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效落地需做好“执行三环”
前文揭示了组织或个人缺乏执行力的三个主要原因:目标不清晰,计划不具体,行动不落实。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提升执行力呢?不同的管理学派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例如,《执行》从企业领导者的角度,提出了执行力提升的“三大基石”和“三大流程”。
基石之一是领导者要做好七项基本行为,包括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和员工、实事求是、设定明确的目标并排出优先顺序、持续跟进、奖罚分明、教导下属和了解自己;基石之二是建立文化变革的框架,包括行动导向的文化、奖励与业绩挂钩的机制、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开放的对话氛围、领导者以身作则的模范效果;基石之三是领导者需要知人善任。“三大流程”则是企业管理者需要做好人员选育流程、战略制定流程和运营实施流程。
《麦肯锡高效执行力》则从员工的角度解释了如何提升执行力,给出了麦肯锡高效执行力的法则、方案、建议和戒律。例如,领会老板意图,想好了再去做,把大目标分成小阶段,集中精力等。
类似的管理学著作还有很多。虽然这些书从表面来看都在自说自话,但经过细致的分析比对,你会发现,无论从哪种视角看待和拆解执行力的来源,都是在“找结构”——完美达成目标的最优结构。
那么,你是否有找结构的最优策略呢?
一、结构化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
1.何谓“结构化思维”
简单地说,结构是指事物自身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构成要素的数量比例、排列次序、结合方式及其因发展引起的变化。结构是事物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都有结构,事物不同,其结构也不同。
客观现实中的实体物质拥有结构,这很容易理解。
从宏观上看,宇宙的基本结构是“时间”与“空间”。谈到时间最容易想到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谈到空间最先找到的是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
从微观上看呢?物质通常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构成……
想象世界或逻辑世界也各有结构,这点相对不易理解。
国家也好,公司也好,都是抽象概念,是一种基于智慧生命认知共识的“想象的共同体”,但国家有国家的结构、公司有公司的结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州、县、镇,在行政层面组成了国家这个概念;财务部、人事部、采购部、销售部等各个职能部门组成了公司这个概念。
目标、任务、执行、结果、问题,这些概念也不能在现实世界找到物质实体,它们都是想象的产物。但它们和物质实体一样,也都有各自的结构。
无论是客观实体还是抽象概念,所有事物内部的结构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我们不但要认知其结构的构成,还要弄清其间的关联,把事物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看待。结构的微小差异,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例如,大家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即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当失去氧原子的时候,水就变成了氢气;当氢原子由两个变成三个的时候,普通水则变成了重水。
又如,石墨和金刚石的化学式都是C,都属于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但金刚石和石墨不是同种物质,它们是由相同元素构成的同素异形体,所不同的是物理结构特征。物理结构特征的差异,让石墨和金刚石拥有了完全不同的物体特性。最被我们熟知的差别就是石墨质软,而金刚石硬度极大。
结构差异在事物间普遍存在,并常常导致事物的呈现结果差别很大。因此,解决问题时,只有找到正确的结构,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结构化思维就是一种遇到问题先找结构、拆结构,然后重新组合结构的思维方式。
2.结构化思维有什么用
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200ml水装进100ml的杯子里?”
事先声明,上述问题并非脑筋急转弯,而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领导交给你的任务。你想到答案了吗?有人说喝一半再倒,那是把水装进肚子里了,没有完成目标;有人说换个大一点的杯子,这就更改了前提条件,对目标本身进行了修改;也有人说,可不可以“把水冻成冰柱”,然后插入杯中?没错,把水冻成冰柱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之一。
我们的重点不是要找到答案,而且要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这个过程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拿到问题后,是不是要找一下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200ml水不能装进100ml的杯子里?水会流出来,对吗?那么,为什么200ml水装进100ml的杯子里水会流出来?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装不下是第一个原因。为什么装不下?因为杯子太小。
往下流是第二个原因。为什么会往下流?因为水是液体,液体会流动。
地球有引力是第三个原因,否则,水为什么不向上或者向旁边流动呢?
我们可以发现难点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杯子本身的原因,第二是水本身的原因,第三是外部环境。当尝试着从这三个方面去看待问题时,我们就找到了问题的结构,不但把问题想全面了,而且分得很清,这就是结构化思维。找到问题的结构以后,我们会发现,从这三个方面都可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杯子,可以换一个有张力的杯子,但必须和领导确认让不让换;不让换的话,也可以从外部环境入手,如把水和杯子拿到太空上去试试,但成本太高了;还有一个角度是从水本身着手,把水冻成冰、和成泥都可以解决问题。
这就是一个简单运用结构化思维分析问题的过程。
3.如何表示结构
有些初次接触结构化思维的人,不太同意找结构的重要性——难道不刻意找结构就没有解决方案了吗?当然不会,问题无论大小难易,人们往往都可以基于自己过往的人生阅历、工作经验、知识储备等,或多或少得出一些答案。不过,这些答案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有可能对,也有可能不对,但一定不会特别清晰和全面。但如果我们脑海里有问题的结构,就能够从全局视角,把问题想得既全面又清晰。
前文在解决倒水问题时,运用了结构化思维。具象化的结构化思维就是结构图,或者叫金字塔结构图(因其形似埃及金字塔而得名,见图0-1)。
图0-1 金字塔结构图
金字塔结构图最重要的是中心思想部分,它是指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某个问题。例如,把200ml水倒入100ml的杯子里,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这个问题,我们逐层向下展开。
金字塔结构图包含两个子结构。横向子结构是指我们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的广度。例如倒水的问题,影响它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杯子、水、地球引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的人擅长横向思考,他们思维发散、点子多,当大家遇到问题时特别喜欢询问他们,而他们一拍脑袋就能想出多个点子。但是如果你挑其中的一个点子,一步步问他们怎么解决,他们则往往给不出答案。只擅长横向思考的人,思维特别宏观,但不够具体和深入。
在金字塔结构图里,还有一个子结构被称为纵向子结构。它是指我们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深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的人擅长纵向思考,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会迅速进行细节设计。例如,要把水冻成冰,他们可能要想想用什么仪器冻、冻成什么样子、怎么冻省钱、冻多久,却不容易想到,除了冻成冰这个解决方案,还有哪些其他的可行方案,有没有从杯子和外部环境着手的解决方案。只擅长纵向思考的人,思维比较深入,但不够全面宏观。
所以,不管是擅长横向思考还是纵向思考,都是单一的线性思考方式。
而结构化思考不同,它是一种强调“先总后分”的立体化思维方式。它帮助我们既在横向上把问题想全,又在纵向上把问题想得足够深入和具体。
最后请回忆一下:最开始看到倒水的问题时,你采取的是哪种思考方式呢?是不是第一时间去找答案了?或者说答案是自动浮现出来的呢?其实,这种思考方式也代表了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普遍思考方式:看到一个问题会“本能”地找到一些答案。所谓本能,就是思考未经特别训练,不一定想得很清楚,最终找到的解决方案也未必是最有效的。
二、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理解、重构和呈现
思维不可见,问题需要在想象中推演,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才能形成最优的解决方案。
在倒水问题中,起初我们既看不清问题的结构,也看不到自己思考的过程,就算凭以往经验找到了零星的几个方案,也未必可以解决问题。这时候的思维是“隐性的、混乱的”。而当尝试用结构化的方法去梳理问题、拆解问题时,我们就找到了杯子、水和外部环境这样一个清晰、全面的结构,基于这个结构又得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既符合要求又易行的方案去实施,以获得好的结果。
总而言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会经历三个步骤: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结构化,结构思维形象化。这三个步骤对应的就是结构思考力的三层次模型(见图0-2)。
图0-2 结构思考力的三层次模型
为了便于理解,你可以想一下,要学会打网球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首先,我们需要看网球高手怎么打,观察他的发球、接球等动作;然后,我们需要将高手的动作转化成自己的动作,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并反复调整;最后,我们需要教练指出我们的动作和高手动作之间的差距,指出训练的改进方向。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理解、重构和呈现的过程。但是思考和体育训练不同,它发生在人的脑海中,我们并不能够用五感直接观察、体会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需要借助一些外部方法将隐性思维显性化。被显性化的思维是可加工的,我们可以借用另一些方法使它清晰化,即显性思维结构化。最后,新的思维结构必将导致新的思维输出,带来新的行动,这就是结构思维形象化。
三、基于结构思考力的“执行三环”
执行力是思考和行动协作的体现,所以执行力也可以用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来理解。具体来说,是这样的:
第一步,清晰理解所要应对的问题/所要达成的目标,确认自己的理解和原始问题/目标是否一致;
第二步,用科学的方法去重新梳理思路,让自己想清楚、想全面,从而针对目标做出详细计划;
第三步,保证计划可以顺利实施,最终将符合预期的行动过程和行动结果呈现在大家面前。
下面我们回到熟悉的小王订会议室的案例,看看如何使用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有效执行现实的工作任务。
首先,小王的领导下达了任务“订个会议室”。对于领导自己来讲,“订个会议室”是一个比较清晰的目标,但是对于小王来讲,这个目标就不见得那么清晰了。会议室多大?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装在领导的脑子里,是隐性的,而他的下属小王看不见。这时小王如果按照自己仅有的理解,去完成自己看到的这个不完整目标,结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小王是职场高手,就会问一系列问题,帮助自己看清、看全领导的实际目标。这就是一个隐性目标显性化的过程。
其次,即使看清了领导交付的任务,但任务其实刚开始。职场高手会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和领导的反馈,将“订个会议室”这个简化目标,扩展成一系列行动计划。例如,立即预订一个可以容纳13人以上的会议室、准备10份项目A的全套资料、果盘和咖啡也要准备好……当然,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制订什么样的计划和资源也有关系,13人以上的会议室、项目资料、果盘和咖啡都不是凭空就有的。小王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核实、筹备这些资源,任何一项资源的缺失都会迫使小王制订不一样的计划。
最后的呈现环节,则是小王通过努力将计划一一落实。虽然咖啡可能被换成了茶,但最终交付到领导手里的结果应该不会差。
所以,基于结构思考力的三层次模型,我们就得到了高效执行力需要遵循的“执行三环”(见图0-3),它们是:
第一环——理解:隐性目标显性化,理解目标、明确目标
第二环——重构:显性目标结构化,重构目标、制订计划
第三环——呈现:结构目标行动化,呈现目标、付诸行动
图0-3 执行三环
执行的过程就是在理解、重构和呈现三个环节上的不断循环,去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但只记住执行三环是什么并没什么用,还要知道如何做。在本书中,我将三个环节拆解成了五个步骤,每个环节都会对应一到两个步骤(见图0-4)。你只需要在接收到目标或者确定目标后,按照这五个步骤的顺序有序推进,就可以做成任何事情。
图0-4 五步达成法
所以,我又称其为“五步达成法”,它们分别是:明确目标、盘点资源、拆解目标、制订计划和付诸行动。这五个步骤分别对应了本书的第一到第五章,每章介绍一个步骤,并用结构化的方式将其展开。
本节精要
结构思考力是一种透过结构看到问题本质的思维艺术,它的核心理念是三层次模型——理解、重构和呈现,它的重要工具是金字塔结构图。基于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高效执行有五个步骤:明确目标、盘点资源、拆解目标、制订计划、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