以对现实物体本身产生影响。具体来说,数字孪生是一个规模化的虚拟模型,用于准确地反映物理对象以及与对象相关的多样数据,如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乃至一套流程。

第二个阶段称作数字原生(digital native)。在此阶段,虚拟世界将产生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原型的物体。最近,很多艺术家通过NFT创作的数字艺术作品就属于数字原生范畴,这些作品只有数字形式而没有实体。另外,目前出现较多的是数字原生阶段的元宇宙建筑,虽然大多暂时停留在二维呈现阶段,不具备沉浸式体验,但依然吸引了不少用户,例如Decentraland和Sandbox等平台可供用户交易虚拟土地或建筑。

第三个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混合,即数字孪生和数字原生共存。

目前,关于元宇宙的准确定义众说纷纭,其中,Meta(原Facebook)公司的定义偏向虚拟现实,因此该公司构建大多数产品的目的是吸引用户进入虚拟世界。其他一些公司和产品,例如Google公司或者游戏Pokémon GO,则倾向扩展现实或者混合现实,即虚实结合。我个人的看法是短期内可能会更多地向虚拟世界发展,因为虚拟现实相对而言实现起来更容易,所有的东西全是虚拟的,不需要考虑和现实世界结合的问题。但是10~20年之后,当虚实结合的技术更加成熟时,混合现实将会逐渐成为新常态。届时,大家可能戴着智能眼镜或者拿着手机(手机依然存在,只是形状各异),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很多虚拟的物体。例如在餐厅用餐,朋友们以化身的形象出现在身边。我认为这是未来人们必须接受的一种生活状态,我把它叫作超现实(surreality):虚拟个体以逼真的形象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达到难辨真假的程度。这也是我认为的元宇宙比较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