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教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带孩子时常常感到疲惫?父母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昨晚睡眠不佳,但还是得打起精神来应付一整天的工作,面对老板的刁难已经很累了,下班前又得知重要客户不再继续合作。此时的你已经累积了一整天的疲惫和压力,回到家后,却看到家里被孩子弄得一团糟,地上的玩具没收拾、作业没有写、澡也没洗,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你会不会觉得这一切都失控了?

你的生活在一天之内,就陷入沮丧的黑洞,觉得所有的不顺都冲着你来了。

如果在这时候,不明就理的孩子还乐淘淘地试图挑战你的底线,你是不是特别想发火,甚至认为所有的不满都逼得你想怒斥狂叫?这就是心理压力带来的影响。这时,你眼前看到的,已经不是你的孩子以及他的行为,而是你的疲惫、挫败和无力,所以整个人陷入了负面思考的旋涡。

成为父母的你,明明也曾光彩照人、知书达礼,可怎么养儿育女之后,所有的劣根性仿佛都出来了,前一秒说“宝贝,我爱你”,下一秒就威胁孩子“你如果再不××,我就××你”。身为父母,你每天有几次想要对孩子尖叫呢?多年的心理咨询以及育儿经验,让我在这方面深有体会,我想跟每一位父母说:“崩溃的心情无害。”

所有父母的期望无非就是想给孩子一份“安心教养”,尝试把握好孩子学龄前的每一个阶段,但是当孩子哭闹、不肯配合、闹别扭的时候,很容易引发父母内心的焦躁与无力,在情绪上来时,所有的努力似乎都被打回原形,用怒骂来回应孩子的哭闹,吼叫后又后悔,害怕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日复一日上演育儿闹剧。于是,往往在夜深人静时,罪恶感、无助、愧疚同时袭上心头,想求助又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心中有话却无处可倾诉,只能努力在教养书中寻找暂时的答案,这种孤单心境只有自己知道。

更有甚者,上紧发条,逼着自己在工作上积极进取,育儿方面也要完美全能。大多时候父母望子成龙,一方面对孩子的教育环境千挑万选,极力超前部署;一方面渴望不再复制自己的童年经历,期待通过养育孩子的过程来修复自己,因此“比较”的得失心很重,对于各种育儿战术有不断精进的自我要求。

《拼教养:全球化、亲职焦虑与不平等的童年》一书中,认为当代父母想通过育儿态度的修正、育儿技巧的增能,试着弥补、修复与疗愈自己失落的童年经历。我们可以想象运用特定技巧和育儿方式,一方面让孩子不再复制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缺憾,一方面将童年未曾经历的关爱补偿给自己。除此之外,种种看不见的大时代的社会结构转移,也在无形中加重了父母内心的焦虑及不安。不是只有你才患得患失,而是每个家庭都在进行着不同层面的育儿改写。

《恒温教养》的前提是“先接纳自己崩溃的心境”,对负面状态保持觉察,因为当父母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其实正是自己心中的内在小孩也受伤了。如何理解这一点,面对它,才有空间喊暂停,再想办法镇定下来,并且找出快速有效的方式“止血”,在身心平衡的状态下,跟孩子好好沟通才是重点。

将压力“油水分离”

我能理解父母处于烦躁状态之下,骂完孩子马上有罪恶感的感受,但在激动的情绪之下,马上要做到“戒吼”实在有些困难。通常父母身体紧绷、两眼发直,准备对孩子开骂的时候,其实是他们处于多重压力之下的情绪化反应,这种反应每个人都有过。

当身体的交感神经正处于激动、准备战斗的状态时,就会降低人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人在压力之下容易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路径解决眼前的压力,而这时候主要照顾者身体正处于“备战”状态,当身体处于这种焦虑但亢奋的状态时,要父母立刻戒吼,是违反人性的,所以我们必须在此之前,就发现自己正在烦躁,才有机会喊暂停。

这时候,我会先照顾自己的心情,因为我们心中也有自己的内在小孩,当我们因为“父母”的角色一再忍让、为孩子着想,却忘记自己的内心状态也有尖叫烦闷、无助和被聆听、被满足的需要,这时若还想要孩子能体察你的苦心,甚至对等回应“爸,您辛苦了”“妈,您受委屈了”,完全是缘木求鱼。孩子的同理心和语言能力并没有我们好,尤其幼儿时期在极度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下,父母很难收到语言上的回馈和肯定,难免会有委屈和牺牲的感觉。当父母的内在小孩被忽视,久而久之,“积怨”就产生了,此时每次听见孩子的需要和心声都变得很勉强。只要孩子有需求,你内心就浮现“有什么好叫的”“有什么好哭的,就知道哭,有什么用”,父母不愿看见孩子的脆弱时,通常也不愿瞥见自己的脆弱。所以,在这个状况下,照顾父母的心情是当务之急。

通常,我会在此时直接同理其他父母:

“你一定也不想这样对孩子,对不对?当你对孩子大呼小叫,马上又后悔,这种感受很难受。”

“我看见你全身紧绷,一边骂孩子,一边眼泛泪光,一定有很重要的理由才让你变成这样。”

“无论你怎么讲孩子都不听的时候,好像过去你的努力都没有用,特别难受。”

“当孩子再一次拖拖拉拉,你又赶时间的时候,真的很困难,对不对?”

“当你每一次为孩子着想,却不被理解的时候,心里面感到特别受挫。”

当父母的心声被充分听懂了,父母内心的小孩被理解了,才有机会理解眼前真实的孩子。

因为当我们自己都感到很饥饿了,又怎么有精力顾及另外一个人又饥又饿呢?

而身为父母,他们常常是自己忍着饥饿,也要先喂孩子吃饭。希望孩子获得更好的照顾,长大后能懂得他们的牺牲,这是上一代父母爱我们的方式。而在我们这一代,当身边的资源较充裕,内心空间较宽广,养育知识和观点也较普及的同时,我们也许可以选择多多照顾自己的心情。

我在另一本书《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中曾提及一段话,裴斯泰洛齐曾说:“当我们把魔鬼赶出自己的花园后,你将会在孩子的花园里找到它!”为什么呢?我们用牺牲、奉献的方式,希望孩子因为被照顾而更照顾自己。最终,你会看见孩子也复制了牺牲、奉献的方式去照顾别人,忘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请在育儿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倾听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也许我们在孩子一岁半以前,会让孩子的内在需求主导和改变生活,但孩子越来越大,你得慢慢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孩子是敏感的接收器,他会感受到你好像不快乐,为了让你开心,也许是再度恢复活力或转移注意力,惹出更多行为问题跟你互动,借此希望你可以转移原本的不快乐,殊不知这会让你更烦恼。当我们开始练习“好好回应自己的感受”,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习照顾自己的感受,习惯内心被回应和照顾的好感觉,人往往是在好的感觉中慢慢改变的。而作为主要照顾者,当我们内心的小孩被照顾到了,自然而然就有余力照顾眼前的孩子,所以“对着孩子吼叫”是内心受挫的信号,也是求救的声音。

身体的总动员是属于“直觉式”的神经激发,更是身体的记忆总动员,而这些激动的反应,都来自我们最原始的恐惧和担忧。这些激动的反应有来自现实的压力,也有过往的。

所以,如果我们每天在回家之前,帮自己养成列压力清单的习惯,就能将压力“油水分离”,将它们作“家内”和“家外”的区隔,你的生活才不会什么事情都混在一起,旁人也不会觉得你歇斯底里、莫名其妙。

亲子日常记录表

我们可以试着做“亲子日常记录表”,再搭配“电量指数表”,来了解你与孩子相处时,一天当中的心情起伏,通过这一点,可以发现亲子间的内在需求。做这件事的重点在于观察孩子的需求如何影响他的情绪变化,又怎样间接引发你的情绪变化。

第11页中的表格是我们家一天的生活,由于我们家是两个孩子,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所以时间上的弹性调整很有必要。顺利的话,孩子一次可以睡两三个小时,下午再带孩子到户外观察自然植物,在小区骑车、跑跑跳跳,消耗一下精力等。

做完记录表之后,我才发现“父母电量”这一栏,中午过后我常处于电量低的状态,因为两个孩子午睡的时间是错开的,导致我完全没有时间休息,下午一点和下午六点半左右,我通常处于身心非常疲惫的状态。晚上因为要带孩子吃饭还要洗碗,延误了我吃饭的时间,使血糖降低。父母的电量低,就更容易进入疲惫临界点!

记录与孩子的日常互动,找出疲惫临界点

做出一整天的日常记录表,搭配最后一栏的父母电量评分,可以帮助我们窥见自己的电力状态,观察自己如何因为生活琐事慢慢没电的。而当我们在一天的疲惫后还想以孩子为主的时候,就更容易让自己进入崩溃的状态。日常记录表帮助父母“让身心状态变得可见”,如此一来就能调整作息,以便兼顾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达到双赢的最佳状态。

无论你是全职家长、在职家长或者只想做假日的日常记录表,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观察自己一整天和孩子的互动,找到自己和伴侣的疲惫时刻,及时帮对方补位,成为“除了正视孩子需求,也正视自己需求”的家长,如此,才能和家人正确沟通现在的电量和状态,在育儿这条路上走得长久。

现在,我也邀请你记录下你们家的日常,尽可能将一整天孩子的真实反应记录下来,通过表格,观察孩子在一天当中,什么时候特别容易情绪化,了解他在一天的时间里,何时能量特别低。如此一来,也能够间接了解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像特别容易哭闹、特别容易生气等,是他的生理需求所导致的行为,并非针对你。除了孩子,通过表格,我们也能够明白身为父母同样有处于能量特别低、情绪较差的时候。

这张父母电量示意图非常好用,我在讲座中常会让父母时时感受一下自己的电量,在我们要孩子有自觉(自我觉察)之前,父母常是最不关心自己的人。建议大家可以将父母电量示意图打印出来,贴在家里面可以常看到的地方,当自己电量低的时候,可以指给孩子看并与孩子沟通自己的电量状态,也协助孩子逐渐学习觉察自己的电量,这是增加亲子沟通的好用工具。

当你感觉电量低时,可以依照你的习惯寻求补充电量的方式,例如:

1.找抒发:打电话或用社交软件给三个朋友留言。

2. 买东西:打开购物APP买东西转移注意力。

3. 找帮手:找附近可以协助自己的帮手。

4. 找同辈:外出和其他妈妈一起带小孩、聊天交流。

5. 来看书:看教养类书籍,帮助自己增加知识。

6. 一句话:告诉自己“孩子总会长大的”“总会过去的,要对自己有信心”。

7. 提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全身心投入工作,帮助自己减轻工作压力。

8. 找乐趣:做甜点、料理,带孩子参加活动等。

9. 用资源:带到亲子馆遛小孩或者使用点读笔帮你给孩子读故事,作为你的神救援。

10.吃东西:吃自己喜欢的东西,让心情放松,开心惬意。

11.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你来填入)。